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严作娟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严作娟

西宁城建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兼具技术性和复杂性,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极高,要想保证其建设质量也必须对各种水利技术进行深入的应用研究。导流技术作为水利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水利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应用研究,以不断提高导流施工技术应用质量,进而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工程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对于优化工程成本与施工工艺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必然要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实际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1 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1.1 导流施工技术

导流施工技术是一种引导水流时所需要运用到的主要施工技术,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引流工作的如期实施,其中,基坑排水和截流都其范畴之内。导流施工技术能够非常好地保证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无过度积水的情形的发生,为水利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其能够巧妙地将水流引离施工场地且保持水流不断流。

1.2 注意事项

1.2.1 方案设计

在整个水利施工工程正式开始进行之前,水利工程师就应该完成整个工程的方案设计,将主体结构置于导流明渠之后,保证在所有施工关节中都有可以依照的方案图纸。

1.2.2 坝址选择

在应用导流技术时,施工人员需要在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坝址选择,通过地质勘探,结合对于地形地势、施工难度、工程规模、水能指标的分析,保障坝址选择的正确性。

1.2.3 考虑多方因素

由于导流技术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干扰,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考量,若是没有将大部分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做好防护措施,则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完成,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1.2.4 计划编制

工程建设不仅需要战略性的方案,同时还需要战术性的计划,在工程建设时充分考虑导流施工技术的方法选用。

2 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围堰施工方法

在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中,常常采用围堰施工的方法,该方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操作模式。在不同的水利工程导流施工阶段,围堰施工方式也有所区别,导流施工所采用的围堰可以分两种:整体与分段围堰。整体围堰运用于整个河道,其施工的目的是保证对河道进行整体拦截与阻断,通过积极调整河道施工结构,实现导流的目的。具体操作过程利用全段围堰,不仅提高施工效率,也达到了对施工质量的整体控制与约束,可以说全段围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特别意义。能够有效衡量其个体的水利工程的构造及其实际的状况,根据南水北调的有效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对其工艺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使得水利的建设能够更好的做到导流,并促进其发挥到最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对于水量太宽或者太窄的通道,应该运用涵洞、渠道、隧道的方法,在不同的过程之中的截取束流的支流完成处理后,从而保证实际的水利实施过程中能够确保发挥出有效的功用,从分段围堰施工方法上看,该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是利用多段围堰来进行合理分割,把水利工程进行分段导流,分段导流过程,利用围堰分割后,每段分割完成后,即水利运行被终止。为了提高导流的实施效果,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必须充分分析,并且发挥出有效的价值,分段围堰法必须对河道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规划分段具体的导流策略。河流与其他共同的结合点,在河床的岸上展开稳妥的封锁堵闭处理,保证水流的流畅。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状态,对河道整体实施分段处理,分段围堰方式通常适用于河床宽并且水流大的区域,在确保水流在围堰上通过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2.2 坝体缺口导流法

混凝土作为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在如今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也非常常见,其因结构稳定、成本较低、工艺简单而著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碰到水量激增的情形,为了保证工程的如期完成可以在利用在混凝土坝体结构上预留的缺口来泄水,此法不仅可以保证工期不延长,而且还能保障施工场地的安全性,不过唯一存在的缺陷就是预留的泄水缺口即便在最后进行了补全,但仍然会对坝体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后续的定期堤坝检查工作一定要对补全的预留泄水缺口有足够的重视,防止安全隐患的产生。

2.3 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在滩地或河岸上挖渠道,在下游、基炕上修筑围堰,水流需经过渠道进行下泄。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宽广滩地、岸坡平缓的平原河道。若在坝址的附近存在旧河道,也能实施明渠导流,再利用坝体对底孔、缺口进行预留的方法实施下泄水流。明渠导流的适用前提:施工有排水、通航的能力、地质条件不适合使用隧洞导流、导流的流量较大;河床沿岸具有较宽的台地。它的布置包括对进出口进行确定、对明渠的高程进行判定、对导流轴线进行布置。明渠的进出口与河道主流的夹角需<30°,并与上游与下游的水流对应。布置的导流线需选择台地较宽的沿岸;明渠轴线的水平距离需为75米,注意防冲,并抵达下游与上游围堰外的坡脚。明渠的轴线还应尽量减少渠底的深度与明渠的长度。明渠的转弯半径需在渠底宽度的5倍以上,以确保水流顺畅。

2.4 隧洞导流法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隧洞导流法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大多的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并没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所谓隧洞导流实际上就是在河岸边修建人工隧道来将河水引导至下游,当然这适用于河流流量较小的河道,对于河床狭窄以及地质、地形条件差的情况下都适用。在进行水利工程隧洞导流施工中必须注意做好施工前的现场勘查分析,在有充分的勘查资料的情况下才能提高隧洞导流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要注意确保相邻隧洞之间的围岩厚度以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要按照实际需求和坡度进行隧洞进出口的设计等。

2.5 涵洞导流

涵洞引水属于常见施工方法,其主要应用在水闸、中小型的土石坝中,对此项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围堰下游挡水的修建,确保原河水经涵洞至下游。结合实际发现,涵洞导流后期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使其呈现较高方便性、灵活性优势,且具有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在其实际施工中,涵洞需要呈现直线状态,以保证其畅通,尽可能防止淤泥、渗漏问题的出现,从而对水利工程使用和外观造成直接影响。

2.6 坝差引水

现代水利建设过程,混凝土结构属于其常见施工结构,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在洪水影响下,若是引水系统仍然是以原有编制方法为主,则很难承受水的突然增加,极易对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延长其施工工期,而且还会埋下质量、安全等隐患。为了更好解决该问题,在完成大坝建设后,且后续工程仍然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混凝土坝的设置,对导流缺口进行处理,使其和引水系统进行有效连接,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

结束语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较广阔,为了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应将导流施工的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后期工作能顺利地开展。此外,在导流施工的期间,还应充分地与高端技术进行结合,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工作,在确定导流时,应对导流时段与导流标准进行合理地选定,对已有的施工工艺进行创新,并结合工程的特征与地形地貌,合理科学地调整施工的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以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能顺利地完成并按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锋.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S1)

[2]赵玉体.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11)

[3]刘道霞.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01)

论文作者:严作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严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