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之争论文

电子烟之争

文|马 迪

电子烟在问世之初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香烟替代品,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的画:有位画家说过,“好的绘画在你面前是往后退的。”多年的绘画实践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优秀的绘画呈现的是一种整体的氛围,吸引你去感受画面背后的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技法、色彩等物质性上。精神性的呈现,需要你对物的持续关注和体验,才能在最为熟悉的物上得到灵感。因此我画身边的人与物,通过和谐的色调,细腻的手法,书写的笔意,努力营造画面的氛围,给物以升华,如同打开一扇窗。

前不久,在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有关情况时,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电子烟的危害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而就在不久前的央视315晚会也曾曝光,电子烟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危害吸烟者和被动吸烟人群健康,长时间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

尼古丁成瘾来源已久,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是最早的一批烟民,这种爱好随着哥伦布走向欧洲。在发现美洲十几年后,学会抽烟的欧洲海员越来越多—“他们的脖子上大都挂着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小烟斗,认为吸入的烟雾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可以驱除疲劳恢复体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浓烈的烟雾让他们大脑彻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松。”

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中东,抽烟很快成为几乎是全人类的共同爱好,16世纪至17世纪,频繁的战争加快了烟草的推广和普及。在欧洲,人们普遍将药用植物的叶子卷成烟卷点燃,通过吸入烟雾来能治疗牙痛、口臭、寄生虫、破伤风等症。

然而医学相关人士很快发现,烟厂工人们普遍面黄肌瘦,常患有哮喘、腹泻、便血、头晕头痛等症状。1828年,德国化学家波塞尔特与莱曼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出一种有害的活性物质,并将其称为“尼古丁”,禁烟论开始出现。随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烟草消费的大量增加—无论是士兵、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战争带来的疲惫与煎熬都需要香烟来缓解。

在传统农业发展时期,生产力相对还比较落后,土地面积的变化与人口数量的多少存在十分直接的关系。通常,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即农业发展最迅速的区域,如果某段时间内人口出现飞速增长就表示该时期的农业发展迅速恢复,得到良好发展。在每一个朝代刚刚开始建立时,一般都会采取招徕人口的方式,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以及宋辽夏金元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大丰富了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域的人口资源,为大量涂泥之地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也才能够出现南移。这就表明,人口在承担农业经济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是促进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力量。[2]

烟草用两百年时间征服了全世界,香烟又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成长为一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据估计,如今人们一年平均消费1500亿美元的香烟。面对巨大的经济诱惑,谁会想主动放下香烟呢?

因为电子香烟在味道上有很多的选择性,例如巧克力味、香草、薄荷,在年轻人群体中较受欢迎。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4年8月就发布报告表达了对电子烟市场前景的担忧,尤其担心电子烟会成为培养新一代烟民的工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同一时期发布的报告指出,2013年有超过25万无吸烟史的青年尝试过电子烟,这一数据是2011年的3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英语教学引入到自身的教育体系中,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人才。通过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不仅能够降低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会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师资水平以及学校的国际竞争力。

电子烟在问世之初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香烟替代品,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真正危害健康的不是令人上瘾的尼古丁,而是烟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一氧化碳。为了“趋利避害”,欧美等国都流行电子烟开发,最终定格为:含有填充式尼古丁、香料及其他化学池的供电设备。据有关统计,2008—2012年电子烟销量增长至3.5亿美元。在美国,10个成年人当中最少有5个人抽电子烟,而在英国对12000多名成年人在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样品中经常吸烟者11%自称使用电子烟,24%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在过去使用过。

FFR是公认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30],但其测量技术的复杂性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其普及[31]。而QFR测量技术在控制诊断准确度的前提下可简化临床操作、减少副作用、提高安全性,改善了上述情况。但QFR应用于临床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操作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以利于优化诊断治疗决策,改善预后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最早的电子烟可以追溯到196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间废弃厂里的工人赫伯特·吉尔伯特发明了一种“无烟气的非烟草香烟”—通过加热尼古丁溶液,产生带香味的蒸汽气体,是第一支电子烟的原型。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烟草是“健康杀手”的呢?就是在毫无节制的抽烟带来了大量的肺病甚至肺癌患者之后。1954年,4000名英国医生开始参与一项大型前沿医学调研。20年后,这项权威的研究得出结论:抽烟的后果远远超出呼吸系统所能承受的程度,长期吸烟极有可能导致平均寿命降低。

另一方面,科学家开始对电子烟安全性的研究。2016年,美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组研究成果揭示,电子烟具有多种危害:一是损害免疫。通过对比电子香烟使用者、传统香烟吸烟者和非吸烟者鼻子里的免疫细胞,发现吸电子烟会使人鼻子中358个免疫基因受到抑制,而普通烟民有 53 种免疫基因受到了抑制。免疫基因被抑制,会导致人类对外界细菌的抵抗力急剧下降,从而产生多种疾病。在抑制人体免疫基因数量这一点上—电子烟的危害是香烟的7倍!

二是引发心血管风险。此后,研究人员又对电子烟的烟液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又再次让世人震惊:电子烟烟雾气溶胶还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加,可能导致血管出现微血栓,说明电子烟在增加心血管系统风险并引发心脏病发作方面,压根不比传统香烟危害小!

三是致癌。电池加热烟液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对心血管有害的醛,包括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电子烟吸烟者患肺癌、膀胱癌和心脏病的风险可能高于非吸烟者,也有可能诱发闭塞性支气管炎等病。

你现在知道了吗?电子烟虽然披着“健康吸烟”“合理戒烟”的外衣,实际上却是造成癌症、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不治之症的“黑手”,足以应该让任何一个看重健康的人对其产生警惕。

标签:;  ;  ;  ;  ;  ;  ;  

电子烟之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