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睡眠监测在精神科的应用价值论文_顾婷婷

多导睡眠监测在精神科的应用价值论文_顾婷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省精神障碍诊疗和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在临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发现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被引用到神经精神领域,不仅用于相关疾病的筛查,通过对睡眠图的分析,对睡眠障碍和梦境做研究。文章简要从睡眠障碍和梦境进行综述。

【关键词】睡眠呼吸;睡眠图;睡眠障碍;梦境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98-02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是一项应用于呼吸、神经精神科等领域的技术,主要用于睡眠呼吸障碍、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由于其监测技术的成熟、简便、无损害、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被临床医学界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领域的科研研究和临床检测。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又称睡眠脑电图。现行正规的PSG监测包括脑电图、心电图、眼动图、下颌肌电、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张力图、气流、血氧饱和度等近10个通道的电生理信号。一直以来医学界多导睡眠仪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学科间的交叉何多导睡眠监测仪器设备为可选择调节性,目前在精神科领域中将多导睡眠脑电监测用于睡眠及相关疾病的监测,现对睡眠和梦进行具体阐述。

1.睡眠脑电监测

睡眠医学研究是睡眠学和脑电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世界上用于睡眠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睡眠仪问世以来,借助于多导睡眠脑电图的分析,学者发现人类睡眠是由两个不同的时相周期交替而成[1],即快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和非快眼动睡眠期。学者们通过观察睡眠中的脑电波图形,具体描述了眼快动睡眠,即一种深度睡眠状态下伴有眼球快速水平运动的睡眠。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除了此期眼球的快速运动外,REM期内容更为复杂[2]。在REM睡眠期间,机体的感觉功能会进一步减退,很难再唤醒引起肌紧张和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全身肌肉几乎呈完全松弛状态,植物性神经功能下降并且不稳定,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快或者不规则等。REM睡眠期的这个特点可能是导致某些心血管疾病疾病如心绞痛、心梗等在夜间突然发作的原因。

多导睡眠脑电监测对睡眠的分析方法主要依据睡眠时期脑电、眼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2007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将睡眠可分为5期:觉醒期(W期),非快速眼动1期(N1期),非快速眼动2期(N2期),非快速眼动3期(N3期),快速眼动期(REM期)[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期的具体描述如下:w期:EEG主要波形为后头部尤其是枕部α节律,伴有眼球运动和眨眼,张力性肌电波幅较高。nREM期:EEG图形以慢波为主,无明显眼球运动,肌张力下降。nREM睡眠期又根据其EEG的特点分为S1、S2、S3期。(1)S1期波形特点:α波降至50%以下,代之以逐渐增多的θ波出现,为低电压混合频率EEG图形,后期可出现驼峰波,眼球运动变慢,张力性肌电稍下降。(2)S2期波形特点:此期出现明确的睡眠纺锤波和K综合波,高幅慢波(75uV以上,每秒2次以下)在20%以内,眼球运动基本消失,张力性肌电稍下降。(3)s3期波形特点:高幅δ波,占整期波形中的20~50%,无眼球运动,张力性肌电降低。在整夜睡眠过程中nREM睡眠和REM睡眠的时相是交替出现。在个体的正常睡眠过程中,上述各个分期规则地按先后顺序出现,即从清醒一S1一S2一S3,然后脑电又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而重新出现S3一S2一S1-REM,接着又重复慢波睡眠后才能进入第二次REM睡眠。周而复始地形成规律的周期性变化,这样的周期变化一夜中出现3~5次。根据睡眠周期的特点,通过多导睡眠脑电图的分析可以对睡眠障碍、快眼动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症等疾病的睡眠情况进行客观的监测和分析,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2.睡眠与梦的相关性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4]。自古以来,梦的唯一证人只是做梦者本人。由于梦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甚至虚无漂渺,故不作客观分析,所以关于梦的各种学说,凭主观臆断和推测为主,大多数带有浓厚的神秘离奇色彩,缺乏科学依据。更有人误认为睡眠时做梦就是意味着睡眠质量下降,这些认知使对梦的研究进展停留在主观水平上。PSG问世给梦的研究获得了一个新的突破,通过对夜间睡眠脑电图的记录分析,发现这两种睡眠状态有着明显的脑电图波形区别,在梦中,我们的身体仍有感知力,无论是光线、声音、气味,甚至皮肤受到的冷和热,许多感官体验都能影响我们的梦境,即梦是REM时的特征。

在大脑发育成熟后,梦主要出现在REM期,此时唤醒受试者,有80%诉说正在做梦,且情景和人物逼真,故事性较强,这一发现对睡眠与梦的相关性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在REM睡眠期,机体大脑皮层细胞活跃程度和代谢情况和正常活动相似。而在nREM睡眠期时唤醒受试者,此时只有7%~l0%反映正在做梦,梦的内容是一些片段,不连贯的东西,鲜明的较少。在临床实际中询问,有的人反映晚上做梦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每个人晚上都是要做梦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梦的成因或产生机制的研究,在多导睡眠仪(PSG)、脑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影像学及生理、心理学等介入下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5]。但是,这些检查手段的指标并不能揭示梦境的具体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梦乃人潜意识里未完成的愿望的一种满足,因此梦境不仅和睡眠结构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情感有关,对梦需要多学科整合深入的研究。

3.小结

总之,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仪的发展给研究睡眠及与睡眠相关的疾病和现象有了更科学的依据,通过整晚睡眠的检测,不仅可以了解受试者的睡眠周期情况,还可以对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REM期睡眠障碍等精神科相关疾病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兴时,张明岛.精神病多导睡眠图(PsG)研究及评价.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0,17(2):65-69.

[2] Steriade M,Amzica F.Coalescence of sleep rhythms and their chronology in corticothalamic networks.Sleep Research 0nline,1998,l(1):1-10.

[3]王菡侨.有关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分期的最新判读标准指南解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6):575-578.

[4]弗洛伊德(丹宁译).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11-37.

[5]谌剑飞.睡眠与梦的现代演进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88-991.

作者简介:顾婷婷(1986-),女,护师,邮箱:tinggugu@163.com

论文作者:顾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多导睡眠监测在精神科的应用价值论文_顾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