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与档案
从提升使用率出发的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体系初析
张 果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针对高校图书馆已有的馆藏资源建立资源评价体系,从而实现海量馆藏资源的有序化整理,帮助提升资源的使用率。
【关键词】 资源评价体系;提升使用率;有序化整理
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日益丰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读者获取资源的难度。 事实上,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面临着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资源情景[1]而又需要准确快速应对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旧的资源管理、检索、 分析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应对。 而对现有图书馆资源建立评价体系, 有助于馆藏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整理, 能提升检索有效性, 提高资源推荐质量和满意度,从而提升资源的使用率,更好地服务读者。 本文从提升馆藏资源使用率的角度出发, 试图针对高校图书馆构建馆藏资源的评价体系。
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者都关注到了图书馆资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有大量研究从各个角度探讨图书馆的资源评价体系。 马力等[2]从资源保障 (数量) 和资源质量两个维度讨论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评级体系。 石若瑶[3]从采购决策角度出发,选取数字资源的内容, 利用绩效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刘爽[4]等通过对国外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项目调研总结出有借鉴意义的几个资源绩效评价指标。 金焱[5]等直接从绩效维度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与各电子资源库的全国高校使用情况比对,发现基本吻合。
内涵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做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工作。高职教育从教育职能定位来看,它是高等教育;从培养人才目标来看,它又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一方面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强调要有突出的实践能力,这应该是区别于普本教育的显著特点。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讲,高职人才还应该包含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但高职学生的培养还要面临一个客观的事实:就目前的高校招生方式来讲,高职生源是高考分数较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经历过高强度的高中学习考验。整体上来讲,学生的素质整体比普本低一个档位。在这个基础上,高职学校要实现培养目标,就应结合自身优势,注重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
纵览关于图书馆资源评价体系的研究, 大部分都将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归于资源购买决策或者图书馆服务水平评估。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已有的馆藏资源, 把纸质和电子资源统一纳入资源的评价体系以实现资源有序化整理从而提升资源的使用率。
思路方法
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 科研的学术支持, 另一方面需要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读者文化素养的责任。 按学术支持和文化建设目的不同区分,我们又把资源分为学术类和文化类。
1 资源类型
《桥隧施工与养护》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引领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铁道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桥隧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桥隧施工、桥隧养护维修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化疗是借助化学药物将癌细胞转移、浸润、增殖过程阻断,最终将癌细胞灭杀的治疗方式,其属于全身性治疗方法,和放疗、手术并称为癌症三大治疗方法。然而化疗药物缺少靶向性,药物在对癌细胞灭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正常细胞的损伤,以致出现毒副作用,同时患者免疫功能也明显下降[8-9]。为改善这一问题,近年来我科尝试为食管癌化疗患者加用中药,以期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10]。
2 资源评价指标
2.1 资源功能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类资源相对学术类资源来说更加具有大众普适性。 由于文化类资源产出更多是表现在读者文化素养提升等, 不能用定量的方法分析。 所以文化类的功能质量评定主要通过读者评价来实现。读者越多,评价越多,综合评价越准确。 参考章成志[6]等的研究成果, 对文化类资源的评价分值整合自不同平台的图书综合影响力, 从而有效提升对该资源的功能质量评定的准确性。 但同时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份资源的评定可能会有较大差距, 从服务高校图书馆读者的角度出发, 遇到不同平台图书综合影响力差异较大时, 应选择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更接近的数据。
定义资源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为资源的功能质量。 不考虑资源的承载介质,获取难度,单独就资源本身蕴含的价值来说, 读者从中获得的学术价值或文化价值越高, 资源的功能质量就越高。 而评定资源的功能质量, 我们对文化类资源和专业类资源采用不同的手段。
对专业类资源的评价可以从定量角度分析。 本文用资源绩效来评价专业类资源的功能质量。 资源绩效的评价维度有:资源使用率,资源产出率。 其中资源使用率包括纸质资源的流通人次、 时长和电子资源的检索、 点击和下载率。 而资源产出率需要分两部分进行计算。 一是资源领域的整体产出率。 通过计算本馆读者在该领域新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影响力因子)来评判该资源的整体产出率。 进一步, 新发表论文对本馆资源有引用的, 根据引用次数和论文影响力因子等综合计算资源的单独产出率。 然后通过加权计算,得到资源的综合产出率。 最后综合资源的使用率和产出率,得到专业类资源的功能质量。
2.2 资源使用质量
定义资源获取难易和阅读使用难易为资源使用质量。 要获取资源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即资源功能质量,要求读者首先能接触到资源并使用。 而资源的获取越便捷,资源的阅读或者使用越方便,资源的使用质量越高。我们对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评定其资源使用质量。
近年来图书馆不断加大电子期刊、 图书和数据库资源的投入购买, 但是纸质图书资源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而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把纸质和电子资源统一纳入资源评价体系, 针对不同资源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 以期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帮助实现资源整理提升资源使用率的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体系。 按资源介质差异, 我们首先把资源分为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对纸质资源来说,其承载介质为纸张。 这就导致了资源副本有限而资源保存情况对资源的承载介质质量影响很大。 随着印刷技术发展, 纸质资源的印刷排版等问题基本处于稳定向上的状态, 我们不再考虑纸质资源印刷排版问题对读者使用资源造成困难这一情况。 针对纸本资源副本有限的情况, 我们用纸本资源的流通在馆比例来评判。 除了初版特藏等特殊纸质资源以外, 我们以五年时间为梯度, 对纸本资源的书况做评价。 这样综合纸本资源的流通在馆比和书况我们综合得到纸质资源的资源使用质量。
启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固定资产从验收入账、变动、处置到最后销账的全周期必须经由平台进行反映,这样,固定资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在平台中体现,实现资产使用(保管)者、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管理过程的闭环控制。
对电子资源来说, 不存在纸本资源的副本有限和介质逐年陈旧老化的问题 (电子资源也存在服务器老旧的问题, 但是对读者使用来说只要服务器定时维护, 读者搜索下载到的资源不存在介质老旧影响使用的问题)。 但电子资源数量庞大,读者往往在搜索获取的时候遇到问题。 各个数据库资源可能存在不互通的问题,导致读者搜索成本增大,甚至搜索不到想要的资源,造成电子资源利用率的低下问题。 现在各高校图书馆广泛采用了中文发现系统和外文的发现系统。 我们用搜索获取全文的简易程度来评判电子资源的资源使用质量。 被搜索到的途径越多,我们认定这个资源的使用质量越高。
综合资源的功能质量和使用质量, 就可以获得对高校馆藏资源的评价, 从而实现海量馆藏资源的有序化整理,提升资源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闫晶,毕强,李洁.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5-12.
[2]马立,温怀琴.试析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J].图书情报导刊,2016,1(07):101-103.
[3]石若瑶.面向采购决策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6):25-28.
[4]刘爽,王清晨,刘凡儒.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项目及指标体系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05):16-21.
[5]金焱,孙利芳.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分析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11):29-32.
[6]章成志,童甜甜,周清清.整合不同评论平台的图书综合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学报,2018,37(09):861-873.
中图分类号: F49;TP31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8-0211-001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8.098
作者简介: 张果(1990—),女,汉族,硕士,助理馆员,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标签:资源评价体系论文; 提升使用率论文; 有序化整理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