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主要是通过电子和信息系统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所有的资源和信息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智能建筑工程的效率和可视化,减少浪费在建设的过程中,在实际的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一个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建筑企业电气设计的效益,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BIM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BIM技术;应用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主要是通过信息进行整合,构建相关建筑模型,这样可以对于实际的建筑进行有效仿真。BIM技术主要包括下列特点,第一,模拟性特点,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对于事物进行模拟。第二,具有可视化特点,通BIM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立体模型,三维立体模型可以直接观察。第三,BIM具有优化特点,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应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这样就可以通过碰撞检查判断冲突问题,因此BIM具有以上优势,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 设计与BIM技术
设计是一个受外部环境条件影响,发散和约束的平衡思辨过程,CAD作图或BIM建模只是表达最终构想成果的方式。设计需求范围很广,创造的价值也很宽泛,传统设计院设计成果大多止步于图纸报建的终点,此环境下的传统专业技术人才对规范耳熟能详,但对设计的深度价值却缺乏进一步挖掘。之所以BIM管综排布应用能快速铺开,就是其弥补了空间关系深化设计的真空,产生了满足实际需求的价值。建筑行业是个古老的行业,但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资本市场对阳光、清晰、规则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需求,驱使传统设计的“二维+说明”转化为“三维+信息+n”,以致设计成果抽象变具象、表述更明确、交流更直观、信息可延伸。同时,这个信息升维必然导致工作量增加,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知识、技术、时间、经济等各方面基础去铺垫。BIM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设计人员更应该顺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找到应用价值,迎接建筑行业又一轮变革。
3 电气BIM的现状和难点
我国BIM的推广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市场环境和内部动力两个方面:
3.1 市场环境
无论是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驱使,还是业主方的迫切需求,工程进度仍为重中之重。BIM技术、BIM模式在国内市场环境中,安全没有前车可鉴,其应用落地仍需大量工程去研发、去实践。而一个高质量理想化的信息模型的产生,需要方方面面基础条件去铺垫,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如果仅仅认为是使用软件的变换,那是对工作量、工作方式的严重误判。在高喊“活下去”的地产红海里,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时间,高投入而放缓进度,业主方是很难做出牺牲让步的。此环境下,BIM应用更多能生存下来的是“单点应用”,例如“可建性分析”、“净高分析”,而电气设计重点是偏系统设计,率先落地的BIM应用价值点如“管综碰撞”的桥架的排布,更多由对空间设计要求更高的水暖专业去代劳,这也让业界有一种感觉,似乎搞机电BIM的都是水暖专业,电气设计人相对匮乏。
3.2 内部动力
BIM技术的自身特点,对建筑这个高容错性行业似乎天生就是找茬的。设计人不愿意用,是因为在工作量上,加量不加价,多量多担责,并且一个高质量的BIM模型对设计人的要求更高,不限于规范的认知,选族建族需对产品构件的认知储备,而管理前置就需要对造价、施工、运维的认知储备。施工对BIM的态度,是希望自身便于工程建造合理优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希望业主通过BIM降容错而约束太强,自身熟知成本而不愿成本阳光化使利润降低。而对业主方,资金、时间研发性的投入是一道硬消费,毕竟BIM现状表现出来的效能很难达到PPT-BIM的愿景水平。
4 建筑电气设计中BIM技术的运用
4.1 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前的运用
在建筑电气设计的前提广泛运用BIM技术,作业人员及时构建一个信息平台,保证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现代技术来记录工程实施中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容,认真做好建筑电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将BIM技术及时运用在统计分析、管理等环节;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准确计算电气专业数据,在线检测管线综合碰撞情况。例如东莞轨道控制中心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电气交叉现象,需要对每一个部分的设计进行标准绘制,才能保证地下室内的电气桥架及母线槽合理布置。相关施工人员通过建立中心文件来达到信息的传递工作,同时项目的测试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地下室及核心筒内模型建立科学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方式。
4.2 BIM技术在建筑电气专业信息传递中的运用
技术人员及时提供相应的设计资料,还需要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掌握,通过对墙面、地面等具体信息进行掌握,通过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明确当前设计的要点,对电气设计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将电气设计中的BIM技术更好地进行应用。对于地铁等设施建设过程,需要对建筑面积、地质情况、建筑高度等平面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在地下室的管线设计的环节,严格按照综合排布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节省空间,确保电气管线设计过程可视化,及时进行管线设计优化,合理控制工期,科学地进行管线布置,采用虚拟施工的方式,有效提升建筑电气设计效果,如图1所示。大管优先,对于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例如东莞轨道控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给排水管道、空气流通管道、电缆槽盒等进行综合设计,管线错综复杂,标高关系混乱,常常是困扰设计师的一大难题。BIM技术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空间形象化,在复杂的空间关系也能形象地体现出来。在设计中杜绝了设计师因为标高导致管线碰撞,在施工中避免了错装管线而返工的人工、材料、时间成本。如此一来,即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又满足了业主要求的经济性。
4.3 BIM技术在管线布置中的运用案例
及时利用BIM技术来布置建筑内部管线,确定设计重点,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失误,保证了管线布置科学、有效、位置准确,创建了虚拟化、可视化的建筑电气管线布置环境,快速把握设计信息,提高设计效率,将相应的信息及时展示出来,从而促进了作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在东莞轨道控制中心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能够迅速定位地下室管道的位置,管线安装按照既定合理的顺序安装,加快施工的进度。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电气设计人员需要对无压管道走向进行优化工作,为各个管道的安装预留一些空间,将BIM在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展示出来,从而保证其设计功能完善,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管线的高度,解决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
图1地下室综合管线局部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BIM技术运用,运用BIM技术可以促使建筑电气设计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在建筑电气设计产生较大问题,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充分结合业主实际需求,通过使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加强碰撞检查,做好模型设计等工作,有效顺利完成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升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另外设计人员还应当进一步加强BIM技术研究,促使BIM技术可以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当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蕴涵.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9):67.
[2]刘鹏.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4(04):77-78.
论文作者:吴添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管线论文; 电气设计论文; 信息论文; 模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