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英
攸县中医院 血透科 湖南 4123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拔针时间对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就诊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压静脉内瘘患者100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患者透析后延10min拔针,对照组50例患者透析后立即拔针,对两组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压静脉内瘘患者,血液透析后延时拔针可缩短其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压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不同拔针时间;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对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重要意义。由于动脉内瘘血管较粗,尤其是进行高位静脉内瘘时,血流量较大,因此透析后立即拔针出现内瘘动脉端渗血、血肿的现象较为常见,若按压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回流障碍、供血不足等并发症[1]。因此,选择不同的拔针时间,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我院对50例高压静脉内瘘患者透析后采取延10min拔针的方式,并以立即拔针方法作为对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100例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患者,入组标准[2]:均进行高压静脉内瘘成形术;使用内瘘超过1个月者;内瘘经B超显示血流量>1000mL/min;入选患者经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压检查均显示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不积极配合治疗者;血管有明显穿刺困难者。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2.4±2.4)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7例,高血压肾病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1±2.5)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液透析
选择Ballya-D血液透析器(广州璞亚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膜面积为1.4m2;选择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16G穿刺针(日本尼托普洛公司);选择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流量为250ml/min,每周透析2~3次。血液透析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密闭回血,并使用4000U低分子肝素抗凝。
1.2.2 拔针方法
对照组:采取立即拔针法,透析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密闭回血,穿刺点使用无菌创口贴覆盖,再将1~2块无菌纱布折叠成3cm×3cm×1cm备用,并置于创口贴覆盖的针眼上,轻微旋转穿刺针,使其与皮肤分离后快速拔出穿刺针,拇指迅速按压纱布块于穿刺点上,压迫止血力度以感觉到震颤为宜,随后用布胶布交叉固定,再用弹力绷带环扎进行加压止血。拔针后,定期观察穿刺点皮肤颜色变化,拇指按压纱布,轻轻松开,并松开弹力绷带,经肉眼观察无渗血现象,则使用弹力绷带减压固定;若有渗血现象,则使用弹力绷带继续进行加压止血处理,随后每隔3min观察1次,直至穿刺点无渗血后进行减压固定。
观察组:采取延10min拔针法,透析结束后,使用生理盐水密闭回血,穿刺点使用无菌创口贴覆盖,穿刺针内注入生理盐水,等待10min后,再将1~2块无菌纱布折叠成3cm×3cm×1cm备用,并置于创口贴覆盖的针眼上,轻微旋转穿刺针,使其与皮肤分离后快速拔出穿刺针,拇指轻轻按压纱布块于穿刺点上,使用布胶布进行交叉固定,再用弹力绷带环扎进行加压止血处理,拔针后,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现象,渗血方法同常规拔针组。上述两种反法使用的布胶布相同,选用的弹力绷带长度均根据患者前臂粗细来决定[3]。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止血时间(是指拔针固定后开始至无渗血现象),同时详细记录两组皮下血肿、渗血、内瘘堵塞、肢体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 )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止血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5.48±1.02)min,对照组止血时间为(11.96±2.26)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93,P=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表1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近年,随着尿毒症以及终末期肾脏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多,为血液透析治疗创造良好途径。其中,动脉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但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发生率约为15%~20%[4]。而发生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压迫止血处理不当,特别是内瘘形成初期,易发生血肿、渗血现象。因此,针对血液透析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高压动静脉内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本研究发现,延时拔针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立即拔针组,同时延时拔针组并发症发生率较立即拔针组低(P<0.05)。由此说明,对高压静脉内瘘患者,采取延时拔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缩短止血时间,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5]。与静脉血管相比,动静脉内瘘管径较粗,使得在患者透析结束后立即拔针,常会出现皮下血肿、针眼出血等现象。而渗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血管穿刺点未压迫到位,导致血液渗出。对高压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透析结束后采取立即拔针法,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因肢体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易产生肢体麻木、肿胀感,甚至有发紫的情况。因此,血液透析结束后采取立即拔针法的效果欠佳,不良反应较多,应用局限。而采取延迟10min拔针的方法,此时患者血液得到重新分布,瘘的血流量明显下降,心血管系统逐渐得到恢复,此时再拔针,可减少出血、血肿、肢体麻木、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6]。
综上所述,对高压静脉内瘘患者而言,透析结束后采取延时拔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渗血、血肿、肢体麻木、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同时能缩短其止血时间,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静,朱亚梅,杨莉等.不同拔针时间对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3):33-34.
[2]宫丽,黄洁波,臧秀娟等.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0):531-534.
[3]张宏涛,赵显国.儿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的临床方法改进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5):247-250.
[4]叶文玲,马杰,石涛等.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的肺动脉高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1):31-35.
[5]张璜.两种回血方法在高压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和观察[J].医药前沿,2015,5(13):318-319.
[6]赵黎君,黄颂敏,梁婷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5):814-818.
论文作者:曹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高压论文; 时间论文; 血肿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