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进展_远程教育论文

中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进展_远程教育论文

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进展论文,我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08)03-0008-08

一、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概况

远程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远程教育关注的持续深入,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对于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技术、管理层面进行的相关探讨难以奏效的同时,开始尝试从文化视角观照、批判、反思和重构远程教育。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截止2008年8月已经公开发表的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相关论文达到1300多篇,可以说远程教育文化研究已经开始成为远程教育学术探讨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研究热点。

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最早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力量不断增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的缓慢发展阶段。第三个发展为2000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总的来说,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上文献研究居多,规范严密的实证研究较少,量化研究尤其少见,这与文化研究难以实证、量化的特性有关;二是研究内容紧紧围绕我国远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文化研究探讨如何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研究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展开;四是选题范围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主要涉及远程教育文化、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践、学习文化、课程文化、质量文化以及远程教育文化比较。下面将主要针对研究涉及的这些内容回顾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远程教育文化研究

(一)关于远程教育文化的概念

对文化进行精确的定义是困难的。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东方贤哲的表述,都无法穷尽对文化这个错综复杂的庞然体系的理解与把握。基于上述困难,人们关于远程教育文化的一般化提法较多(如远程教育文化、网络教育文化、电大文化等),但是作出清晰界定的比较少,即使作出界定也是建立在不同的参照系上。第一种定义是从“学校文化”概念出发,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由于学校文化在学校中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机构也一定有自己的学校文化。第二种定义是建立在“网络文化”概念基础上,认为在网络社会中人类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制度和精神的创造活动都是网络文化,网络教育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网络文化的特质,但网络教育文化反映的是按照网络教育特有的社会结构、功能而建立起来的达成人的社会化及价值意识的网络文化生态体系,是人们对于网络教育活动的过程、方式、内容、结果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等的整体反映。第三种定义将远程教育文化与传统校园教育文化进行区别,认为远程教育文化并不是传统校园教育文化的简单移植,而是基于对远程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媒体工具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位,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的整体协调而建立起来的新的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文化。第四种定义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进行理解,认为远程教育文化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共同创造并获得广泛认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远程教育文化的主体是由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一方都是远程教育文化的创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上述几种定义是对远程教育文化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远程教育文化内涵,同时其概念所指也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远程教育文化应该同时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一般都认同远程教育文化应该是生本文化、服务文化,将学习者放在优先位置予以考虑,在一切与学习者有关的学校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强调服务精神、服务态度、服务规范、服务意识。

(二)关于远程教育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研究者认为,远程教育文化是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社会活动结构,它具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实物形态、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因此有着与其他教育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特质。有研究者从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应用网络技术平台的特性出发,提出远程教育文化既有网络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教育文化的一般特征,但又与二者有所不同,体现为教育资源的全球融合与资源型教育社会的形成,平等的教育关系与教育主体价值的回归,认知范式的转化与多元思维的展开,广泛的参与性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多向的互动性与教育结构自组织体系的形成。有学者将远程教育文化特征归纳为高品位性、强服务性、多媒体性三特征,或大众化、媒体性、服务性和综合性四特征,或大众化、网络化、系统化、合作化、人性化五特征,或社会性、民主性、教育性、选择性、独立性、发展性和超前性七特征等。也有研究者对远程教育文化的特征进行多类型分层次的综合归纳,认为从层次特征上体现为先进性、应用性、人文性、高品位,从社会特征上体现为大众化、公益性和服务性,从工具特征上体现为媒体性或技术性。还有研究者站在后现代主义视角,提出远程教学模式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叙述模式,导致远程教育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魅力。

关于远程教育文化的功能,有学者概括为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辅助教学管理。有学者认为包括导向作用、融合作用、凝聚作用、促进互助与合作、辐射作用。也有学者提出主要的功能是服务育人功能、凝聚导向功能、激励和谐功能,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功能是服务育人功能,即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育人才,为求学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关于远程教育软实力与电大精神

人们一般认为,精神文化在远程教育文化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其所彰显的教育理念、价值追求尤为突出。基于这种考虑,有研究者提炼出了远程教育文化力和电大精神两个概念。研究者在远程教育软实力的基础上讨论远程教育文化力,认为远程教育软实力是远程教育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非物质力量的有机总和。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涵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力是远程教育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远程教育活力的源泉,也是凝聚人心、引导行为、鼓舞斗志、激励奋进的一种内在动力。电大精神是指电大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凝练而成的为电大人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治学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电大精神是大学精神在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对大学精神的继承、充实完善和发展。电大精神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办学独立属性太弱、运作品位不高、治学理念内涵单薄、学校底蕴平庸等缺憾。

