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661199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处理,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能针对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要想从根本上推动建筑企业发展,就必须结合着社会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程施工管理中。
1 建筑施工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承包、施工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且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导致工程建设相关企业面临潜在的风险较大。信息技术,指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加工及辅助决策技术总称。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技能,进而提高行业的竞争优势。管理信息系统属于集成系统或一体化系统,具体的信息管理自总体出发,进行全面考虑,进而保证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度,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兼容性。信息需要依靠管理系统进行收集、分析、共享及应用,需要信息管理集中一体化,才能够成为企业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完成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和流程化。
2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第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辅助管理工作和计算作业,如招投标系统(投标报价、工程量计算、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造价计算),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三,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施工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幕墙的生产与加工等。第四,目前在国外出现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第五,其它一些应用: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了一些应用,但是应用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代建筑企业的很多决策层领导来自于传统的建筑单位,在新的形势下不能转变思想,缺乏对信息技术产生强大的生产力以及对管理水平提升作用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高新信息技术引进力度不大,或者即使在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但也局限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3.2 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狭窄
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但是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配置了简单的计算机处理设备就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并且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侧重于前期阶段,也就是招投标、工程预算、建筑设计等内容,而在施工工程中,对于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监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信息化程度很低,甚至还是完全依靠人力和机械资源进行这些工作。
3.3 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
在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提高管理和施工的效率,从而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材料、设备的保管成本和施工现场管理成本,并尽可能减小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仍沿用单机版的操作模式,难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共享,直接造成了数据采集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分析处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降低了施工管理效率。
4 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的策略
4.1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建筑施工自身特点,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前,依据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专业讲座或培训,并建立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等,提升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4.2 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正确认识
部分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片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领导、决策管理者的正确思想认识,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相关培训,改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进而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信息化工程建设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 加大施工中信息化程度全面实施
建筑施工的相关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包括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应用。工程进度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及制约关系特性,运用网络实现进度管理的合理安排,并进行及时资源调整,实现时间的优化;工程质量控制中,工程质量管理是重要的施工管理环节,信息量大,综合性能强且技术难度较高,使用相关软件管理时间短,且可靠性高。可用于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与评定,包括评定曲线的绘制、报表评定,及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进而实现质量管理动态控制。
4.4 制定统一并合理的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建筑行业运行模式,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主要体现于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中。建筑行业需要依据具体的信息化特征,并结合施工的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计划。制定统一合理的信息化模式,建立各部门及单位的统一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有效性,如信息收集的自动化、信息检索的工具化等。只有共享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5 结束语
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我作为一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刚.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2]杨林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
[3]吕春雨,徐继强,崔丙浩.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11(6).
[4]潘那龙.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5).
论文作者:孙志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