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转型背景下的人物通讯写作研究
李朝旺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高峰镇公用事业服务站,陕西 商洛 711503)
摘 要 :本文针对道德转型背景下的人物通讯写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带给更多人共鸣,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道德转型;人物通讯;写作
一、引言
我国在过去的道德建设上存在把道德作为知识进行教育,而非作为习惯进行培养的问题,道德的内涵更像是一种抽象的原则而非实际行动。道德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媒体要想利用人物通讯来发挥弘扬道德的效果,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技巧。
很多年后,我到省文联工作,他已离休。每当我与他在路上不期而遇,就会有一次长久的交谈。谈历史,谈社会,谈文学的现状。我不断地提出问题向他请教,他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着幽暗街道远处光怪陆离的灯光,倾听,沉思,然后缓缓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将近九十年的跌宕和阅历,让一颗超然的心灵,闪烁着睿智的光辉,常常让困惑和迷惘中的我豁然开朗。我在心里祝他活过百岁。
二、人物通讯写作概述
人物通讯是以写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其形式上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等。常见的写法有: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怀境界。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CT-26.WT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 郭萍萍等(23):3221
三、道德转型背景下的人物通讯写作分析
(一)道德重建首要的目的便是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的公民
新闻媒体作为公众宣传的重要力量,对于公民的人格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人民日报》中就曾多次在相关栏目中描述普通人为他人做出的好事以及其从事件中感受到的自我回报来达到对公众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道德转型背景下人物通讯的写作可以从对公民的人格培养入手,通过大量发掘人们身边平凡但又闪烁着道德光芒的小事,塑造具有鲜明特征和强大人格魅力的平民英雄形象,向人们介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些事迹的亲民性、普适性的特点使得这类文章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进而激发人们对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精神的认同感,并使其认识到即使自己十分平凡,成为不了英雄也要树立起基本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感,从而为公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人物通讯在弘扬职业道德必须引起重视的要点
刘德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叫杨金忠,家里三代都患有糖尿病,爷爷因糖尿病并发脑溢血不到50岁就去世了,父亲因糖尿病双眼几乎失明,吃喝拉散全要靠体弱多病的母亲照顾,而他没到50岁血糖却高了近20年。为了控制病情,杨金忠没有吃过一口甜食、一顿饱饭,生活不仅毫无乐趣,而且还天天寝食难安,担心会走上父辈的老路。为了降糖,从二甲双胍到优降糖、美吡达……每出一种降糖药,杨金忠都率先服用,可血糖仍然居高不下,有时候吃药会降得快些,但不吃反弹得更快。杨金忠曾几次病重入院,胰岛素越打越多,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
“重义轻利”的本质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处理。趋利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然需求,但利益在人们心中重要性的过度提高反而使得道德变得不再具有对行为的引导和束缚作用,“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新闻媒体要积极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例如,很多报道描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在经营商铺时会为了他人的方便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人们对于这类人的评价往往会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这就需要在人物通讯的写作时注意对其进行全面描述,正确的处理人物心中关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肯定人的生存需求,同时也要弘扬奉献精神。
2.笔触应真实自然,不宜空洞地进行道德抒怀
1.正确处理义利之间的关系,弘扬科学的义利观
以往媒体在对一些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物进行人物通讯写作时,经常会滥用一些豪言壮语、套话或者给人物戴高帽子的现象,例如“某某一心为了工作,坚持什么,发扬什么精神,轻伤不下火线”等。这样的写作方式会使文章显得与普通群众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过多地进行修饰导致了人物的形象反而不够真实,整篇文章只是在空洞地抒发道德情感,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甚至会导致读者的反感。因此,在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时,必须要注重文字的真实与自然,尽量详细描写人物在日常工作中的看似平凡的不平凡事迹,利用人物朴素的话语来表现其崇高的职业精神,从而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进而引起更广泛的共鸣,使人物通讯的道德教育效果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道德体系中的崇高道德理想规范与价值导向相契合
价值导向是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预期所制定的一种价值理想和目标,价值导向需要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才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推动作用。而人物通讯通过对典型人物事迹、精神的报道能够向全社会展示这一价值导向,使这些典型人物成为社会发展的灵魂支柱和模范榜样,使广大普通群众产生“见贤思齐”的思想。在当前媒体报道泛娱乐化、注重引导舆论以获取热度的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的数量大大减少,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在这一背景下,人物通讯的写作也要积极地进行转变,打破以往人物通讯的浓厚的政治说教形式,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摒弃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模式,实现道德理想规范与当今社会价值导向之间的良好契合,让典型形象及其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良好的人物通讯写作手段来表现人的美好与善良,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从而达到宣扬道德良知,为人民树立模范榜样,引导人们实现知行合一的目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
[1]屈中治.新媒体语境下人物通讯报道范式的转型——基于《光明日报》的个案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7).
[2]太行石.如何改进转型期的人物通讯——以沧州日报、晚报《美丽眼睛》为例[J].采写编,2013(1).
[3]陈利云,寿川.情到深处心当墨——谈人民日报两个先进人物通讯报道何以打动人[J].中国报业,2017(9):36-38.
[4]张海燕.讲好身边人的故事——把握好人物通讯报道的三个重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9-0069-01
作者简介 :李朝旺,男,汉族,陕西商洛人,记者。研究方向:乡(镇)村社会生态。
标签:道德转型论文; 人物通讯论文; 写作论文;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高峰镇公用事业服务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