(四)关于远程教育的文化迟滞

文化迟滞原本是人类学讨论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初由美国文化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意指一个文化领域的创新需要其他文化领域进行调整并因调整而延误的时间。以奥氏的理论来观照今天的远程教育,文化迟滞的特征尤为明显。首先表现在远程教育对网络媒体的狂热追捧和理论研究的表面化,而忽视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远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大致沿袭传统校园做法,没有找到自己内在的逻辑结构,在教育的新旧价值、新旧传统之间游移不定而被边缘化。其次表现在盲目扩张上,一方面是数量的扩张,另一方面是观念的扩张,支撑着两种扩张的背后是庸俗化了的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和商业模式,质量意识模糊,文化视野淡出,导致远程教育的弊端和盲点被忽视。消除远程教育的文化迟滞要靠文化的力量而非技术和媒体。这种文化既不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直接嫁接,也不是传统教育文化的简单移植,而是基于对远程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媒体工具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位,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的整体协调而建立起来的新的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远程教育文化。

(五)关于远程教育文化建设

怎样建设远程教育文化,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认识层面、视角与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其一是从战略层面讨论远程教育文化体系的构建,提出使命、愿景构成战略层,精神、价值观构成策略层,经营、质量、人才理念等构成执行层,三个层次叠加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过程要坚持战略导向、价值导向、全员参与原则。其二认为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现代、远程、开放”,积极构建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形成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理念,将文化建设的触角自觉向社会延伸,同时借鉴和吸收普通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增强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三是从远程教育文化的构成角度提出,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并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其四是从坚持先进性出发,指出搞好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开辟阵地,避免短期行为,丰富先进文化教育内容,注意合理的表达方式,并尽快提高教育工作者驾驭网络技术的能力。也有电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角度总结提出了电大文化的建设途径,建议加强电大的科研学术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创新电大网络文化,加强校风建设,构建虚拟校园。

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

(一)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概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园文化的概念在国内提出以来,对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讨比较多见,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探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者们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总结起来大致可归结为社区说、氛围说、活动说、校园精神说等。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校园文化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包含校园风气、校园环境、校园内的各类社团活动与师生日常生活等,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概念出自传统院校,要将这一概念引入远程教育中,必定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作出修正与创新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就其内涵和功能来说与其他学校并无本质的不同。只不过由于远程办学系统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学员类型较多的特点,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与这些特殊性和特点相适应而已。有研究者认为由于远程教育的准永久性分离特征,因此这种校园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没有校园的准校园文化。

(二)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结构

不管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概念如何界定,研究者们一般认同其外延至少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比较多的研究者认为还应包括行为文化,这是由远程教育系统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机构的普遍性决定的。这是一种从单一维度对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结构进行的刻画,同时也有研究者从多个维度进行描述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一认为包括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系统由校貌、校规、校魂构成,三者之间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关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动态系统则是由校风传统、行为习惯、人际互动、道德规定性、精神弘扬性、价值互换性、校园精神、道德理想、价值取向等多重因素构成,多重因素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进行互换互动。其二认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就其表现形式和作用分为标志性文化(表层文化形式)、制度和行为文化(较深层的文化形式)、价值观文化(最深层的精神部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自独立,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和特征,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其三从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心理、显隐、层次五个方面描述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多维系统结构,主体结构包括大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者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校园感性文化和校园理性文化,内容结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显隐结构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层次结构包括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

(三)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般认为建设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希望远程学习者能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满足学习者对校园生活的期望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相同。同时远程教育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与传统教育相比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因此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者对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特点的总结与归纳也多种多样,一般是侧重于对特殊性的描述:其一认为远程教育文化的特征是突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主体的特点,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其二认为更突出了人性化、灵活性、丰富性、开放性、平等性、创造性的特点;其三认为具有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其四认为具有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参与程度的大众性、内容的多元性和载体的特殊性;其五认为具有群众性和指导性、趋前性和活跃性、渗透性和潜在性;其六认为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多元性;其七认为应当主要包括广泛性、技术性、交流性和变化性;其八认为同时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特性,正面特性体现为个性化、信息量大、灵活性、交互性强、信息多媒化、开放性;负面特性体现为虚拟性、缺少实践环节、共鸣性差、人文性弱。

