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龚俊,徐攀,冯豪,夏杰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00

摘要:某基坑工程开挖面积2.65万m2,开挖深度20m,局部核心筒位置开挖深度约26m,属于典型的超大、超深基坑工程。针对周边紧邻地铁隧道及超高层建筑物,通过优化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选择合理基坑支护体系、优化支撑布布设点、加强基坑水位观测、采取壁后袖阀管注浆、合理布置基坑开挖顺序、信息化监测管理等加固措施,确保了基坑施工期的安全,降低了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安全有效的完成了支撑施工、出土及支撑拆除等工作,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类似基坑工程参考经验。

关键词:超深基坑;咬合桩支护体系;土方开挖;基坑便桥

1引言

随着国家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心建筑密集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日益密切。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项目案例,从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基坑信息化监测等具体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介绍了基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2背景工程概况

2.1基坑概况

背景工程基坑宽约104m,长约253m,周长约706m。支护桩采用咬合桩兼作止水帷幕,桩径为1.4m,间距为2.2m,桩长入基坑底部10m以上且入中风化及微风化岩2m,配筋桩与素混凝土桩咬合距离30cm。支撑系统采用3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每道支撑有2跨对撑,2跨角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立柱,柱下旋挖桩基础,立柱作为支护体系的竖向传力体系,立柱钢管为钢管。

2.2周边环境

基坑西侧邻近地铁10号线,基坑北侧与写字楼用地范围仅相隔一条双向两车道城市支路,并存在雨水管等地下管线;基坑东侧北部为一高层住宅,东侧中部及南部均为本项目二期用地,办公楼与基坑距离约43m。

2.3水文地质概况

本场地常年水位埋深在1.00m~3.00m之间,标高在12.56m~14.65m之间,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2m~3.5m。

人工填土地表主要为①1杂填土及①2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混合少量砂砾,土质较均匀,厚度变化较大,物理力学性质不够均匀,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低,透水性强,抗剪强度低,受水易软化、变形,其承载力明显降低。

3工程重难点

基坑可利用施工空间范围小,当基坑在进行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时,对车辆、坡道等要求极高。因此,如何做好有限场地内机械材料、劳动力、平面动态布置及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整个基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主要施工技术

4.1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本项目支护结构选用咬合桩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组合形式,咬合桩兼作止水帷幕。鉴于基坑支护安全性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严重,支护结构采用全落底式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2m,为保持支护桩施工垂直度偏差、桩间咬合搭接质量,选用XRS系列旋挖钻机,并以钢筋笼辅助方法控制桩孔垂直度,内撑梁施工时,当混凝土梁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4.2支撑布置优化

在基坑支护结构东侧第一道支撑梁上增设施工便道,施工便道设计荷载40t,同时在为满足施工现场材料机具堆放要求,支护结构第一道支撑梁上其西南北侧三个方向上均设置有堆载平台,平台设计荷载30Kpa,满足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要求。

4.3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

4.3.1基坑降水

本基坑降水井全部为管井,根据地下水含量,按每12000m2布置一口井,管井数量为21个,降水井直径采用DN1200,管井深度为坑底以下3m,井与井之间的距离约为3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管井结构直径为800mm,管井结构周围级配碎石反滤层厚度为200mm,井底800mm高度为级配碎石反滤层。

4.3.2土方开挖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坡道、降水井、支撑梁、场内通道运输道路等情况,设置1#、2#放坡坡道,并依据坡道及内支撑相对位置平面图设置分块挖土作业区(图1)。

图1 出土坡道及土方开挖分块

本工程含有三道内支撑,土方开挖采用阶梯式推进分层开挖施工,开挖厚度控制在2m以内,坑内水位根据分块区域始终保持在土体以下0.5~1m。1#坡道与2#坡道处土方同时开挖,车辆出土通道如图4所示,其中1#坡道处土方开挖顺序为A→B→C→D→E→F,2#坡道处土方开挖顺序为G→H→J→K→L→I,当土方开挖到内支撑标高以上200~300mm处,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土体碾压密实并浇筑垫层,及时制作支撑梁,支撑梁混凝土采用7天早强混凝土,前后工序紧密衔接,从而有效缩短基坑无内撑时间,减小基坑变形量。

4.4拆换撑与基坑监测

4.4.1拆换撑

本基坑工程拆撑施工具有拆除工作量大、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支撑拆除运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放张原理,将混凝土联系梁切割卸荷,用膨胀剂将混凝土胀裂,再采用静力切割方式进行切割,并用风镐破碎成不大于20cm20cm20cm混凝土块均匀分布于楼板,然后清运出场。

4.4.2基坑监测分析

靠近10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垂直位移单次变化量最大值为1.58mm,累计位移最大值为2.87mm,均在报警值5mm范围内。

周边建筑物最大沉降速率0.01mm/d,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mm,未超出累计控制值20mm;周边管线沉降最大速率0.5mm/d,最大沉降量28mm,累计控制值30mm,未超过累计控制值30mm。

第二、三道S1、S2型型支撑轴力最大速率为72KN/d,累计最大轴力12823.8KN,未超出累计控制值18000KN,其变化最大速率及累计最大值均未超过累计控制值。

5结束语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施工场地小、环境复杂、工期紧张等特点,在施工前期,项目精心组织施工,优化支护结构设计,合理布置降水井,土方开挖坡道及采用阶梯式土方分块开挖方法,有效克服了施工现场作业面不足,提高了出土、拆换撑效率,高效完成了超深基坑工程施工,有效控制了基坑沉降与变形,确保了基坑的安全稳定性,既降低了经济成本,又满足了支护结构安全和工期的要求。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与分析,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达到了对基坑自身及周围环境保护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其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83.

[2]陈慧丽,赵西宇.探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56-57.

[3]关绍忠.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江西建材,2016(9):103.

论文作者:龚俊,徐攀,冯豪,夏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3

标签:;  ;  ;  ;  ;  ;  ;  ;  

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龚俊,徐攀,冯豪,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