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经济串联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加强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文章就以此为基础对轨道交通建设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策略。
关键词:轨道交通;沿线设施;市政设施;协同建设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不断强大,城市中汽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问题已经变成严重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汽车造成的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城市运转和建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城市病。基于此,各大城市将目光投向了轨道交通,并相继开始建设和规划,对疏导城市交通取得了较大的效果。
1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从建设的必要性角度来说,有着以下意义:首先,串联城市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着交通需求的增加,需要借助高效的交通方式,才能够实现对客流的高效转移以及疏导,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缓解交通压力。城市拥堵问题,已经成为顽疾,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建设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另外,带动城市发展。建设轨道交通,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串联城市各区,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纵观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其建设过程是否顺利,前期工作阶段(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土建工程动工之前的阶段,包括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导改和临水临电等)的深度及对影响地铁施工各关键节点的预控质量至关重要。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临时交通导改、管线迁改与征地拆迁是导致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缓慢的三大原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需较长时间占用紧张的道路资源,会对施工路段及周围路网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施工路段交通组织不到位,将使局部路网乃至整个区域路网的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不平衡,可能导致区域道路交通运行质量下降,给城市正常生产、生活和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如何协调好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的协同建设是地铁建设必须研究的重点。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施工道路交通组织方法与关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管线处理技术等进行了单项研究,但城市轨道交通及沿线市政设施是综合协同的关系,并非只与其单一项协同,导致实际建设中交通导改、管线突发状况等问题仍大量存在,对地铁建设进度的干扰仍较大。
3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的影响
3.1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轨道交通作为大规模交通建设项目,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因此在规划时一般会考虑将城市中心地区纳入其中以保证充足的客源和有效的分散客流。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大部分城市老的中心区域已经很少有土地开发,政府和房地产商近年来将开发用地逐步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新开发的地区相对来说人流量比较分散,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带来较大的人流量。在大型的枢纽站,将伴随着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和人流量,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区域中心地区,甚至形成城市副中心,这将缓解老的中心地区的交通拥堵。
3.2土地利用性质的影响
基于交通经济规律,改变了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建设轨道交通,除了能够强化城市中心功能,比如金融功能外,还能够转变土地利用类型,使得各类土地沿着轨道线路呈带状分布。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等的分离,比如疏散了居住用地。另外,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沿线的土地性质发生了改变,同时带动着沿线土地的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的建设,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商业建筑、居住人员以及就业人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交通环境的影响
部分轨道交通车站与规划待建匝道、下穿隧道存在冲突,同时老城区主干路网节点改造难度极大,交通节点所在车站位置若不考虑下穿和匝道,则未来没有空间建设相关工程,即使预留空间分期建设,也会造成造价增多、施工困难等问题。另外,地铁沿线部分站点或周边存在污水干管、给水干管、高压电力等重要特殊管线,这些管线与地铁线路路由可能存在冲突,对地铁工期影响很大。
4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协同建设策略
4.1城市结构的优化
从空间结构角度来说,轨道交通的建设,引导城市主要发展轴。在具体规划时,对于老城区,基于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分化老城区职能,向新城区进行分散和疏解。与此同时,新增加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职能。对于新城区,对轨道交通沿线地区,采取TOD模式开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走廊的土地开发轴,积极引导城市轴向发展。除了具有引导城市轴发展的作用外,轨道交通还发挥着串联城市各功能组团的作用。在进行规划时,围绕站点,采取高密度混合开发的方式,建设新区商业中心以及居住中心,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同时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合理布局住宅以及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换乘站的方式,扩大站点的影响范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进行规划时,做好站点和各级城市中心耦合关系的把控,能够为合理控制以及引导站点周围的城市空间结构、空间环境建设、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轨道交通以及城市发展二者合力场效应最大化。
4.2对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
分析可知土地的利用和轨道交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和平衡发展的过程。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无法再生性,有必要对相关区域土地利用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开发出更多功能和价值,通过土地利用性质合理调整,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有限的土地资源浪费。因此,在进行相关土地规划时,必须从土地性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等对土地性质的影响,形成一体化规划,形成相互促进、共生的良好循环系统。
4.3加强轨道交通对接
综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进行交通节点的提前研究,制订实施方案。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施工中对接地方政府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结合下穿隧道、高架匝道同步设计,若未同步设计则充分预留远期工程建设空间。车站合建交叉口下穿隧道,可确保直行车辆快速过街,打造城区快速通道,有效避免地铁工程建设后导致下穿隧道无法实施的情况。但会下压地铁车站标高,且个别站位需稍作移动、增加道路红线拓宽拆迁等。
4.4合理建设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轨道交通周边的土地提倡功能活用,在离站点200米范围内,以办公和商业用为主,鼓励开发餐饮娱乐、教育培训、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活动中心,在200-500米范围内开发居住和生活配套设施为主。同时考虑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建设,为了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接驳设施一体化衔接,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系统应该提高换乘效率,强化站点周边重要地方的可达性。同时为了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水平,轨道交通用地开发模式中,还应该设置公共服务措施及设施。并从城市空间布局的角度,合理在站点及附近地区建设适量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能有效提升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是城市和社区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动力。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一个城市巨大的交通客运任务,一个点位没规划控制好,将影响整条线路的走向,影响线网覆盖效果;一个点的受损马上就影响到整条线路的建设、运营,甚至影响整个线网的正常运营,对城市交通秩序带来重大影响,加强城市轨道与市政设施的协同建设有助于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迪希.基于城市时空化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策略研究—以贵阳市轨道交通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
[2]闫智涛.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给排水管线迁改设计[J].给水排水,2015(7).
[3]宋朝光,郑凯俐,杨先英.城市轨道施工影响下路网交通组织方案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4).
论文作者:董猛猛,,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交通论文; 沿线论文; 设施论文; 土地论文; 站点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