春风给人民银行送美--感受舞剧“深圳故事”_舞蹈论文

春风给人民银行送美--感受舞剧“深圳故事”_舞蹈论文

春风吹送丽人行——感受舞剧《深圳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剧论文,深圳论文,春风论文,故事论文,丽人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深圳是一个神话:是远古神话“夸父追日”精神再现于今天的当代神话。深圳歌舞团以舞剧的形式将这一种神话进行了舞蹈演绎,取名为《深圳故事》。1998年岁末在深圳大剧院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真是让人动情不已,感慨不迭。它将创造深圳神话的人和事,演绎得逼真,演绎得灵动,演绎得青春意气,也演绎得辛辣苦涩,唯有如此才有品头。它还令人感到深圳歌舞团,在本不发达也欠活跃的当地舞蹈中,起步耀眼,出手不凡,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气势。

让我们看一看演绎这部“故事”的艺术家阵容便可管窥一斑。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任艺术顾问,原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应萼定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作曲,著名舞蹈家岳世果、应萼定、邢德辉、张平编剧,著名音乐家陈燮阳指挥,香港艺术家王志强、梁永森舞美设计,服装出自女设计家麦青之手,当今舞坛顶尖人物黄启成以及舞蹈新秀李楠、孙巍等领衔演出。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建设深圳主流文化挥出的一记重拳;也是深圳歌舞团陈金明团长呕心沥血,意在让深圳舞蹈与全国舞蹈接轨、与世界对话的一次历险性出击。

人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深圳不仅是都市崛起的深圳,经济腾飞的深圳,也是观念裂变的深圳,是深圳人从一种文明走进另一种文明的深圳。在这种人与世界同步巨变的伟大时代,不管是深圳的当地人还是数不清的外来者,都历经过许多喜悦,许多辛酸,许多坎坷与痛苦,许多欢欣与成功。正是这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伟大,或平凡,或可歌可泣,或不堪回首等千千万万的故事,给深圳以飞跃的雄风,让深圳高扬起骄傲的头颅,使深圳像神话一样成为世人的美谈。舞剧《深圳故事》正是在茫茫人海中撷取了从农村走来,带一身农民习惯,同时也怀着淘金梦想的三个打工妹在深圳建设中的生活历程、成长历程以及灵与肉焕然一新或仍在转化的历程。

其中打工妹A,锐意进取,勇于挑战,最终成为挺立潮头的白领丽人。打工妹B则经不住现代生活的另一面——灯红酒绿的诱惑一度迷途,而在失去最宝贵的一切之后,却能迷途知返准备重新奋起。打工妹C虽身离故乡,心却魂牵梦绕于故土因而最终重归故土;但她不是消极地回家过太平日子,而是把深圳带回故乡,让现代文明擦亮父老乡亲的眼睛……

三个人物不仅极其现实而新鲜,使每个观众都可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自己的某些方面,同时她们也像三面镜子,折射着社会急变中的不同色彩和大时代上空的飞转流云。因而人物本身便为舞剧耸立起一个深刻而富有思考性的主题。尤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恰到好处地让神话中的夸父出现在剧里。是他用巨臂推开封禁千年的深圳之门;是他以超人的智慧和精神,给三位姑娘以永远追求光明的启示和力量。他既是神话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民族精神的物化,又是生活在我们中间永恒的先哲。对这一人物的构思堪称绝妙,是提升作品艺术力量的得意之笔。

表现什么固然重要,而舞剧的形式思维也永远是艺术家探求不舍的课题。从这部作品中分明感受到编剧、导演、作曲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舞剧剧式。它摒弃单一的线性故事流程,以打工妹A、B、C三个不同人物的主题展示,主题发展,主题变奏为织体,分别展现作品的场景变化,戏剧纠葛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的各自走向。在编排上既充分注重舞蹈本体的表现功能,有着一段接一段酣畅淋漓的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也充满深圳建设过程中那些不容遗忘的生活浪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社会行为和寻寻常常的生活行为,急骤地改变着人与世界,使人物和剧情生动感人,让深圳人对既往的酸甜苦辣回味无限,给《深圳故事》标志上独一无二的深圳文化特征……

艺术的完满是美,艺术的残缺有时也是美,恰如维纳斯的断臂一样。但如本应该是一种完满却因艺术经验的不够抑或言犹未及,那就只可能是种残缺而美之不足了。以此角度看,打工妹A的舞蹈形体以及在舞剧中应占的分量都有经营不足之感。剧终处,打工妹A与丈夫的决裂本意为崇高与卑微、伟大与渺小的决裂,是继续前进的必然;打工妹C怀着振兴家乡的雄心返回故土,也是继续前进的必然;但舞蹈是形体而非语言的艺术,如何用形体语言尽善尽美地将作者本意传递给观众,对于显示作品的艺术力量不仅必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孔之见,不知主演单位和主创的艺术家同行们以为然否。

标签:;  ;  ;  ;  

春风给人民银行送美--感受舞剧“深圳故事”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