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核算报告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保险论文,中国论文,基金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精算数据支持,我们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研究测算。具体目标有三个:

(1)根据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城市化率、劳动力参与率和三种退休政策(现行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和延长退休年龄)推算未来50年间我国在职职工、退休人员的总量和分性别年龄组人员结构;

(2)根据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走向,特别针对个人帐户的调整和做实,推算未来50年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量和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分开管理后的基金状况;

(3)根据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基本限定、推算参保单位缴费费率的负担水平。

测算主要背景、方法和结论如下:

一.测算背景

1.1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1.1.1基金收不抵支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化解公民老年风险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172个已经建立并且运行多年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正在面临一个十分普遍的、日益严重的基金财务危机。养老保险基金是制度建设的基础,目前这个基础在我国也十分脆弱。近几年,基金收不抵支陷入危机的省市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个,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又增至25个,基金缺口187亿元,2000年基金缺口预计为357亿元。

1.1.2缴费比例与覆盖面

按照“以支定收、现收现付、收支平衡”基金管理方式,解决基金缺口可以通过提高费率、扩大覆盖面和强化征缴等手段。提高费率必须考虑企业负担能力问题,目前国家政策规定的费率上限是20%,实际上已有19个省市缴费比例超过上限。盲目提高费率将进一步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连锁产生就业岗位、参保人数和缴费费基减少。通过“扩面”增加基金收入可以适当缓解当期基金困难,但是增加了长期支付的负担,“今天一元钱收入等于明天2元钱负债”。

1.1.3人口老龄化与抚养比

“现收现付”制是一代人供款养活另一代人的制度。供款一代人与领款一代人的比例为抚养比。抚养比的变动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出生数减少使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寿命不断延长,使老年人口数增加,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抚养比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也成为必然。领款人养老金给付水平与供款人平均缴费工资之比为养老金替代率,当替代率既定的条件下,供款人的缴费率与抚养比有以下平衡关系:

缴费率=替代率×抚养比

由此可推测以下的数量关系:

过去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抚养比由4:1提高到3:1,平均养老金替代率由80%提高到85%,以上述公式计算满足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条件是缴费率由19.6%提高到27.4%。按照目前全国参保单位和职工的供款比例20%+5%,理论计算缺口为2.4%。

1.1.4退休年龄

抚养比的变动除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退休年龄。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在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工业企业中的职工可以提前5年退休。这些规定与国际上随着人口寿命增长而不断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美国67岁,英国、新西兰、比利时65岁,匈牙利62岁)相比一般要早退5-10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各地违反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此地区和企业为减轻职工下岗和失业压力,通过采取提前退休的方式解决老职工再就业难的矛盾。实际上是把就业的压力转移给养老保险,把近期的问题推向远期。通过控制和调整退休年龄是社会老龄化高峰临近时控制抚养比,进而达到养老保险基金增收减支,缓解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

1.1.5缴费费基

缴费费基缩小、流失是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减收增支出现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参保人到缴费人,从职工平均工资到缴费平均工资,从应收缴率到实际收缴率,每个环节都有漏洞,环环打折扣,造成费基流失。

1.2制度模式

1.2.1统帐结合到统帐分离

1995年中央决定将个人帐户制度引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与此相适应,基金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这一制度转换意味着现在在职的一代人既要承担继续供养上一代老人的义务,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个人帐户积累。这种双重负担显然是企业和职工难以承受的,由于制度设计回避这一深层次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自然进入“统帐结合、混帐管理、空帐运行”的方式。有些部门和专家甚至认为:个人帐户仅仅是一个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搞个人帐户积累制。混帐管理运行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统筹基金不断透支个人帐户积累(个人缴费积累部分),为养老金待遇扩张性支付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职工成建制跨统筹区域转移时,“空帐”移交引起调出地区与调入地区经办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为了解决混帐管理弊端,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方案设计将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基金分开管理,防止透支的现象继续发生。两项基金分开管理后,统筹基金的缺口将会扩大,个人帐户积累额会逐年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着两种风险。一是,统筹基金不足引起的“中人”“老人”养老金的支付风险;二是“新人”、“中人”个人帐户积累额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有效解决个人帐户积累的投资运营机制问题和多渠道资金补充统筹基金缺口问题。个人帐户积累基金进入资本市场,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筹集资金补充统筹基金缺口是解决两难的最佳通道。

