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论文_孙慧岩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0例(2013.2-2016.2)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给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实施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B组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酮、血酮转阴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较A组,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及血糖恢复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 结论:胰岛素泵持续泵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伴随我国糖尿病发病概率的上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胰岛素为目前临床中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药物。我院为探究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效果,特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

1.1 基线资料

抽选我院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013.2-2016.2)进行研究,依据患者胰岛素给药方式将其分为A、B2组,每组10例。上述患者均为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A组: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例与6例;平均年龄为(60.43±4.12)岁。

B组:男、女性患者均为5例;平均年龄为(60.82±4.27)岁。

以上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A组):为患者所使用的胰岛素为甘舒霖R,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取小剂量胰岛素融入至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滴速为0.1U*kg-1*h,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水平低于13.9mmol/L,可将1U胰岛素中加入3-4克葡萄糖(浓度为5%)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直至其尿酮体转阴为止。

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治疗(B组):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0.01 U*kg-1*h,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每间隔一小时为其测定血糖一次,及时对胰岛素的泵入量进行调整,若患者的酸中毒症状及酮体出现转阴的情况下,为患者配合餐前负荷量泵入0.6-1.2U药物[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酮、血酮转阴时间、血糖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上2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酮、血酮转阴时间及血糖恢复时间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其低血糖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表示,X?检验)。以P<0.05,表示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与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及血糖恢复时间均明显较A组短,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各项计量指标

2.2 B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P<0.05,具体结果如下:

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有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其低血糖发生率为0.00%;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其低血糖发生率为40.00%。

3 讨论

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可对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度进行增加,同时可对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等所引发的糖异生情况进行有效的抑制,通过对脂肪进行有效的分解,将患者体内的脂肪代谢、糖代谢及蛋白代谢恢复正常,以此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治疗[3]。

临床研究发现,在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治疗可有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调节,但是极易延长酮体的消失时间,且病情易发生反复,患者的血糖上下波动幅度较大,极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同时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用药治疗,对其日常活动及治疗的依从性均具有不利影响[4]。

胰岛素泵的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同时可以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灵活的调整,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是模拟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模式的给药方式,通过持续性给予患者少量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B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对比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的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及血糖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1.05±2.71)h、(25.03±1.84)h、(10.95±0.29)h与0.00%,均较对照组低,P<0.05。曾小华[5]等学者于《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痛症算酸中毒的临床疗效》一文中微量泵组患者的尿酮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及血糖恢复时间分别为(41.8±3.9)h、(25.5±3.7)h及(11.0±1.9)h,同时该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7%,均与静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胰岛素静脉滴注与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降糖效果,但是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贵阳, 辜勇, 廖学东,等.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救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26):5075-5078.

[2]李廷尉. 重组人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对比研究[J]. 右江医学, 2014, 42(3):324-326.

[3]杜丽英, 崔莹.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21):117-119.

[4]肖向阳.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J].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9):89-90.

[5] 曾小华.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8(24):66-67.

论文作者:孙慧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  ;  ;  ;  ;  ;  ;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论文_孙慧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