(四)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在远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人们一般将校园文化的功能概括为教育、导向、示范、凝聚、激励、约束、规范、调节、宣传等多种功能,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系统,它的校园文化除了具备上述功能以外,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作用:第一种看法认为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冲击校园的组织制度文化,带来校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第二种看法认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影响具有长远性、社会性、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对网络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第三种看法认为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第四种看法认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对于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及价值体现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培养远程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五)关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

有研究者指出,不同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过程,要经过对环境变化的察觉和改革的决断、新价值观的创造、学校象征的形成与学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识与行动的变化五个阶段。校园文化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形成,即通过学校领导人、重大事件、良好价值观和期望的形成、学校内外环境的影响形成。

目前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远程教育开办时间短,尚未形成成熟的远程教育精神文化。二是学生和教师的准分离状态先天带来校园文化的缺失,校园文化的主体参与度有限。三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四是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过于狭隘,只重视静态系统的建设,严重忽略了动态系统的价值,或重传承轻创造,特征不明显。五是面临网络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冲击。有研究者从实证角度,分别对我国两种类型远程教育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视技术设备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既掌握网络技术又熟悉网络文化的工作队伍,传统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无法发挥,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思想和观念对学员产生强烈的冲击等问题;电大系统则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缺乏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建设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必须从其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入手,普遍性指明了建设的文化是大学应有的校园文化,而特殊性则表明了建设的校园文化是远程教育独有的校园文化。根据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构成,人们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作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相当广泛,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管理者、教职工队伍、经济投入、规章制度、教学工作、校园环境景观、文化娱乐活动、学生社团以及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等校内外各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要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根据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格局中的定位加强建设,突出特色。校园文化总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对于学生而言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都可能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因此要在文化交流中进行比较、批判、改造、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还由于学习者、教师和管理者作为校园文化的三大主体对于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分析、协调各方需求,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多层次渐进过程,包括形成电大校园文化氛围的物质载体、制度框架、精神核心,逐步整合形成具有远程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具体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第二要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优质高效的校园网平台,开发逼真的虚拟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支持系统,整合和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源,虚实结合建好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三要建立健全远程教育的组织和体制,建立健全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制度规范,建立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培养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第四要提炼和升华远程教育的精神核心,建立远程教育共同愿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树立新型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观,建设优良的校风,塑造开放大学理想,形成准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第五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校园文化的功能向社会拓展,通过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建立开放的校园文化格局。

四、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研究

(一)传统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

对传统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的远程教育的发展都要以其传统文化为底蕴,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远程教育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提供支撑,远程教育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与效能突出的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为社会共享,使传统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得以深入浅出的呈现,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传统文化既有与远程教育相促进相融合的一面,也有相矛盾与冲突的一面。传统文化对远程教育的负面影响体现为传统文化崇尚的君子风度缺乏积极进取的治学态度,官本位扼杀创新精神,大一统的从众文化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卑等级导致教学封闭死板,重人际关系的人生哲学制约着人机交互与管理的规范。同时传统文化在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方面均存在与远程教育的矛盾冲突,如传统文化崇尚的尊卑有序、求同、内敛个性、重教、追求同一、教师掌握主动权、强调封闭式管理分别与远程教育师生平等、求异、崇尚开放个性、重导、追求创新、学生掌握主动权、开放式的管理服务相冲突。传统文化对远程教育的消极影响与制约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这些与远程教育相抵触的方面已经形成一种形而上的深层文化结构规范和制约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些影响与制约,并能因势利导地化解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为远程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有研究者指出,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兼容性、消化力,同时远程教育也有其自身的适应性,所以完全可能找到传统文化与远程教育的结合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体系。理论上可行的策略是深入研究我国远程教育师生的文化背景,从深层文化结构上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基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粹,建立与远程教育实践相统一的文化观念。当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

(二)跨文化的远程教育合作与交流

目前远程教育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多的是文化冲突(指不同类型文化相遇势必因其差异而发生矛盾斗争),有研究者认为人们更多地把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往往忽视了它包含的文化内涵,忽视了在办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文化的冲突,把文化冲突归纳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文化观与工业时代的教育文化观、中西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不同群体等方面的文化冲突,并提出应对冲突应增强远程教育的文化自觉意识,确立远程教育的文化价值标准,提高远程教育的文化整合能力,促进网络文化资源的普及。