1.2.2个人帐户做实,统帐结构适当调整

个人帐户做实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困难:一个是资金筹集上的困难,一个是管理技术上的难度。为了易于做实,将个人帐户适当缩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个人帐户规模由11%降至8%。完全由个人缴费建立,不再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个人缴费也由目前的5-6%,一步到位提到8%。个人帐户规模降为8%后,为保持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60%左右的水平不降低,将基础养老金水平由职工平均工资的20%调整为30%。考虑原制度设计领取全额养老金的缴费年限15年偏短,技术上采取在15年缴费年限可领取20%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年缴费,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直到30%水平为止。统帐结构调整后既可以降低个人帐户做实转制成本,也大大简化了个人帐户管理办法。

1.2.3“中人”过渡办法

“中人”界定。“中人”是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职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引入个人帐户是以1995年国务院6号文件为标志,1996年在全国普遍推行,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件又进行统一规范。因此,把1996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定为“中人”比较准确(只针对企业范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中人”根据新制度出台时间另行确定)。

“中人”过渡办法。在统帐结合制度模式启动之后,如何计算和补偿“中人”过去工作年限的养老保险待遇权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基本办法有两种:渐进法和休克法。

渐进法:是指对“中人”过去工作年限的养老金待遇权益确认按照替代率折算系数的方法计算“中人”过渡性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平均工资×1996年以前缴费年限①×折算系数②

①缴费年限:含职工参保前的视同缴费年限。

②折算系数:企业为1-1.4% 机关事业单位为1.8-2%

休克法:是指对“中人”过去工作年限采取按个人帐户规模进行放大推算的方法计算“中人”个人帐户积累额,以补偿未建个人帐户年限的养老保险权益。一般计算方法为:

中人个人帐户补偿额=已建立个人帐户积累额×过去工作年限/建立个人帐户年限

两种方法比较,前者是在老制度的框架下的一种渐进性过渡,待遇衔接平衡,但过渡期较长;后者是在新制度框架下的一步到位转换,过渡期短,但待遇水平难以衔接,且职工养老保险隐含债务数量化,显性化,矛盾比较突出。从近几年各地实际运作的情况看,先前采取个人帐户放大方式过渡办法的地区已基本转向按替代率折算方法的渐进过渡方式。

1.2.4养老金待遇支付

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框架下,养老金支付将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支付。基础养老金是按照职工退休前一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20-30%)支付。不同年间退休的职工,其基础养老金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职工退休后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是随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自动调整,还是与其它项目捆绑在一起按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指数增长的一定比例由政府每年公布调整率调整是需要进一步推敲的问题。目前,各地为了保持与已退休“老人”的正常调整机制一致,基本采取后一种办法。

个人帐户养老金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支付目前统一采取职工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的方法确定。除数120的确定是按照退休人员平均余命和个人帐户储存额投资回报率与工资增长率相同的设定精算得出的结果。全部退休人员按一个统一的除数确定个人帐户养老金,在操作上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不同性别、年龄退休的群体平均余命有差别,早退休的女性群体可能出现个人帐户支付缺口问题;二是随着人们生活健康情况的改善,平均寿命将延长,如果除数不变,总体上也会出现支付缺口;三是在同一类群众中,每个人的退休后余命也有很大差异,即使除数平均值计算准确,也会出现长寿者支付风险问题。个人帐户设计的出发点是,职工本人一生中的收入与支出自求平衡的原理。个人帐户归个人所有,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其个人帐户余额可以继承。但个人帐户存储额用完,是否停止支付存在较大的争议。如果停止支付,则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难以维继,需要政府出台一个最低养老金保障办法;如果继续支付,则存在从哪出资的问题,若从统筹基金中支付有悖于统帐分开管理的制度设计。当然,还有一种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即个人帐户储存积累与支付分开管理,职工退休后,个人帐户的支付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终身年金服务项目解决,可以完成化解由于长寿带来的支付风险。

1.2.5养老金调整机制

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的实际购买力和适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通常包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问题。我国1995年国务院6号文件明确过退休人员养老金按照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一定比例(40-80%)正常调整,具体调整办法由省人民政府确定。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不同,近几年各地方出台的政策及调整的水平差别很大。从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角度出发,有时也出台提高退休待遇的政策,同时配套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支持。这些随机因素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中长期预测和平衡带来诸多困难。

