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的五个步骤_心理咨询师论文

学校心理咨询的五大步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心理咨询论文,步骤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小荃,最近一直感到茫然,不仅学习时不能专注,而且脾气也越来越坏。暑假,小荃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去了三次,但每次都是先做一套心理游戏,然后心理老师按刚才她在游戏中暴露出的所谓问题,进行一番“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的劝导。

咨询师好像说得比较空泛,而且更爱唱独角戏……有些心理老师是在躲着孩子提问,他们习惯于按自己的“设计思路”,像背台词般说一些套话,听一次还觉得新鲜,听多了就感觉到失真了。

新民晚报 2008年8月10日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是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咨询心理学是运用面谈(interview)技巧来影响来访者的思维方式和人际状态与行为状态的一支心理科学。这是世界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共性程度比较高的表述。这样的面谈自然不是一般的对话,它需要研习和掌握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技术。心理咨询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下面将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个步骤:建立关系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假如两人之间原来就存在着另外的亲密关系,如家人关系、恋人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他们之间就不适合发生心理咨询关系。

一次心理咨询是否能够成功,能否建立合适的咨访关系往往是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前咨询心理协会主席Loretta Bradley(2003)对关系着心理咨询能否成功的四个因素作了研究,她列出的四个因素分别为:咨访关系、当事人所拥有的支持系统、当事人想改变的愿望以及咨询技巧。她认为咨访关系是最重要的(见下图)。

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四大因素

美国前咨询心理协会主席Loretta Bradley曾论述“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四大因素”:咨访关系40%,支持系统30%,改变期望15%,咨询技巧15%(2003,上海)。

而能否建立高质量的咨访关系,最根本的因素不是在于怎么做、怎么说、怎么问,而是在于能否实实在在地让当事人感觉到,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被解决了,自己恢复了正常,获得了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对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咨访关系的建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诚实、正直、勇敢、勤奋、豁达和睿智等。咨询师自身的这些品质是刺激来访者形成积极心理的重要因素。“治疗师不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技术员,而是一个对来访者来说完全是充满活力的伴侣和走向新生活的引人模仿的典范。”(巴肯托,1987)

当然,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一些形体细节,也影响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在世界心理学界流传比较广的SOLER SKILL(SOLER技术),就是对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自我形态的具体要求。“SOLER”是五项要求中每项要求的一个重要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

(S)直面来访者(Face the visitor squarely)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所坐的椅子可以是面对面地摆放,也可以成直角摆放,但是,咨询师的坐姿最好能够正面对着来访者,所以两人的椅子如果成直角摆放,咨询师也最好能够侧转一些身子,正面相对来访者。当然,有人担心,这样坐着,可能会让来访者有压迫感,不利于来访者形成适当的放松状态。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有一种安全舒适和放松的感觉,有利于取得咨询效果。但是,让来访者产生压迫感的不是因为怎么坐,而常常是因为咨询师的言语表达方式等有所不当。许多比较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都有一种感觉,让自己的身体正面相对来访者(距离适当,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更加能够表示对来访者的一种真诚和对整个咨询过程的全神贯注。而这个效果往往是心理咨询师应该追求的。

(O)开放的身姿(Opened posture)

咨询师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始终应该保持着的一种感觉,就是要整个地接纳面前这位来访者,同感这位来访者。所以咨询师的身姿,往往是一种很自然的开放的姿势。这时候的咨询师不应做出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者是用一只手搂住另外一只手的上臂,护住自己胸部的姿势。因为那种姿势表示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抗阻和对面前这个人的排斥。对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是相当忌讳的。

(L)适当前倾(Lean forward)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需要积极地关注来访者,努力同感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这时候咨询师坐着的身姿往往会稍稍有些前倾。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假如咨询师的坐姿时不时地适当前倾,有助于表示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这种效果是成功的心理咨询所必需的。