有研究者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的跨文化合作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划分层次,从时间维度上可分为课程选修、学分认定、学科共建、学历相互承认、国际网络大学,从空间维度上可分为跨校园合作、跨地区合作、跨民族合作、跨国家合作、国际网络大学。合作的方法首先是要开放,在开放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民主、科学、公正、公平、相互尊重的原则,进行有益于合作的对话和沟通,合作中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合作方式使合作更为有效,解决好合作上的细节问题,共同致力于有关实践活动。进程上要先用相同相似文化的地缘性和亲和力消除文化障碍因素,避免文化恶习的滋生和蔓延,然后再过渡到不同文化圈中的远程教育合作尝试。

从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出发,研究者认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远程教育院校或机构无不根植于各国自身的民族文化环境,文化差异带来远程教育模式移植的困难,也许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适合于所有文化的国际远程教育模式。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实践为此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个案。世界远程教育的成功典范——英国开放大学在上个世纪末在美国建立开放大学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和美国的文化背景很好地结合。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则从相反的角度验证了这一点,香港公开大学秉承英国开放大学的传统,但他们同时考虑到东方人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到东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性,其学习支持服务融合东西方远程教育的特点而获得成功。

五、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践探讨

由于普通高校远程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淀较少,因此在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方面作出的努力基本上来自电大系统。比较典型的建设个案有北京电大、甘肃电大、上海电大、山东电大、浙江电大。其中:北京电大结合远程教育和成人学习的特点,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主要抓了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甘肃电大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和系统管理凸显远程开放的虚拟文化特征,通过优质服务、强化过程、注重质量突出个性丰富的务实文化特征,通过教学时空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的普及性、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性、教学模式的个体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体现灵活超前的前瞻文化特征;上海电大开展战略导向的远程教育文化建设探索,依据战略导向的文化理念体系及其构建原则,提出了与社会责任接轨明确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注重全员参与营造求知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体现远程教育文化的服务性特征,建设文化评估机制促进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山东电大的文化建设坚持教育性、系统性、个性化、学习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原则,注重实用性和人性化,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网络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行为文化建设,以凝练办学理念为载体大力进行制度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突出形象文化建设,强化师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浙江电大提出了“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口号,强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具体做法包括创新办学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氛围,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六、学习文化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文化是人一切后天获得的特性,作为文化的亚子系统的学习文化也有此特征,它是一个人群惯常的学习行为模式,是一种学习风气,是后天养成的学习特性总和,一种学习文化的形成将影响几个时代。技术与学习文化息息相关,任何时期的学习文化都是以当时的特定技术条件为基础的,同时技术进化对学习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是现代化的学习文化就愈受到技术的影响并促进各种文化背景的学习交流。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文化不只是体现在外在的技术器物上,更为本质而深刻的是渗透到人类学习的制度、行为、理念、意识之中。研究者把信息时代学习文化的主要特征归纳成一个核心、八个要素,即以学会学习为核心,以信息化、全民化、终身化、自主化、协作化、速度化、个性化、创新化为要素。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应该对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抱有开放、接纳、尝试、融合的态度,面对信息化冲击抱有一种积极实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掌握相应的信息素养。作为学习文化的促进者培养者的教师应该把信息化教学能力当成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学习文化的养成是渐近式和后天性的,可以从教和学的行为模式入手加以培养。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文化作支撑。远程教育模式的运行至少面临功利型学习文化、被动接受型学习文化和个体型学习文化的挑战,其运行效果欠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这些学习文化的制约所致。现阶段的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价值目标偏离问题比较严重,主观上以文凭代表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的急功近利现象普遍存在,客观上各类远程教育办学单位为抢占生源市场追求数量忽视甚至漠视质量的倾向助长了学习者价值目标发生偏离,同时远程教育准永久性分离的先天性不足对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也是一大挑战。

七、课程文化研究

学校课程文化是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或课程活动形态。有研究指出,远程教育条件下的课程文化应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观,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内涵及特点。其特征体现为课程目标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丰富,课程内容强调教育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并挖掘和提炼课程中的文化价值,课程实施体现为以参与、合作、理解、体验等为标志的课程实施文化。培育课程文化要做到课程目标以实现学习者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习者个人发展需要、提高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价值取向;课程设计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由直线型学习模式转向立体型学习模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注重效果转向注重过程;课程实施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突出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职能。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课程种类、课程内容质量以及实时性交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一是课程体系单薄,结构失衡,重专业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分科轻综合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教学内容陈旧,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新兴、交叉、边缘、横断学科知识没有充分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建设要求同存异,处理好课程文化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在网络环境中营造文化氛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完善人格。新的课程文化应是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创新的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文化。

