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_黄伟娟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_黄伟娟

摘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工夫。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可避免地会受教学形式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形式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或低。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及相互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互为联系的双向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师与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才是有效的呢?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追求学生学有所获,力求能有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就要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有哪些具体表现。笔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双基倍受冷落。在新课程的课标提出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在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便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跨过基础做了许多迁移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将“知识与能力”束之高阁。

2.阅读教学不能直面文本。我们现在的教学有一些形式上的“表演”,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最常见的,就是偏离文本的空疏讨论脱离了语言文字。现在很多学生,你一篇文章讲完了,他还没有完整地读过一遍课文。

3.课堂无限开放。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

4.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师片面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字招牌”,仿佛课堂上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堂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结果只能是合而不作,用个人意见替代小组观念。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

5.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它却因为部分教师的不当适用由配角的身份摇身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现为:信息超量,学生只能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包围之中“如痴如醉”;整个课件都是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在课件的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学生“乐不思课”,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不少教师不考虑画面呈现的时机,常常以单一的画面替代众多学生丰富的想象。

二、初中语文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很好的讲解课文内容,课前就要充分备课。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必须对这节课需完成的知识目标十分明晰,根据目标确定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备课的时候更应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等。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2.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课前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讲究预习的方法。首先老师要强调阅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最后注意预习的效率,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

3.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形式比较自由,学生往往可以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擦出了许多可贵的思维火花。但是不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形式。“讨论”成为摆设,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质仍然是个体独立学习,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仍然缺少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走向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点:因需而置,因时制宜,贵在指导,不要滥用小组合作学习。

4.巧妙点拨,引导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笔者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诗的意境。

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的启动,作为青年教师首先应适应课改,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 535300)

论文作者:黄伟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_黄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