1.3制度转轨办法与转轨费用

1.3.1关于“隐性债务”的估算与误区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概念一般是指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承诺,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统筹”向“储蓄积累个人帐户”转轨过程中所要支付的过渡性费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养老金计划,其主要区别如下表:

表2: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的区别

 社会统筹(公共年金)个人帐户(个人预付专款备付金)

保险原理 统筹互济,代际转移 自我保障,储蓄养老

基金平衡方式

“以支定收、现收现付”

 “完全积累、以收定支”

待遇确定方式待遇基准型 供款基准型

个人帐户做实必然引起隐性债务的显现,关于隐性债务的评估,国内外机构已做过大量研究调查测算,但由于方法、抽取样本、参数选定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测算结果有很大差距。具体见下表:

表3:对稳性债务的不同测算

劳动部社保所

 世行报告

 体改办

 郭树清房海燕

测算时间

 1995年 1996年2000年

 1994年1997年

测算结果

 28753亿元

 19176亿元

 67145亿元

10500亿元 35082亿元

抽样城市

全国人口统计

 沈阳、上海南京

国有经济单位职工 不详

测算方法

 匡算+精算 精算 精算匡算 精算

注:引自世行《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国家体改办与安泰国际保险公司合作项目《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及对策研究》;郭树清《国有存量资源的重组与社会保障负债的补偿》;房海燕《转轨时期我国养老保险模式研究》。

上述关于“隐性债务”的估算都存在两个明显的误区:

其一,是对“隐性债务”概念的误区和由此导致算帐方法的误区,即把老制度下政府的养老待遇承诺全部划为债务,这里忽视了新制度仍保留了一块“现收现付”部分,即使进入新制度之后,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仍然通过“代际互济、现收现付”来解决。这是我国实行统帐结合的制度与智利、新加坡等国家搞单一个人帐户制度的不同之处。如果以此推算“隐性债务”,总量大体要降低50%。

其二,是对新老转轨方法的误区,即采取老制度停止,新制度一步到位的方法推算转轨成本。实际上,如果把对“老人”正在支付的待遇和对“中人”承诺过的待遇维持不变,继续通过“现收现付”的基金收支方法,企业缴费费率也暂不降低,那么政府需要另行筹资的转轨费用就会大大降低。待“中人”和“新人”个人帐户的逐渐积累,“老人”的逐渐退出,“现收现付”的基金支付总量会逐步缩小,届时再适当降低企业缴费比例。所谓由近及远,渐进式转轨方式,会大大降低政府出资总量和社会风险。

1.3.2制度转轨办法和时限

在全球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125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引入了个人帐户制度,转轨的方法不尽一致,但共同点是,政府十分谨慎处理制度转轨问题,把因此可能产生的社会震荡降到最低限。我国正式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帐户的时间是1996年,应该以此为时限规定转轨中企业各类群体的范围;但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出台新制度,因此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测算时限可以根据政策出台时间而设定。

转轨时限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简称“老人”)老办法不变,继续按原待遇支付,直到死亡。

转轨时限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职工(简称“中人”),时限之前工龄的养老保险权益应一次性清算记录,待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按月补偿。

转轨时限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简称“新人”)完全按新制度待遇确定。

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基金分开管理、分别核算的基金平衡方式,归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大项目有:“老人”养老金,“中人”过渡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新人”基础养老金,丧葬补助金;统筹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单位)缴费,当基金出现缺口时,应由财政预算或其它多种筹资方式补充。当有较大盈余时,根据略有结余、收支平衡的原则逐步降低企业(单位)缴费比例。归入个人帐户支付范围的有:个人帐户养老金(包括按月支付和一次性支付)及职工死亡后个人帐户余额的继承。个人帐户基金收入主要来自个人缴费,积累额投资回报率。个人帐户的收支应以职工本人在职期间收入与退休之后支付的纵向时间坐标为平衡点。在个人供款既定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和支付期是调控平衡的基本变量。

个人帐户基金管理目标是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称不存在缺口。

社会统筹基金管理目标是在企业(单位)供款水平和待遇支付水平既定的条件下,预测基金缺口总量以及分年度现金流量,为政府筹资提供数据支持。

二.测算方法

模型设计是根据基年数据及未来人口、经济、社会保险政策的变化,预测未来五十年中国城镇职工人数、退休人数,并对多种政策假设进行方案模拟,精算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量。