当然,咨询师身姿的前倾,很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的疲劳。尤其是职业心理咨询师,也非常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比较合适的坐法是这样的:咨询师坐的时候,要把整张椅子坐满,也就是臀部坐到椅子的根部,这样咨询师就比较容易坐直,时不时地适当前倾,腰部因为有着椅背的抵托也就比较不容易感觉疲劳。而且,咨询师把整张椅子坐满,也容易给来访者一种踏实的感觉,觉得面前的这位咨询师是完完全全地准备好要花时间陪伴自己的。假如咨询师椅子只坐一半,甚至坐到了椅子边沿,容易让人感到,这个人随时想要离开,这会导致对方形成焦虑。

(E)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Maintain the good eye contact)

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往往是怀着一种真诚、同感、探究的心态,坦然地看着来访者的眼睛,尤其是当来访者想要对咨询师表达什么似乎很难表达的意思的时候。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有助于咨询师更好地了解来访者,同时也有助于让来访者感知咨询师的真诚和一种专业化的自信。这样的效果紧密联系着心理咨询的成功与否。

国内有些人员认为,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不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而是看着对方的额角、衣领、第二粒纽扣等,理由是避免让来访者有压迫感、局促感。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其实,在欧美,包括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心理咨询界都强调在咨询的时候,咨询师要和来访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国内有关避免目光接触的说法,据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分析,可能因为咨询心理学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有些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感觉目光接触使对方有局促感、焦虑感,其实是咨询师自身由于经验不够而产生的自我焦虑的一种投射。

当然,我们在强调“保持良好目光接触”的时候,不会有人理解为直直地瞪着来访者。另外,还应该讲清楚一个情况,许多来访者在咨询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种“宣泄”现象,会流眼泪。一个人一旦流泪,多半会伴随有鼻涕流淌。每每到了这种时候,也就是来访者在处理眼泪鼻涕的时候,咨询师一般会故意把目光移开一会,这时候就不要仔细地看着对方了。而当来访者处理完了,重新仰起脸要叙说的时候,咨询师再回过脸来,好好地看着来访者。

(R)自然放松(Relax)

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能否做到自然放松,往往关系着来访者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关系着最后的咨询效果。难怪世界咨询心理学界会把“自然放松”视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要求。

常常让新学心理咨询的人员感到为难的是,自己毕竟刚刚开始学做心理咨询,多少总有些紧张和不够自然。这很容易理解。其实,咨询师首先应该设法让自己感到充分自信,然后就容易做到自然放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咨询师可以给自己作一些认知调整,来改变自己的感受。一旦咨询师坐在来访者跟前,就应该满脑子想着的是“我此时此刻是真心想帮助面前这位来访者的!”一位咨询师,哪怕是新手,也完全可以把自信建立在这样的念头上面。

上面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第一个步骤,建立关系的意义以及一些具体做法。在美国一些超市的付费处,常常可以看到一种为普通市民提供的小册子,有的就是教市民如何去寻找适合你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几乎在这类小册子的第一页都会有这样的提醒:假如你在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前坐了下来,十分钟过后你还没有感觉到舒服自在(comfortable),你就应该站起来走人了。这样的提醒,对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说,也就意味着我们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在这十分钟内,必须要让来访者对由我们提供的咨询环境和我们咨询师本人感觉自在。

第二个步骤:探讨问题

大约有70%的来访者在咨询师面前一坐下来,能够说出来的问题不是其真正的困扰和焦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类:

一类原因是来访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总觉得最近很不爽,一团糟,很难受等。如一个高三的女生陈述:她的睡眠极其不好,和妈妈关系非常糟糕,离高考的时间又越来越近,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感觉自己简直要发疯了。一个大四男生的陈述:最近,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同寝室甚至隔壁寝室的同学老是乱拿他的东西,爸爸妈妈不停地吵架,好不容易通过几乎半年的实习争取到的一份工作,又被人家开后门挖掉了。他觉得自己最近特别烦躁,特别容易发火。

