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政治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与发展机制_政治论文

军事政治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与发展机制_政治论文

军人政治素质结构及形成发展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人论文,政治素质论文,机制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军人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是军委江泽民主席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所提出的总体要求。把政治合格放在首位,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军人政治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军人政治素质的涵义及其结构

素质,原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对人的素质的理解,一般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总和,它是人作为主体而存在和活动的内在根据和能力。军人政治素质,是指军队成员对其所属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和自身的政治地位、职责、使命的自觉意识(觉悟)、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的总和。政治素质,是军人自觉地从事政治活动、发挥和实现自己政治能量的内部准备。军人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表现、政治行为。在当代中国,军人政治素质集中表现在建设与保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立场、态度和能力上。

军人政治素质具有自身的结构,它是以政治信念为核心,由价值、知识、品德、能力诸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系统。

价值要素。这是渗透在军人政治素质之中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基于经济政治利益基础上的政治追求、理想、主张以及参与政治的情感、意志、动机、动力等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切政治活动都发源于人们的功利需要,同人们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军人产生何种政治情感,追求何种政治理想,接受何种政治主张,以及如何实施其政治行为等等,归根到底都发源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无不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调节和控制。因此,价值要素实际上起着支配军人政治立场、态度、行为的准绳作用,是军人政治面貌的内在深层依据。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求利益的自觉运动,这就为革命军人的社会主义政治素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知识要素。它主要包括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信念和对社会政治现象、过程等的具体知识。政治观点,是军人对政治问题的见解,其内容包括对阶级、政党、政治制度、政治法律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所持的看法。一系列政治观点的理论化、系统化,构成政治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对政治的认识已上升到本质性的理解,不仅知道政治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在对政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确立政治目标,并确信目标的正确性和实现的必然性,甘愿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政治信念。政治观点、理论、信念等知识要素在军人政治素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军人接受、选择、加工或处理任何一种政治信息,都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

品德要素。作为军人政治素质的品德要素,主要指的是政治品德,它是阶级品德在政治关系、政治生活中的特殊表现,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态度、节操、纪律以及牺牲精神等。军人政治品德,作为对军人在政治言行上的一种品行道德规范,是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品德要素是完成党赋予军队的政治任务,实现党的政治目标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倡的“64字创业精神”中的许多内容,是当代军人必备的品德。

能力要素。它指的是军人完成政治任务所需要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评价和政治践行三方面的能力。政治认知能力,是军人政治素质中其他要素活动的基础,包括政治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想象力等,它是军人获取政治知识、作出政治判断的必备条件。政治评价能力,是军人以一定的尺度衡量政治问题得出是非善恶等判断的一种能力,借助这种能力,军人能通过正确评价他人以及自己的政治行为,提高政治认识。政治践行能力,泛指军人参与政治的行为能力,主要包括执行政策的能力、处理政治问题的决策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调查研究、组织宣传能力等。军人的政治践行能力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的表现方式和行为效果。一般地说,政治践行能力强,其政治行为的方式就比较成熟,效果也较好。

上述价值、知识、品德、能力各构成要素在军人政治素质系统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各项要素居于不同地位,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但是各项要素不是单独地起作用,而是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发挥整体功能。

必须强调指出,政治信念在政治素质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信念不仅是知识的提升,而且凝结着价值目标,包含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达到目标的能力的确信。政治信念是政治素质强大的精神支柱,对其它要素起着导向和统摄的作用。政治信念决定着军人的政治立场、态度、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政治理想的巨大精神力量。

军人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机制

军人的政治需要、政治情感和知识结构等内部诸因素,是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根据。军人入伍后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意识到接受和遵守各种社会政治规范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意识到政治对于个体的功利价值,逐步形成了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时,社会政治规范与个人政治追求相统一,社会政治需要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政治需要。这种需要,作为目的和动力因素直接影响着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的进程。军人政治情感,是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心理基础。军人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认识和行为,总是渗透着个体强烈的情感因素。比如,雷锋的共产主义政治素质,就植根于其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感基础。正是新旧社会交织对比的情感体验,使雷锋懂得了恨什么、爱什么的问题,从而形成了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军人的知识结构,也是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重要内在要素,它是军人接受和处理任何一种社会政治信息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军人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与其外在条件也密切相关。国际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诸因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对军人政治素质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关系和分配制度等等,主要从物质利益上影响军人的政治热情与政治态度。国家的政治思想导向、民主法制建设,直接影响军人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的形成与发展。军队集体环境,对军人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军基层集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明确而具体的政治目标和浓厚的政治空气,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特殊规范。这就为军人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尤其应该看到,我军坚持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帮助官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军人政治素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军人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社会实践中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实践是主客观联结的纽带,也是政治素质发展的动力。当军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随着实践的发展,军人原有的政治素质水平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客观形势的要求,于是形成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军人必须更新观念、扩大知识、增进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水平。

从动态上考察,军人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由主体对外来政治信息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以及提高升华等多环节构成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特别是经过思想境界的升华,才能把个人的生活理想、人生追求、职业选择与人民的利益、祖国的经济建设、共产主义事业完全融为一体,甘愿为之付出毕生精力,作出最大牺牲,从而跃上军人政治素质的高峰。应该说,达到这一境界是不容易的,需要军人经过长期的以至毕生的学习、实践、思考和自我磨练。然而,无数革命先烈和前辈已在我们面前做出了榜样,这种要求应该成为每一个革命军人政治素质的发展方向。

标签:;  ;  

军事政治素质的结构及其形成与发展机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