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郑小平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衢州)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信息化数据呈现大规模爆炸式的增长,随着一个个科学技术难题不断被攻破,新兴技术逐渐被发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当下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大规模信息数据的获取已经呈现出变化明显的趋势。如今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信息管理专业成为必不可少的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热门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其实是信息、计算机和管理结合在一起的专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信息数据的发展,对于信息管理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能够有效地做的结合大数据的特征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是此专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方面,这要求处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专业去积极的培养既有学科素养和理论高度,又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具体实践的大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人才,这是当下传统信息管理专业面临的重大挑 战。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人才培养
面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出现的大规模数据,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需要匹配更高层次的工具。这意味着不仅需要更加强大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更加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更需要深入经济社会挖掘出大数据背后潜在的规律和商业模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专业被誉为一个横跨度种学科的信息专业,学习大数据专业会涉及到多种方面的知识原理,其中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维度和专业领域。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趋势相吻合,此种情况背景下,需要积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数据分析一流人才。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研究,完成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下信息管理专业的首要目标[1]。
一 我国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大数据时代一下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设定和不断更新培养目标,如国外一所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将其培养目标设定为根据信息管理学科人才队伍的具体需求,去具体操作培养能够胜任社会和企业各个部门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人才。这一个培养目标的设定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在校生活中学习到的理论基础和书本知识的能力,以及不断提高他们在大数据时代处理运用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与国外其他的高校相比较,我国将信息管理专业存在的弱点显而易见,例如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较为模糊,专业的定位和管理并不完善,未能将具体实践操作与学生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在一起,此种情况下高校培养的知识型人才将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专业化人才的具体需求,这也能够解释我国国内大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人才为何较为稀缺。
(二)课程设置思路不清晰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复杂,例如国外某些大学会设置信息与传播、信息管理政策、信息职业分析等多种类型的核心课程。但是我国目前开设的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却出现繁复多变的情况,在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基础课程,并且需要多方面涉猎计算机科学领域和大数据等多方面的专业课程,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此种课程设置虽然涉及面非常广,但是对于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如何具体学习大数据化去开设的精准课程却相对于较少。大数据本身具有的全量不抽样、高并行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到深度的应用和推广,高等院校也难以针对此类学科去形成专业的精品课程。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于不同信息职业需要的满足程度较低,高校学生学习呈现出学的多而用的少,专业方向较为模糊的特征。
(三)人才培养方式单一
相比较而言,国外开设信息管理专业学科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具体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著名的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其信息管理专业学科设置的课程除去专业基础课程外,剩余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综合课程,并且高校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实际操作安排暑期专业的实习以及往后课程项目实施。相比较而言,我国在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却呈现出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的特点,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培养出的学生则会难以适应就业职业需求。深入探究与发觉大数据的目标,是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从而运用数据去帮助公司企业等各类主体站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去做好选择,所以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要体现出对先进的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技术的实践能力,构建好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完整课程从而得以培养丰富的人才体系。在近15年来逐渐发展兴起的网格计算、云计算等大数据学科专业的冲击下,现袋信息管理学科仍旧承担着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人才重要作用[2]。
二 对我国信息管理教学专业创新实施的建议
(一)对高校、企业进行全面的调研
目前我国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不同高等院校处于不同的教学层次,对于这一专业的设置也不尽相同。具体高校在操作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实施策略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需要通过对不同城市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进行具体多方面的教学调研。通过对不同高等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当前实践教学各环节中的问题进行有序的梳理,结合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转型出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目前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教研中实际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就业,为企业以及政府贡献相应的职能,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便是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方向。需要针对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去培养发展相应的人才体系,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去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变化,从而进一步去提高了相应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Mike:中等浓度的红色水果味,夹杂着橡木桶短期陈酿发展出的巧克力、香草幽香。酒体中等,单宁柔顺,酸度舒服,整体简单易饮。
(二)探索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在对企业和高效的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去更加了解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基本能力的具体要求,如此可以帮助高等院校去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学校也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更加深入的去挖掘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相应特点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信息管理专业学科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在课程设置一方面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不断探索建设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作用[3]。
前期面积概念的教学,笔者仅注重学生对“面”的体验,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理解的误区(后测中发现学生找的面,基本是规则的、向上的面)、忽视了面积认识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后测中的第10题,“在同样大小的2张长方形纸上,分别挖去5个大小相同、位置不同的正方形,比较剩余部分面积”。由于面积守恒意识的缺乏,造成本题正确率只有37.5%),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渗透度量意识,后期教学做了以下改进。
三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信息管理专业选课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培养目标的地位模糊、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等方面的情况。目前许多方面的改变都推动了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许多现实因素及有力的冲击下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体现在大数据对信息管理科学的大力冲击、大数据市场就业情况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等方面。对此有关专家提出建议,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教研中应当注重创新性研究;应当根据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去培养相应的人才;针对大数据实际运用的就业内容来调整相关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并且可以依托大数据自身的信息平台去培养专业人才[4]。
参考文献
[1] 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 ,2016(2): 21-29.
[2] 田世海,刘天林.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9):37-40.
[3] 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3(11): 9-12.
[4] 戴江华,张瑞军,邓旭东.“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5):68-70.
本文引用格式: 郑小平.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35-3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3.018
标签:大数据时代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