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在咨询师的作用下,使来访者的情绪逐渐平静,理智程度提高,看清自己最近究竟有哪些困扰,尤其争取能够看清楚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些问题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在心理咨询的这个步骤里,通常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元问题”,也就是导致其他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来访者在这段时期里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第二类原因是来访者出于各种各样的顾虑,无法一下子说出自己的问题。有个初中男生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家的窗口伸着一根粗粗的竹竿,这个梦很清晰。第二天,他在网上居然看见一篇文章,解释这样的梦说明了性欲旺盛。后来他发现自己真的在课堂上有时候生殖器官也会勃起,甚至在操场上,在商店里也会无法控制地勃起。他感到十分窘迫。但是他来做咨询的时候,一坐下来谈的问题是: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不知怎么回事,似乎也没有好朋友,爸爸妈妈也根本没有时间能够和他坐下来谈谈,一些同学又老是要取笑他,等等。缺乏经验的咨询师往往就会聚焦在来访者的同学关系上,或者是如何与父母沟通上。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遇到这类来访者的可能性还相当高。难怪心理咨询界特别强调咨询师要努力与来访者建立好关系,尽快让来访者消除顾虑,感到自在。一旦感觉来访者有些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者在句斟字酌的时候,咨询师常常会用平和的语气告知来访者:这里是做心理咨询的场所。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对来访者所说的事情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注:除非来访者有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可能性,咨询师必须向有关人员及时报告)。假如咨访关系建立得比较好,来访者能够消除各种顾虑,直至鼓起勇气把自己真正的困扰说了出来,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说法,这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能性就充分具备了。

在探讨问题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具体的技术要求,即不能用心理咨询工作者自己对来访者在描述自己的问题时所用的词的理解来理解来访者的景况。如来访者说:“我最近一到学校就特焦虑。”心理咨询工作者就不能用我们对焦虑的理解来理解来访者目前的状况。心理咨询师接下去通常会问两类问题:一类是具体症状:“你能否描述一下是怎么焦虑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另外一类是请来访者解释一下概念:“你说你‘特焦虑’。你是怎么理解‘焦虑’这两个字的?”这一技术能够避免心理咨询师误解来访者的问题,也有助于来访者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面临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困扰。这些效果都是心理咨询第二步骤“探讨问题”所要追求的。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有时候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来访者年纪比较小,自己的感受或者表达有着局限,这确实会给探讨问题带来一些困难。另外,有些来访者虽然能够很好地描述自己的问题,但是按照现代认知心理治疗的理论,有些表层的心理问题是受着一个人深层的不够健康的认知模式所制约的。这些深层的认知模式具体指的是这个人的信念(belief)、假设(assumption)和认知图式(schema)等。这些因素虽然在影响着来访者的日常心理过程,但往往是来访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所以,现代咨询心理学界也就会借助于一些具体方法,如沙盘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甚至心理评估等手段,来更好地发现和探讨当事人的问题。

第三个步骤:确定目标

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刚刚开始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很受挫,觉得自己做得一点都没有效果。其实,在好多时候,咨询的效果已经开始有了,咨询师只是没有意识到。这是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没有好好领会心理咨询的第三个步骤:要会确定目标。初学心理咨询者往往会在下意识里面,觉得通过自己的咨询,这个来访者就应该像正常人那样健康,所有的问题刹那间全部都解决了,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很受挫,很没有能力。

其实,假如用初学者下意识中的衡量标准,似乎一下子来访者所有的问题应该全部解决,几乎天下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达到。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常常擅长运用的一个技巧就是确定目标,或者说得形象一点,就是会把来访者的困扰切成一个个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加以解决的具体目标。

在欧洲或美国,通常一次心理咨询的时间是50分钟。所以,当有人说去做一次心理咨询,其同义词就是去做50分钟心理咨询。甚至,有人已经简单地称之为:“我需要一个50分钟。”意思就是我需要做一次心理咨询。在我国,许多心理咨询师做一次咨询的时间也大约一个小时,一般很少超过一个半小时。

