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_探究性学习论文

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探究性论文,思想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关注的课题。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选择、判断、发现和创造,从而体验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新形式、新问题。本文就自己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1.探究性学习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要求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创新,而探究性学习无疑适应了这一要求。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既是学习的实践者,又是学习计划、学习活动的制定者,学习成果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在政治课教学中适时适当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探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学习。而问题解决的学习常常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国内国外的重大时政问题、社会中的矛盾与弊端问题等等,中学生对这些问题有着高度的敏感性,而且容易产生困惑。而探究性学习无疑会比较多地与这些社会问题、日常生活问题相关联,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和主动性。

3.探究性学习符合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准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它要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环节,加深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开放性、主体性和过程性,强调让学生借助调查、观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对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模式和实践

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模式可用下表表示:

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学法指导为平台,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学生未正式进入探究性学习之前,一方面要做好探究性学习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学法指导,如怎样提出问题,怎样选择或确定研究课题,怎样设计课题方案,怎样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怎样调查访问,怎样与人沟通、合作,怎样写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怎样撰写研究报告等。从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为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奠定方法性基础。

2.以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是贯穿探究性学习过程始终的一条红线。学生正是在问题的搜寻、判断、选择、探索、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背景介绍、情景设置、时事报告会、社会热点分析、生活中的不平常现象质疑、参观访问等活动,建立问题情景,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探究热情,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分析问题,以便形成适合自己的独到的探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建立探究小组,共同讨论并确定探究课题以及课题细化下的若干具体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所需要的方式方法,预测研究结果及结果表达方式等,并向指导教师作开题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认真评审学生的开题汇报,向学生提出修改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3.以过程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在探究性课题确定后,学生就应依照确定的探究方案,在小组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自主开展研究,通过实践体验过程,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为此,在此阶段应以过程和参与为本,重过程轻结果,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情景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收集资料,围绕课题目标对获取的资料进行辨别、归纳、筛选、分析、提炼、判断,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然后,把个人研究的初步成果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方式,通过自由发言、辩论、研讨等具体形式在小组内或同学间交流,在获取他人意见和自己再次分析、辨别、判断、选择的基础上,逐步调整、修改、完善自己的个人研究成果。诚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当好学生的顾问和参谋,指导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探究训练,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综合素质。

4.以多样化为导向,让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展示探究成果。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生形成个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分工收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小组研究成果,并选择最适合、最能反映小组研究成果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文字、模型、图片、照片、投影、录像、多媒体、展板、实物等。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研究成果文字汇报材料一份,其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探究经过、论据和结论、效果分析、资料索引目录等。然后,把研究成果以板报、墙报、刊物、广播、研讨会、辩论会、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外公布、展示、交流,以广泛听取意见。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题答辩,答辩程序包括课题小组代表陈述和辅助性多形式展示成果、回答评委提问、评委评议打分等。班里可把优秀的研究成果推荐到年级、学校,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

5.以形成性评价为原则,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总结。探究性学习不是将结果放在首位,而是注重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标就不能只看探究成果或论文水平的高低,而是重视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念意识的形成、能力品质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掌握、创新精神的体现、与人合作的程度、自我参与的质量等。同时,自始至终贯穿激励原则,捕捉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每一个学习点上的闪光点,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在评价内容上应注重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参与学习的程度和质量、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均可作为评价的内容。在评价方式上应是主体多元化与手段多样化的结合,评价主体可以是老师、学生本人或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家长;评价手段应是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从而使评价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学习、开发潜能、欣赏别人、促进更好发展的过程。

三、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问题

1.教师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探究意识,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要求学生“探究”,首先教师要具备“探究意识”,要能够“探究”;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要懂得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基本研究方法和多种评价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深刻的分析评价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要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2.和谐的人际关系、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有无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不能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敢不敢大胆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意见、人格和个性差异,适时地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形成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爱想、爱说、爱做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3.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质量,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探究性学习不能只看学习成果的大小,还要看学习过程的感受和体验,并由此而形成的自我参与的质量,从而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欣赏别人、激励学习、促进更好发展的过程。

4.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保证。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课本知识,了解相关的探究方法,参与实践体验,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交流,成果整理和展示等等。因此,要坚持“还时间于学生”的理念,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一场教学方式的革命。这样的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标签:;  ;  ;  ;  ;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_探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