更有研究者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课程开发的问题,认为多元文化对网络课程的影响体现为多元文化对网络课程知识和价值观的反思,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课程开发目标取向应充分体现开放性、融合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国际性、全球性,采用对话式和探究式实施方式,融入多元文化的理念。

八、质量文化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远程教育机构从单纯关注质量保证的外部过程转向注重内涵质量文化的质量保证流程体系建设。质量文化概念的出现体现了人们试图创造一个比管理层面的质量保证系统更广泛、更完整的质量概念,促进质量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质量文化最初源于管理思想家菲利浦·B·克劳士比的质量哲学,它指的是一种长期自然形成的有关质量的意识和观念,它对质量标准和实践有着导向、规范和制约作用。远程教育中质量文化强调对学习者的重视,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氛围,质量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的质量保证上。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强调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同办学机构组织的质量文化各有不同,远程教育机构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自己的质量文化。有研究者对电大质量文化进行反思,认为电大在历次外部评估中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与其质量保证模式有关,其保证措施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高压式执行,下级往往缺乏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国内其它远程教育机构相比,电大系统其实已经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质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重新予以审视,进一步发掘亮点,寻找与先进质量文化之间的差距,探索弥补不足的有效途径,丰富远程教育质量文化的内涵。

九、远程教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程教育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为了借鉴或引进国外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促进我国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由于以网络为主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发轫于美国并发展较快,因此成为目前国内研究者比较借鉴的参照首选。研究者认为,美国的文化模式为其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美国的主流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人本主义、平等、物质主义、科学与技术、进步与变化、竞争。作为一个整体,它们使美国远程教育得到孕育、产生和发展。同时,美国远程教育规范体系充分体现了其社会文化因素,展现了对政府设控、利益集团文化、尊崇个人主义等文化特征。美国远程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四个层面国家、州、大学联合体或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大学制定的法令和规定对于涉及到远程教育的政府和教育机构都起到了设防和监控作用;远程教育的利益集团也为美国远程教育规范提供理论和信息支撑,为谋求美国远程教育的利益和发展献计献策;个人主义在远程教育中充分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个人都应该从远程教育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取个人的利益并对自己在远程教育工作和学习中的行为负责。美国远程教育规范中体现的社会文化因素不仅使远程教育成为美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也使之成为美国文化的凝聚者和发扬者。

十、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展望

立足于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现实状况,展望未来,将来可能在远程教育文化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攻关方面取得新进展,并有望产出系列有价值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一)远程教育文化的理论研究有望取得更为全面深入的新进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远程教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尽管有所进展,但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完善,如远程教育文化相关概念的界定还不够准确严密,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晰,概念的使用存在交叉与泛化现象(如对远程教育文化、远程教育学校文化、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等概念的使用就是如此),远程教育文化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理论研究的很多方面还只是处于起步状态,从传统文化、多元文化视角进行的相关探讨还只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尝试,远程教育文化的国际比较与区域差异分析才进入研究者视野,相关理论分析还不充分,缺乏大量的个案支撑,甚至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空白地带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相信随着更多研究者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将取得更多更为重要的新进展。

(二)远程教育文化的实践探索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由于迄今为止的远程教育文化理论研究的不充分不完善,导致实践层面的远程教育文化探索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使现有的实践探索一方面停留于经验总结层面,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探讨集中于以传统院校校园文化为参照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难以对办学多年的文化积淀进行有效的总结、提炼,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文化模型建设个案。因此,将来有必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理论的自觉指导远程教育文化的实践探索,认真地总结提炼远程教育的文化内涵,则有望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得到广泛认可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远程教育价值取向、理念和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文化的实践模型,以期对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指导、规范。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文化课题攻关有望产出有价值的突破性成果

近年来,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方面的课题已经获得国家、省、校各级立项,相关研究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孙绿怡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试图对电大办学三十年的文化积淀和普通高校远程教育的办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文化的基本理念、建设原则、思路和路径,建立远程教育文化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型。研究范围涉及价值理念、历史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文化、合作文化、服务文化、技术文化,并围绕这九个方面的选题在全国远程教育界立项子课题117项,由电大系统和部分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共同承担,组成团队联合攻关。目前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总结结题阶段,有望于近期内产出一部远程教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专著、一本远程教育文化建设实施手册、一部电视系列片、一组网站与网页、一门远程教育文化课程等系列有价值的突破性成果。

标签:;  ;  ;  ;  ;  ;  ;  ;  ;  ;  ;  

中国远程教育文化研究进展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