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于红侠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天水 74130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预防中应用同伴教育的价值。方法:选择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健康教育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本县三所高中的500名高二学生自愿接受研究的学生,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同伴教育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不接受同伴教育,而同伴教育组则加用同伴教育处理,比较两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以及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结果:同伴教育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在艾滋病预防中可以提高被教育者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使得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与掌握传播途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控,减少艾滋病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教育;预防;传播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42-02

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卫生疾病,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为:经传入期、扩散期,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需加强预防与控制[1]。从有关报道中看出,艾滋病对青少年的危害正在逐渐加重,全球HIV/AIDS分布年龄以20~40为主,约为70%,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16~29岁(中学、大学、结婚前后)比较常见,约为65.5%[2],可见加强青少年艾滋病知识预防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同伴教育在高危人群中可以为其他成员提供优质的健康宣传与教育[3]。为了探讨应用同伴教育在提高表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方面的价值,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5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待的艾滋病预防教育青少年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本市几所高校自愿接受研究的学生,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同伴教育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不接受同伴教育,而同伴教育组则加用同伴教育处理,每组250名。其中学生入选标准有(1)和目标人群有共性,熟悉该群体文化与思想,促使他们更好地鼓励同伴接受教育;(2)自愿接受培训,且有高度责任心;(3)又良好语言表达与表演能力,同时人际交往无障碍,有较强的反应力、咨询与倾听及反馈技巧;(4)具备榜样示范作用,在倡导者和联络员间有着桥梁性作用,可为沟通机构与干预对象间传递信息。同伴教育组中男学生140名、女学生110名;年龄19.8±1.5岁(16~24岁)。常规组中男学生144名、女学生106名;年龄19.3±1.6岁(16~24岁)。两组学生前述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学生不接受同伴教育处理,而同伴教育组学生接受同伴教育处理,措施如下:先抽取有一定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学生(符合一般资料中的入选标准)进行培训与考核,合格者则作为本次同伴教育的教育者,课余时间由同伴教育者利用游戏、视频等方式对被调查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持续时间设定为10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以及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处理,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用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学生在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上的情况

同伴教育组学生中发放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0份,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为94.58%(227/240),常规组学生中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38份,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为77.73%(185/238),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 比较两组学生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的情况

同伴教育组与常规组学生均发放艾滋病相关传播途径知识调查问卷250份,其中同伴教育组有效回收228份、常规组有效回收224份,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同伴教育组学生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表 比较两组学生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的情况[n(%)]

 

注:和常规组对比,*P<0.05。

3.讨论

艾滋病属于威胁人类健康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且至今无根治方法,罹患本病后患者只有面对死亡,为此做好本病预防与控制十分关键。我国近几年艾滋病感染者增多,这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笔者作为其中一员,近几年致力于通过宣传教育实现干预艾滋病的传播,已有一定成效。结合相关文献看出,当前艾滋病预防方式主要有公共媒体宣传教育、娱乐场所强制提供安全套,以及同伴教育等,其中同伴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为主)中有着不错的应用潜力,成为本研究主要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接待的500名高中学生实施了分组调查与研究,其中常规组不接受同伴教育处理,而同伴教育组接受同伴教育处理,结果显示同伴教育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指的是同伴健康教育项目,从同辈群体中选出健康使者,为其他成员进行健康宣传与教育。当前,同伴教育还无法在我国广大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中广泛开展,没有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领域的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探索,在高中学生进行了同伴教育偿试,初见成效。

为了尽量提高同伴教育应用在艾滋病预防中的价值,入选对象需进行培训与考核,培训除了会影响同伴教育者传授知识与观念的精确度、技巧性及全面性,还可能影响受教育者对同伴教育者的信任,以及吸纳和内收关键知识,从而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4]。同伴教育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将艾滋病/性别作为线索,贯穿整个生殖健康、性价值观、性心理、性态度、性道德等[5]。性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生观教育,为此应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尽量抵制各类不良影响[6]。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中开展同伴教育,既能提高志愿者的防艾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被教育者的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使得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与掌握传播途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控,减少艾滋病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淑娟,罗智娟,古丽明等.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220-221.

[2]石学峰,胡军,李敏等.医科大学生为同伴教育员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实施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897-3899.

[3]蔡雯,何俐.护理专业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33-635.

[4]林启辉.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281-2283.

[5]张莉萍.同伴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0,45(6):46-48.

[6]高爱钰,潘勇平,宋玉珍等.北京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16-1217.

论文作者:于红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同伴教育在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_于红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