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是指婴幼儿在分娩时期遇到如羊水早破,新生儿黄疸或颅内出血,先兆性流产,分娩难产等高危因素[1]。而脑损伤是指因多种因素引发患儿出现非进行性脑损伤,患儿脑部出现损伤后,患儿的智力和运动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往往会留下癫痫及脑瘫等症状[2]。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比正常患儿更容易在脑损伤的情况下留下后遗症,对该类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患儿脑部组织修复,可以显著避免患儿出现后遗症的概率。为探究对高危儿脑损伤患者使用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的优越性,本文对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危儿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经诊断符合高危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这些患者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且未接受过相关训练及药物治疗,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排除因进行性疾病引发神经中枢运动障碍的患者,排除心、肝、肺、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性障碍及造血系统等存在问题而不适合本次研究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本次治疗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排除治疗依从性极差导致不能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排除暂时运动发育迟缓的正常儿童,排除具有先天性疾病或先天畸形引发脑损伤的患儿。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治疗使用的疗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患者年龄3个月-4岁,平均(2.2±0.5)岁,男女各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个月-4岁,平均(2.1±0.4)岁,男21例,女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大体上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按摩,引导教育及理疗等[3-4]。运动疗法是指协助患儿进行抓物训练,爬行训练等,教会儿童对面部器官如耳,鼻,眼等器官进行指认,训练儿童进行单脚站立,转圈起跳等,为患儿设置相应场景,引导患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加强患儿对于运动的主观性,使其能够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动作的观念,每次训练时间在40min,每周训练5次左右。作业疗法是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休闲活动,生产活动及自理活动的训练,促进患儿上肢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的发育,能够使患儿在日常活动中保持情绪稳定。采用传统按摩疗法对患儿腘神经、内收肌、跟腱等进行牵拉,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对患儿进行引导式教育,并使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等设备对患儿耳突等部位进行刺激,每次30min,每天1次,持续训练时间为10d。实验组患儿再次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86),使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用药,每天1次,每次使用20mg, 10天一个疗程。1.3疗效观察和评价1.3.1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在接受治疗后,患儿大部分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患儿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意识清醒,原始反射恢复为显效;患儿治疗10d后的大部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儿四肢肌张力逐渐开始恢复,意识基本清楚,原始反射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10d后患儿相关症状无显著改变或加剧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1.3.2在治疗前后使用贝利发育诊断表对患儿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使用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功能进行评价。两项量表满分均为100分,贝利发育诊断表评分越高说明患儿运动能力越高,智能发育量表评分越高说明患儿运动功能越好。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描述,计量资料用( 士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 P<0.05时,具有可比意义。2 结果2.1患者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2.50%(37/40),远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1。2.2患者治疗前后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患者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分数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详情见表2。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0 27(67.50) 10(25.00) 3(7.50) 37(82.50) 对照组 40 22(55.00) 7(17.50) 20(27.50) 29(72.50) X2 5.5411 P 0.0186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论文作者:李欢,张振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患儿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功能论文; 疗法论文; 脑损伤论文; 智力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