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储燕燕

杭州绿风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较之于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新中式园林的功能决定了其形式,而且艺术审美的品位也发生了改变,设计风格更为简洁,并且采用了高科技,坚持人本和生态环保理念。本文就新中式园林中的古典园林元素传承及其创新,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新中式园林;技术手法;传承和创新;研究

经历了中国古典园林辉煌以后,从“欧美风”的到新中式,园林建设行业发展过程中从未间断过尝试实践,现阶段新中式园林工程建设成为主流趋势。所谓新中式园林,实际上就是将传统文化以及古典园林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基于内敛而又沉稳的文化底蕴,融入灵活的现代“语言”,为园林空间设计注入唯美的古典情韵。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新中式园林建设股从这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处理手法

在现代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与造园手法多样化。基于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结合现代语言创造出新的景观园林,从高低、大小以及虚实和曲直等方面,营造出新中式的园林空间。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巧妙的应用联络、扩散以及渗透和延展等手法,打破空间局限性,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具体而言,采用景窗使园林中的景色能够互相渗透,利用花草树木联系空间,通过建设长廊分割和延伸空间;利用门洞联络和伸展空间。比如,宅院园林设计过程在,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载,国内私家园林多为宅园,而且依附于住宅;比如苏州地区的各类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东西侧,环绕客厅或者书房而建。对于大型园而言,多位于住宅之后,结合非常的好,以拙政园最为典型;均可从功能的结合、整体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融合等层面,来认识园林内各种布局的统一性。

二、传统色彩

传统中国园林主要有南北两派,其中北派以颐和园、故宫以及避暑山庄等最具代表,即皇家园林;对于南派而言,主要以苏州园林最具代表性,即私家园林。因历史、自然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南北两派园林无论形式、样式还是构成要素,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单就色彩而言,南北园林根据特色。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头戏,演绎着空间的情感基调。在设计新中式园林时,以中国风色彩为主,比如中国红、国槐绿以及长城灰和玉脂白等,结合本地文化和特有材质,营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在新中式园林设计建设过程中,对传统色彩的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大门、亭廊花架设计时,多采用中国红以及琉璃黄等色彩,以体现平安、尊贵的寓意;第二,地面铺装以及景观墙体设计时,采用的是长城灰色彩,以突显景观的典雅与宁静;第三,玉脂白多用于雕塑以及地面散石,国槐绿的应用旨在营造纯洁的氛围。

三、传统符号

传统吉祥物、民族特色的装饰和图案以及具有寓意的文字,在当前新中式园林设计过程中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出来。传统中国式吉祥图案多见于门雕以及窗雕,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龙与凤等,其内涵和寓意都非常的丰富,具有祈福迎祥之意;山、火、、日、云、水以及窗花和祥云等民族图案,多见于大门以及座椅和廊架之上;在道路铺装过程中,可看到福、禄、寿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的字样,一方面对地面起到了修饰作用,另一方面还有效展示了设计者的匠心。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符号,并且利用简化或者抽象的手法体现传统中国文化内涵。实际运用过程中,其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既可以镶刻在大门、景墙以及廊架和景亭之上,又可以用于地面铺装和各种座凳的设计;不仅可以以雕塑的形式展现,而且还可以结合灯饰予以有效体现。以万科第五园小庭院为例,其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抽象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之上,这样可以使其与漏窗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底蕴,如下图所示。

图1中的后者为西安曲江华府入户门头的悬挂饰,其中有福禄寿文字的灯笼、入户铺装蝙蝠、寿和祥云纹样等,旨在表达人们的祝福和祈盼。传统的中国符号及其色彩,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种符号均有其象徵,表达的意思多集中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表现高尚的情操以及人生理念。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符号应用与造景,可以有效激起人们的认同感以及情感共鸣,园林建设价值也随之提高。

四、植物空间

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空间的设计结合了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的设计手法,既不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植物自然形态保留,也不是欧式园林设计中的过分注重色彩鲜艳。对于新中式园林而言,其主要是将自然形态下的各种绿色植物与修剪成型的植物结合起来,以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绿色植物,比如竹子、荷花以及兰花和迎春花等为主。上述植物或枝干修长、或叶片飘逸,植物空间造景色彩淡雅、简洁明朗,而且富有传统文化意蕴。新中式园林设计较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单就植物设计而言,可谓独具特色,相比之下更加简洁明朗。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其植物种植以多层次、自然形植物混植;相比而言,新中式园林植物种植以修剪整齐和自然型植物配合种植,其层次少,以二、三层居多,而且多为乔木层、地被层以及草坪和灌木等形式,种类和样式较少。选择绿化植物时,要求其枝杆修长,而且叶片飘逸,其花朵要小且色彩淡雅,比如竹、垂柳、水石榕、桂花、迎春以及菖蒲和鸢尾等植物,可以营造简洁而又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植物空间。比如,万科第五园建设过程中,以竹为基调,以连翘、水石榕、鸡蛋花、菖蒲以及蜘蛛兰和葱兰为主,营造的植物空间非常的宁静和飘逸;竹子与鸡蛋花、种植槽中的水生植物,形成了远、中、近三个层次的植物景观空间,如下图所示。

在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过程中,其与欧式景观设计有较大的区别,比如欧式植物种植多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绿色植物作为基调;新中式园林主要采用的是自然与修剪植物有机结合的设计手法,既营造了现代的植物空间,有极具中国味道。

五、古典元素的应用

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古典元素在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被舍弃,比如马头墙、四合院以及朱红色大门和黛瓦粉墙等。新中式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在,已看不到上述古典元素,尤其是马头墙以及挑檐等与当前的生活联系已经不再紧密。新中式园林中,设计者并未进行简单复制,而是对其采取了扬弃式的方式进行继承和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中西式风格嫁接在一起,并且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和意义。在新中式园林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将白墙黛瓦、小窗多孔墙以及青石小巷和通而不透的屏风融入其中,让古典园林的元素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中式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是对古典园林元素及其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的一种创新和改进。通过对认知与广泛吸收传统文化,将中国元素与现代手法相结合,以此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要求。新中式园林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进,而且又展现了新时期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传统中国风格沉稳性的突破,另一方面又避开了现阶段风格浮躁的弊端,唯美、精致而不奢华、造作。

参考文献

[1]庄向阳,张云波.新中式:风格,理念,抑或主义?——关于新中式的文献综述[J].南方论刊.,2016(03).

[2]吴德,黄东兵.新中式园林的美学价值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

[3]孟芳,唐乐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

[4]刘美兰.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01).

[5]王健,李淑玲.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06).

论文作者:储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新中式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论文_储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