模型测算时间序列为逐年递推。测算的最小单元为分单位、分性别、分年龄、分身份、分状态(“老”、“中”、“新”人)的每组人的各种数据。测算参数包括人口、经济、工资、劳动就业与保险政策参数。测算基年数据来自地方劳动部门和经办机构数据库抽样和处理、修正。测算结构包括最小单元值与分类积累值与各种统计值。

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模型结构由人口、经济、基金筹集、基金给付四个模块组成。人口模块设计了二种推算方法:方法1以每年的人口绝对数为主线进行预测,方法2以每年城镇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为主线进行预测。

模型功能:(1)人口模块参数假设条件下测算全国分年龄分性别人口与城镇分年龄分性别人口及城镇分单位分年龄分性别分身份在职职工人数及退休人数;(2)经济模块测算分单位分年龄分性别分身份职工工资与缴费工资;(3)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块,在给定的养老保险方案参数条件下,测算参保职工人数、缴费职工人数及当年养老保险费统筹基金收入与个人帐户积累额;(4)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模块测算退休老人养老金,中人当年领取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与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新人当年领取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以及抚恤金。

三.测算结果分析

3.1抚养比提高一倍,由3.65:1到1.87:1

未来50年间城镇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总量及结构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基本因素。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变动主要受城市化率和退休年龄的影响。根据退休年龄的三种情况(现行退休年龄58/55/48,法定退休年龄60/55/50,延长退休年龄65分步延长)抚养比的变动如下表:

表4:退休年龄与抚养比关系

年份

2001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现行

3.50

3.33

2.95

2.47

2.16

1.92

1.78

1.81

1.80

1.75

1.69

法定

3.65

3.55

3.21

2.76

2.39

2.11

1.99

1.97

1.98

1.94

1.87

延长

3.65

3.55

3.61

3.35

3.30

3.48

4.12

3.69

3.48

3.52

3.41

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推算,可得出几个基本判断:

a.如果继续维持养老保险现行制度(即现行退休年金、现行替代率、现收现付)不变,制度成本(费率)将高达工资总额的50%。

b.如果按照统帐结合的新制度(部分积累,法定退休年龄)推进,制度成本核算定位在工资总额的24%(单位16%,个人8%)。

c.如果考虑按国际通行方法,将退休年龄逐步延长至65岁,则制度成本可控制在工资总额的18%(单位10%,个人8%)以内。

3.2社会统筹基金总缺口1.8万亿,年均717亿

个人帐户做实,实现积累并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管理之后,统筹基金在未来25年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年均717亿,总缺口1.8万亿;如果采取延长退休年龄政策,赤字运行年限将缩短至11年,总缺口将降至0.86万亿;如果按现行退休年龄推算,赤字运行年限将延长至28年,年平均1030亿,总缺口扩大至2.88万亿元,具体见下图:

3.3特殊困难期在2001-2006年间,转制成本仅需5000亿元

如果将个人帐户积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法(如用于购买国债或国有股,政府再将收入转移支付统筹基金缺口,待“老人”逐渐退出减少,统筹基金盈余时再偿还个人帐户),则统筹基金的缺口只反映在2001-2006年间,缺口额度分别为:596亿、879亿、998亿、949亿、759亿、371亿、总计为4552亿。需要说明的是全国统算帐的缺口与各地实际运行的缺口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由于各省市基金余缺不一,在全国范围内还不能统一调剂,基金有结余的调不出来,基金有缺口的,财政必须补,因此,基金实际缺口还要大一些。具体量化需对各省市基金收支进行测算方可得出。

3.4个人帐户支付期定10年(120个月)明显偏低

个人帐户基金收支平衡重点是精算确定个人帐户支付期的长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帐户基金投资回报率、职工退休后的平均余命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调整。投资回报率和养老金调整机制可以假设是相同的,退休职工平均余命受退休年龄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差别较大,且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平均余命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个人帐户支付期的精算结论主要如下表:

