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母者你教给孩子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父母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个题目,是我在偶然遇到一件事后想到的。
孩子童心无邪,然而——世上竟有这样的母亲
那天坐公共汽车,身边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忽然问她的妈妈:“妈妈,你给我买票了吗?”年轻的母亲闻听后俯下身,温柔地吻了吻小女孩,说:“你的个儿还不够高,等你再长高些,妈妈就给你买。”小女孩忽闪着好看的大眼睛,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可爱的小女孩,天真的小女孩,我敢断言,她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
然而也有那么一次,我从车上下来,听见走在近旁的一个小女孩悄悄地对挽着她的母亲说:“妈妈,妈妈,我告诉你一件事,刚才售票员给我量身高时,我照你说的故意把自己装得矮一点,售票员阿姨没有察觉。”隐约闻听,着实令我惊愕不已。我在心里说:“小姑娘,你知不知道,当你在母亲的教唆下弄虚作假每逃一次票时,你心灵上的尘埃也许就会又增厚一层。毫无疑问,这个小女孩当即受到了母亲的称赞。
世上竟有这样的母亲,真是孩子的大不幸!
事后我想,这位母亲兴许会在旁人面前夸耀她的女儿如何如何地聪明、机灵又听话。聪明吗?的确够“聪明”的,不足十岁的孩子就懂得给她买票掏的是妈妈的腰包,因而使出绝招愚弄售票员,能说不“聪明”不“机灵”吗?可惜,这一切都是大人教的。听话吗?的确很“听话”,对家长的话不分好坏,配合得如此默契,如此地天衣无缝,能说不听话吗?但令人扼腕的是,当她在“听话”的同时,却丧失了一个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心灵中最为宝贵的东西:诚实。
对于这位做母亲的,旁人当然无权要求她应当教给孩子什么,又不可以教给孩子什么。但有一点:即使没有任何一个人向她指手划脚她也应该明白,至少在这件事上她向孩子所灌输的,绝不是为善之举。
孩子的不诚实,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上梁不正下梁歪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笔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时,一位校长向我提起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有个念四年级的学生,有一次偷偷从父母放钱的抽屉里拿了一百元钱,除买了辆玩具汽车外,剩下的钱则与同学一起买零食挥霍掉了。事后母亲发现少了钱,问孩子有没有拿?孩子回答说他怎么会拿?于是这位母亲便以为是自己搞错了。几天后母亲发现了那辆玩具汽车,问孩子是哪来的?孩子慌慌张张冒出一句,“是捡到的”。想不到这位母亲居然相信了,并且赞叹儿子的好运气。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尽管在此之后这位粗心的母亲经常发现“失窃”,又发现孩子经常“捡”到玩具、精美的连环画甚至可爱的小鸟,也从未把疑点集中到孩子身上,反而以为“丢”的钱数目不大,不值得劳心费神,说不定还是破财消灾呢!直到老师找上门来与家长联系,反映这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带着几个同学胡乱花钱、请客,而且对一个小学生来讲所花费的钱决不是一般的小数目时,家长才猛然醒悟。于是“拷问”之下孩子不得不从实招认:这些“捡来”或同学“送给他”的东西,其实都是偷偷从父母那里拿了钱买的。
事情虽未发展到难以收拾的严重地步,但令人纳闷的是,孩子为什么会撒这样的弥天大谎?是生来就不诚实、爱撒谎吗?是别人教唆他这样做的吗?抑或是怕爸爸妈妈不给他买玩具,买连环画以及可爱的小鸟等令他着迷的“宝贝”吗?都不是。在他向父母和老师坦白了所有这些后,在场的人们才心情沉重地认识到:孩子不诚实,既不是天性使然,也不是别人要他这样做,恰恰是这对父母平时“言传身教”的结果。
据孩子讲,有几次母亲给他买盼望已久的电子玩具和游戏卡,怕遭爸爸反对,母亲便与他口头上订了“君子协定”:不能对爸爸讲是买的,只可以说是从同学那儿借的或干脆说是路上捡的。而那位在一家大宾馆任部门经理的父亲又如何呢?孩子回忆道:有一次爸爸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把他也带了去。聚会没结束,爸爸就推说有事,和一个阿姨一起带他去逛了游乐场,然后又去了饭店,玩得开心极了。事后,爸爸不准他把跟阿姨在一起逛游乐场和下饭馆的事告诉妈妈。
“谜底”揭晓,这对夫妇虽然都声称从未教孩子撒谎,而且平时一直教育孩子要做诚实的人,然而他们的所谓“不能对爸爸说”,“不准告诉妈妈”之类,不正是无意中教会了孩子撒谎吗?
对于子女的不诚实行为,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是深恶痛绝的。但此一时彼一时,有些家长虽经常告诫孩子绝对不可撒谎,并同时列举了撒谎的种种害处,却偏偏以自以为十分高明的不诚实行为教会了孩子,并使得他们常常以欺骗的手段来达到和满足个人愿望,这实在很值得深思和反省。孩子撒谎和欺骗的能力,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知识的积累以及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增长的,而且由小到大,由低级而向高级,由家庭内部到社会呈恶性发展之势。虽说性质与目的或许有所不同,但无论怎样说,不管孩子欺骗的对象是父母、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值得家长们引以为戒的,因为欺骗与犯罪之间,往往只隔着条窄窄的沟坎,一旦跨越过去,那就贻害无穷了!
为父母者,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吧,让他们从小就记住什么是美德,什么是耻辱。
插图/马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