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灶兴
毕节七中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从少年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成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典型的叛逆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面对更多心灵的迷茫,以往的认知观点也会发生颠覆性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及时引导和干预,做好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心灵育人;心理健康
做好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才能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和迷茫,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关怀。教师要注重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特点,能够因地制宜的开展引导教育活动,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根本原因入手进行调节干预,承担起“心灵引路人”的角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
做好学生心灵的引路人,首先需要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更全面的认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家长的教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一些家长不顾子女自身能力而提出过高期望和苛求,进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尤其是压力、焦虑、恐慌等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主阵地,随着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对于升学率、学生优秀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关注则有所忽视,强大的学习压力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增加。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之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这些负面心理可能会不断累积,进而影响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学生会对校园生活充满恐惧或者倦怠感,学习信息不足、性格变得冷漠孤僻,缺乏自信,心态消极,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三)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各种网络思潮的冲击下,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学校教育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一旦发现各种社会现象和学校教育内容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就会使学生心理受到巨大冲击,进而形成矛盾、焦虑、无所适从等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响。
(四)个体因素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快速发育期,不少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成长起来,已经具备独立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同时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不足,有会使他们感觉不被理解、处处碰壁,这就容易造成青春期叛逆、偏激、性格冲动等问题。而且青春期所特有的“独立感”也会让学生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各种矛盾冲突心理的驱动下容易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注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的引路人
(一)增强家校互动,共同塑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力度,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动环境,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从而对学生的个性、行为等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与各位家长的沟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发展情况,给予家长一定的家庭教育引导帮助,使家长认识到关注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构建起和睦、民主、平等、坦诚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提高。
(二)注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水平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重视,而教师则是开展心理健康关怀的实施者。关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心理教育素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教师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先进经验借鉴等形式完善自身素养,提高心理教育水平。做好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不但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对周边学科有所了解,如行为学、人际关系学、沟通学、教育心理学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涉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理解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封闭的心门,勇于坦诚自己并与教师进行真诚沟通。只有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成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就必须注重社会文化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而且也是最易受文化因素影响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认知心理,通过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行为。在开展常规心理工作的同时,教师要更多的将社会正能量引入教育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能够主动将正能量传递下去,以积极正确的行为引导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及时开展心理咨询
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角色作用,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消除学生的心理孤立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在班集体、校园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排解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压力和困惑,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回归健康的心理发展轨道。教师也可以利用周记、电子留言板等形式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交流,通过书面沟通更有利于学生放下心理包袱,释放心理压力和心灵的苦恼,轻装上阵,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结语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当前升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大环境下,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和谐、宽容的心灵关照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和尊重,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晓飞.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5(11)
[2]郑素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4(06)
[3]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作者简介:张灶兴 1993.01.25 男 汉族 籍贯:安徽省黄山市 当前职称:中学二级 当前职务:教师 学历:大学本科
论文作者:张灶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心灵论文; 因素论文; 家长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