既然一次心理咨询有固定的时间,所以一次咨询也很难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善于聚焦目标,尤其是新学做心理咨询的人员,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争取把目标分切得越具体越好。譬如前面提到的那个高三女生,在确定咨询目标的时候,完全可以先确定为:“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你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好吗?”一旦来访者清晰地意识到了高考焦虑是“元问题”,就可以说明心理咨询开始起作用了。让来访者包括咨询师都意识到这样的效果(哪怕是微小的效果),有助于咨访双方对心理咨询建立起信心,自然也有助于比较好地建立起咨访关系。前面提到过,建立良好咨访关系最有效的措施,是让来访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在确定目标的问题上,当然还有一个具体要求,就是要注意整个咨询目标、阶段目标和每一次咨询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究竟应该聚焦在哪个问题上,最后的决定人是来访者。咨询师可以影响来访者,甚至向来访者提建议,但是不能勉强来访者。如果来访者一定要聚焦某个问题,先谈某个问题,很可能是这样的现象底下埋伏着其他什么原因,所以,一般的心理咨询师都会答应来访者的要求,先聚焦在来访者急着要谈的问题上。

第四个步骤: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狭义地理解,往往指的就是第四步骤:解决问题。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整个咨询心理学界一直在苦苦地探索。据有人在20世纪90年代的粗略统计,全世界已有的公开发表过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有420种左右。不过,大家公认程度比较高的流派主要还是四种: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行为心理治疗、人本心理治疗和认知心理治疗。不过,假如要去问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你通常用的是什么理论和方法?”你几乎听不见回答说只用某一种理论和方法,往往听见的回答是:“我用的是整合的方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

对新学心理咨询的人员来说,一开始尽量对心理咨询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感觉,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就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即有关的来访者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感到有点适应不良,甚至严重适应不良(表现在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助人者,用咨询心理学的专业方式去陪伴来访者,度过这一特殊阶段,即要有助于来访者能够看清自己,激发并运用自身的资源,克服自己的认知、情感或行为问题,摆脱痛苦,获得成长。

人本心理治疗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对初学者理解心理咨询帮助很大。他说:“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样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

第五个步骤:延续性结束

一旦设定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心理咨询师就应该果断地中止心理咨询,结束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通常是心理咨询师首先提出来。

许多有着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往往在他们的生活中是缺乏心理咨询师所能够提供的那种人际情景的。在他(她)们的生活中一般没有人能够像咨询师那样地关注他(她)们、倾听他(她)们、理解他(她)们。有的来访者会特别向往这种被关注、被理解的感觉。他(她)们找心理咨询师,居然就是为了追求这种被关注、被理解的感觉。所以社会上俗称,有些人做心理咨询会“上瘾”。这样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咨询心理学界要把咨询师能够果断地中止咨访关系也作为一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提了出来。

咨询师在结束咨访关系的时候,可以给来访者一些积极的反馈。告诉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她)发生的变化和成长,也可以用相关心理学知识为背景,告知当事人在他(她)的人格中所蕴涵的积极成分,以对来访者形成积极暗示。这里的技术要求是,用词尽量比较客观,以避免给来访者一种咨询师在故意夸奖他(她)的感觉。

有些来访者在结束咨访关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此时,咨询师适当地给来访者一些积极的反馈则有助于避免这种现象。另外,心理咨询师通常还会对来访者表示,以后有什么心理问题,欢迎你随时再来预约咨询。曾经有人提问,咨询师能否对来访者说“欢迎再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提问者在下意识中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医院里医生的看病治疗了。医生当然不能对病人说“欢迎你下次再来开刀”,但是心理咨询在结束的时候,咨询师还是要对来访者明确表示,你没有被遗弃,欢迎你下次再来。这样说也是对一般来访者很容易有的某种希望与咨询师保持联系的习惯性感觉的尊重。

另外,在心理咨询结束的时候,有些心理咨询师还会特地就来访者的情况,在经得来访者同意以后,给来访者支持系统中的主要人物做一些反馈。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来访者,咨询师一般都会对其老师或家长做一个积极反馈。反馈的内容是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以及今后学校或家庭如何对该青少年来访者进行教育的积极的建议等。

标签:;  ;  ;  ;  

学校心理辅导的五个步骤_心理咨询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