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000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的作用。方法 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设计“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以及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调查表”。随机抽取本市3 个社区服务中心的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均接受调查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比较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情况。结果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以及健康行为率都明显提高。 结论 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疾病认知;社区护理干预;心血管疾病;老年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95-02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有了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仅仅单纯的医院治疗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立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人的健康服务为中心[1,2],把精力放在健康保健与社区护理中。加之,社会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群体为老年人群[3]。而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慢性疾病,又是目前人类的第一死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4-6]。由于心血管疾病的自身特点,除了住院治疗护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院外的长期治疗护理、自身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善。而社区护理干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于2013年8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对本市3 个社区服务中心的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及调查,以此来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的影响,进而总结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市3 个社区服务中心的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53 例,女39 例,年龄60~78 岁,平均(67.91±2.37)岁。高血压65 例,冠心病27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并能理解调查内容。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楚,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设计“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以及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调查表”[7-11]。 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由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与调查对象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两部分组成。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调查对象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血压的正常值、药物的按时服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等,一共有12 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有两个选项:是、否。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情况包括控制调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等,共有7 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有两个选项:是、否。
1.2.1 调查方式 护理人员于2013 年8 月向本市3 个社区服务中心的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放184 份调查问卷,为保证患者完全理解问题再作答与回收率,调查与交谈相结合,由护理人员讲解调查表中的各项问题,现场填完问卷收回,回收率为100%。并于2014 年8 月对这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再次问卷调查,采用与第一次问卷调查相同的调查方式,回收率为100%。以社区护理干预前的第1 次调查的对照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率的比较用[n(%)] 表示,以a=0.05 为检验标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社区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护理人员根据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每月一次入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指导与帮助,保持电话联系,开展电话咨询服务。实施时间为一年。
1.4.1 建立个人档案 采集92 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法、生活习惯、家庭经济情况等。对患者的病情与健康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
1.4.2 健康宣教 强化卫生宣传教育,对所有患者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发放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每月在社区开展1 次健康生活习惯、疾病防治知识等相关知识的讲座,普及心血管疾病知识;每两周开展一次社区健康咨询,现场为患者解疑答惑,进行科学指导;开展健康知识问答、放录像、病友交流等活动,鼓励其相互交流经验;在社区办宣传栏,增添季节提醒。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危害等疾病常识,以及血压的自我监测、饮食指导、药物的正确使用等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知识。
1.4.3 饮食、运动指导 每月上门进行饮食、运动指导,针对患者的病情与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合理膳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提倡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严格控制盐、脂肪的摄入量,要求每天的食盐量不得超过6g,每天的食用油尽量控制在30~50g。忌辛辣、油腻饮食,忌咖啡、浓茶、烟酒。居住环境尽量安静,保证睡眠充足。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每周至少4 次,运动量因人而异,运动项目多样化,如慢跑、太极拳、步行、跳舞、气功等。忌运动量过大,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停下休息。
1.4.4 心理干预 每月上门进行心理咨询,深入社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排解患者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想法。协助患者进行身心调整,让患者学会自我指导,学会自我减压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冥想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情况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群首要健康问题[12]。社区护理是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的知识相结合的。社区护理工作是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健康为中心,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以社区为基础,对社区、家庭与个人提供服务的。
3.2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生理功能减退,记忆力减弱。心血管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病程长、后期治疗以院外治疗的特点,不仅需要医院治疗护理与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日常保健。因此,加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社区护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达到降低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疾病致死率、致伤率、发作率以及提高治愈率的目的[13]。
3.3 本研究显示,在社区护理干预前,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年患者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因此,进而社区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与自我保健意识,还可以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而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理解能力均有所下降,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才能让患者熟知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记忆力较差、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加强健康宣教,通过讲座、知识问答、幻灯片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活动,加深老年患者的印象。
3.4 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均显著提升。表明多元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认知与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两个调查表还显示,健康行为情况多优于疾病认知情况,可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本身有一定的专业性且抽象,老年患者较难理解记忆。而生活习惯与健康行为比较具象化,老年患者可以通过反复健康宣教,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加之近年来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深入人心[15],有利于使老年患者接受。
3.5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多为病程长、病情复杂。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长,用药的时间也较长,用药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一些老年患者选择自行增加药量或停药。这就提示患者应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与治疗,不应擅自随意改变药量或停药,避免延误病情或产生不良用药后果。研究还发现,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病情不严重,平时没有不适症状,并未对疾病引起重视,也不知道高血压疾病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因此本次社区护理工作,提高了这些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识,使其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与生活习惯的改进有了新的认识,对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6 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时,应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改进护理干预方法[16]。参与社区护理的人员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把护理工作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家庭,集护理、康复、医疗、卫生教育于一身,做好健康宣教及护理工作。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职位、家庭经济情况、年龄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行为矫正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要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循序渐进,有耐心,态度温和。尽量结合患者的自身经历、学习经验及习惯,以患者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总结护理经验、并加以分析,改进护理干预方法,并更好地服务于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曾湘云. 团队护理在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44-1647.
[2] Hector M González, Wassim Tarraf, Keith Whitfield,et al. Vasculardepression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2012,46(4):456-61.
[3] 孙箫音, 陈芳, 裴大军, 等. 社区心血管疾病护理路径的现状与进展[J]. 海南医学, 2012,23(24): 149-152.
[4] 西铮, 曹庆, 刘玉环, 等 . 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警示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 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12): 2282-2283,2286.
[5] 胡颖惠. 社区保健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 医学信息, 2013,26(30): 498.
[6] 贾丽娜, 庄海林, 刘登蕉, 等. 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 福建医药杂志, 2012,34(05): 132-135.
[7] 叶明侠.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J] .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 337-338.
[8] 姚翠华. 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 中外医疗, 2013,32(27): 153-154.
[9] 曲晓霞. 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综述[J] .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0(08):7,9.
[10] Pedro Abizanda, Matilde León, Laura Domínguez-Martín,et al.Effects of a short-term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vention in anacute geriatric uni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Maturitas,2011,69(3):273-8.
[11] 陈金梅 .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价[J] .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8(06): 620-621.
[12] 何惠兰. 深圳中英街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护理学报, 2013, 10: 71-73.
[13] Marcus Ang,Wanling Wong,Judy Park,et al. Corneal arcus is a sig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 in low-risk persons[J]. American journalof ophthalmology, 2011,152(5): 864-71.
[14] 杨晴.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J]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08): 2645-2646.
[15] 陈晶华, 邓风清, 周月英, 等.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 . 护理学杂志, 2012,27(03): 73-76.
[16] 卫雪莲. 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J] . 医药前沿, 2014,03: 298-298.
论文作者:徐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社区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论文; 认知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