表5:不同退休年龄规定下的支付期

(投资回报率4%)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法定退休 女工人 16.49

16.79

17.11

17.33 17.57 17.79

 女干部 14.72

15.05

15.42

15.68 15.96 16.21

12.28

12.53

12.83

13.02 13.21 13.38

现行退休 女工人 17.13

17.40

17.70

17.92 18.14 18.35

 女干部 14.72

15.05

15.42

15.68 15.96 16.21

13.13

13.36

13.66

13.84 14.02 14.18

延长退休 女工人 16.49

15.05

13.53

11.89 12.22 12.54

 女干部 14.72

15.05

13.53

11.89 12.22 12.54

12.28

12.53

12.83

10.92 11.12 11.30

显而易见,目前制度规定10年(120个月)支付期偏短,个人帐户支付期的平衡点男职工在13年(156个月),女干部为15年(180个月),女工人为17年(204个月),如果继续维持10年支付期不变,则需要出台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并且至少要将投资回报率提升至8%。

3.5企业(单位)缴费负担最终可控制在12%以内

社会统筹基金将随着“老人”、“中人”的退出,逐渐由赤字转为盈余,如果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企业缴费比例可适时降低。

在现行退休年龄不变的条件下,2036年以前费率为20%,之后每年降一个百分点,至2043年降到13%后维持不变,可满足基础性和过渡性养老金支付。

在法定退休年龄条件下,2033年之后可每年降一个百分点,至2041年降至12%后维持不动。

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则从2020年之后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至2030年以后可降到10%以下,基金仍有较多结余。

四.政策建议

4.1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补缺口

如果把企业(单位)供款限定在工资总额的20%以内,制度转轨采取渐进方式,“老人”养老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由统筹基金支付,今后25年基金缺口累计有1.8万亿左右,平均到每年有700亿左右。如果把补缺口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相当于财政收入的5%。建议中央以立法形式明确这一财政政策,以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在不同年度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而产生的缺口,可以通过减持国有资产或发债等一次性措施解决。

4.2尽快确定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

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法定退休年龄已经由60岁左右,计划逐渐延长至65岁或67岁。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同时起到基金增收减支的功效,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测算,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可分四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2001-2005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5年时间(2006-2010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差别,女职工一律按55岁退休;第三步,用10年时间(2011-2020年)将男女职工退休年龄拉平,一律按60岁退休;第四步,用10年时间(2021-2030年)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上述方案应经过严格论证后,以法律形式提前公示。以避免引起社会震动。另外,在政策上必须严禁用早退方式处理就业矛盾,防止将失业压力转移到养老负担。

4.3个人帐户支付计算年限应男女有别并适当延长

个人帐户养老基金应坚持归个人所有,实行自我保障、不做调剂。目前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支付办法,由政府机构管理不论男女都以10年(120个月)做被除数,方法既不科学,计算也不准确。建议进行改造,第一步将男女职工分开计算并适当延长,男职工退休按13年(156个月),女职工退休按15年(180个月)确定;第二步,将个人帐户支付阶段转由商业人寿保险公司操作,由退休职工自愿选择购买各寿险公司的终身年金。各寿险公司按照资金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本精算终身年金的给付率,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化解退休职工的长寿风险。

4.4加快进行个人帐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运营

个人帐户做实之后,基金积累额逐年增加,数额巨大,基金管理规范化操作至关重要。个人帐户的管理应是以帐户资本化运作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法规,包括:合理的管理成本、资本市场投资选择、投资收益、风险防范和金融服务。根据我国目前状况,对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的投资管理,采取全部委托方式为宜,即建立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保管人分工负责,互相制约的管理体制。受托人——由省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充当;投资管理人——从我国现有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中选择;保管人——从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选择。与此相应建立一套风险监控制度,包括:法制监管、资格监管、日常监管、道德风险监管、内部控制、信息监督和社会监督。个人帐户基金的资本化市场管理运营可以达到投资回报率和风险防范兼顾的目的。国际上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投资回报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职工个人帐户养老金支付可换算的替代率将提高8个百分点,采取积极的投资政策最终可以较低的成本给职工带来较高的福利,这是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制度的精髓。

4.5规范工资基数管理可增收基金10个百分点

目前参保单位通过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逃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抽样测算过程中发现99年缴费工资比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增长了11.6%。根据全国参保单位缴费工资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比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个百分点。如果将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严格核实,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工资外收入过多,统计局的工资报表不实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把工资外收入规范化、货币化,进统计、进缴费基数,那么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困难就会大大缓解,建议把对工资的规范化管理做为整顿分配秩序,加强社会保障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核算报告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