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第四幼儿园 719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幼儿在启蒙中的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主要把心理、人格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教育中,让幼儿从小就在一个健康、富有人格魅力的环境中生活,这样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健康心理 成长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笔者在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理论,促观念,变行为——谈中学生“早恋”
唐富天 甘肃省民勤县实验中学 733399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身体发育的高峰期,第二性征也开始出现了。我们喜欢用“花季雨季”来描绘这一年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男女同学生理上、心理上、性格上都发生了变化,使彼此之间产生了好奇和好感,不由自主地去接触异性、了解异性,或想取悦异性,以获得对方的青睐,又或者会互相吸引、互相仰慕对方,产生爱慕之情。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是这不成熟的单纯的幼稚的爱慕之情不是真正的爱,它就像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正如徐志摩《偶然》诗中所描写的一样,转瞬间会消灭了踪影。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更可能造成难以预想的后果。
一、“早恋”及其成因
中学时期由于身体的发育加快、知识的增长,男女同学开始形成差异较大的人生观、价值观、运动能力及稳定的性格特征。比如,从这个时候开始,女同学性格开始变得细心、体贴,男同学则开始变得果敢、坚毅,女同学价值观形成较慢而男同学较快。男女同学运动能力的差距也就此变得越来越大,第二性征也开始出现。这些性格、心理上的性别互补性,使得男女同学彼此之间产生了好奇,他们不由自主地去接触异性、了解异性。而这些心理、性格上的互补性很容易使男女之间产生相互吸引、互相仰慕对方的好感,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同时,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快速的形成与变化当中,而这些不成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他们对于社会、学业、自己、朋友及一些事件的认识与父母、老师的认识不能完全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这时他们需要一个能与之倾诉、交流的具有相同看法的朋友,而具有“主见”与“见多识广”的异性会成为他们的首选。然而,当这种了解与交流长期聚焦到某一个人的身上时,就会变得具有依赖性与私密性,好感进而演变为爱慕,长期的发展就形成了“早恋”。
“早恋”其实并不属于恋爱的范畴,它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交往关系,因为这份“爱”是自私的、狭隘的、不成熟的、冲动的、盲目的,自私到它不允许一个异性朋友的存在,狭隘到它可能排斥友情甚至亲情,不成熟到把爱等同于拥有,冲动到“他”可以为爱“奋不顾身”,盲目到它没有任何的生活阅历、经济独立与心理成熟的基础来保障它的未来。
二、“早恋”的危害
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尽管为数极少、成因各异,但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兴奋、痴迷、焦燥不安,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和“爱”与“不爱”的猜想之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感情冲动,造成恶果。“早恋”过程中,由于这份“爱”的自私、“爱”的依赖、“爱”的狭隘与“爱”的私密,使他们逐渐脱离大众,也无暇与班级多数同学正常交往,与集体和同学逐步形成隔阂,从此,他们渐渐失去了友情甚至亲情,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当他们慢慢丧失感情的依靠而成为彼此的全部时,他们就走进了自制的“情感炼狱”之中。当有一天“爱”的幻想破灭,“爱”的冲动就会变成一把利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同时“早恋”也是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所不能容忍的,陷入“早恋”误区者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批评……这就必然导致神经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率过快,神经衰弱,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3.涣散意志,影响风气。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继而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班级的风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早恋”的防范及处理
对于“早恋”现象,是班主任老师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但也不是无药可解,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
1.情感控制法。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用理智和毅力来战胜自己、战胜这不成熟的情感。毅力的真谛在于战胜自己,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注意力转移法。可开展班集体活动,促进学生自然交往、坦诚交往。可在班级内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创造男女同学相互了解协作的公共平台,促进多向交往和公开交往,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3.积极引导法。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同学关系,把握异性交往的四原则,即自然交往、适度交往、坦诚交往、留有余地地交往。班主任要做好他们的“同龄”朋友,从思想上去接近他们,使他们有一个“思想共鸣”的大朋友。在此基础上要了解他们的心事,并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转移法、冷处理法、搁置法等。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对于“早恋”我们要做到尽早发现、谨慎对待。应更注重解决思想认识的引导和感情注意力的转移,而不是予以公开或是压制。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只要敲开他们的心门,了解了成因,就能“对症下药”,让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多一份花的芬芳,少一些雨的烦恼。
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组织搞心理科研的教师到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经验,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学习、探索、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变。她们把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日常教育教学中,她们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赢得孩子的欢心,用尊重获得孩子的信任,用赞赏鼓励孩子成功。看到孩子的进步,更加激发了教师们探索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决心。
二、将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我们以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有一个责任心培养问题。每次活动前,教师都提出具体要求,有的孩子能够把玩过的东西整整齐齐放回原处,但有的孩子还没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能够整齐收好玩具的幼儿要及时表扬与鼓励,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玩具的幼儿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再如,小班孩子刚来幼儿园时,有些内向的孩子不敢玩大型玩具,而那些外向的孩子能自由大胆地玩大型玩具。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通过“学做解放军”、“滚地雷”、“走独木桥”的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因此,我们说,生活中处处有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把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三、组织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把幼儿心理健康及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到实处,我们各年龄班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在大班搞了“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的实验,在中班搞了“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实验,在小班搞了“两性化人格培养初探”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
我们通过“爱心桥”园报,向家长宣传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方法和重要性,让家长对幼儿健康心理有一个初步认识。另外,我们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专题报告,使家长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各班开办家园联系栏,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近阶段研究目标和群体、个体发展情况,前一阶段课题进展情况和后一阶段的打算;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的交流、沟通,统一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们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小、中、大三个课题研究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家长问卷,根据收回问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在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配合教育。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坚持每月一次的幼儿教育与卫生保健的咨询活动,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向老师请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解答。通过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探讨,解决了许多问题,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在教师方面,要多关注胆小的孩子,以鼓励表扬为主。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这些孩子的进步非常显著,他们现在不但能主动和同伴打招呼,并且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回家后还主动说一些幼儿园的事情。另外,通过家访活动,巩固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心理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家访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对大多数幼儿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深刻认识到了家庭与幼儿园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宇春 浅谈幼儿教育·新课程,山西出版集团,2012,8。
[2]柳常绿 浅谈幼儿的心理与人格教育·教学与管理,山西教育出版,2013,5。
论文作者:唐富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幼儿论文; 早恋论文; 心理论文; 家长论文; 人格论文; 孩子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