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对外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对外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的对外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区域集团之一,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东盟对外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主导东南亚事务、争当亚太一极、扩大世界影响”,实现东盟由“地区”走向“世界”的战略蓝图。这一对外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东盟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当前东盟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其他大国在本地区的角逐和竞争,东盟还难以顺利实现预定战略目标,东盟的国际地位在近期内还难以得到显著提高。

一、冷战后东盟对外战略的基本框架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和亚太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新的国际环境给东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许多必须正视的挑战。一方面,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地区一体化趋势使东盟的整体利益受到强烈冲击。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意味着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更趋频繁,也意味着各国间、各地区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态势进一步强化。美欧等发达国家相继组建或深化了地区一体化合作,地区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板块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的新变化要求东盟必须扩大和深化已有的合作,否则必将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中被抛在后面甚至边缘化。另一方面,冷战后亚太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态势更趋复杂化,使东盟在处理地区事务时面临困难抉择。亚太地区多极化给东盟拓展国际空间提供了历史契机。同时,美国并未放弃亚太地区,企图继续控制和主导亚太地区事务的发展进程;中、日、印、俄等地区力量加强了在本地区的外交活动,各大国间的博弈使大国关系在这一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这一地区的政治走向更为扑朔迷离。

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巨大变化促使东盟从大国争夺的夹缝中走到国际政治的前台,也促使其摆脱大国控制、主宰自己命运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欲望大大增强。东盟对外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概括地讲,就是“主导东南亚事务、争当亚太一极、扩大世界影响”,从而实现东盟由“地区”走向“世界”的战略蓝图。在这一目标指导下,东盟迅速调整了对外政策。

1.实施“大东盟”战略,增强东盟的整体实力,主导东南亚事务。扩大和深化东南亚地区一体化,是东盟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战略目标。1984年,东盟接纳文莱作为其第6个成员国。但是, 冷战时期美苏在东南亚地区奉行的扩张政策及由此带来的地区动荡,使东盟难以实现发展目标。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为东盟组织的扩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东盟”战略提上了东盟的议事日程。一方面,东盟加紧扩大成员国数量,增强整体实力。从1995年到1999年,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从而实现了东盟由原先的6国增加到10国,并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构想。另一方面,东盟加紧深化合作与一体化进程。1994年5月,在东盟的主导下,东南亚10国在马尼拉召开非正式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南亚共同体的主张,加强和深化东南亚国家间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为实现东南亚的完全一体化准备条件。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发表了《东盟协定宣言Ⅱ》(即《巴厘协定Ⅱ》),明确提出在2020年之前把东南亚建设成欧盟模式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文化共同体。

“大东盟”战略实施有深刻的政治和安全考虑:一是借此消除东南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保持东南亚的长期和平与繁荣;二是通过扩大势力范围,增强整体实力,主导东南亚地区事务。以集团力量为后盾,力争主导东南亚事务,是东盟在冷战后对外战略的中心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助于避免使东盟成为其他大国对外战略的覆盖区或延伸部分,也是东盟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2.实施大国平衡外交,创建“东盟地区论坛”,争当亚太一极。然而,在加速形成的亚太多极化格局中,东盟这一极无论是从经济规模、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影响力而言,都远逊于其他几大力量。因此,东盟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试图通过大国平衡战略和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创立,制衡大国在本地区的外交抱负,凸显自己的地位。

冷战结束后,东盟利用亚太多极化发展的现实,积极开展大国平衡外交。东盟继续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关系,借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来抑制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作用和日本政治的右翼化,但又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对克林顿政府提出的“新太平洋共同体”计划,明确表示不赞成美国在本地区谋求霸权的努力;东盟重视同日本开展经济合作,以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但同时又对日本加快政治、军事大国化倾向保持必要警惕;东盟注重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联合中国共同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地区问题上赞同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但同时又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感到担心,特别在南中国海主权归属问题上对我存在较强的戒心。近年来,东盟还积极发展同印度、俄罗斯的关系,希望借助更多的力量牵制美国、日本和中国在本地区的外交努力。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主要有两个层面:在全球层面,美国是核心要素;在地区层面,日本和中国是关键角色。这种平衡外交在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骑墙战略”(Strategy of hedging),“目的是使经济利益最大化,使安全危险最小化”。① 在大国关系的相互博弈中,东盟意在扮演“平衡手”的角色,使亚太地区各大力量之间相互牵制并保持某种程度的平衡,避免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主宰地区事务,而东盟也可以借此提升自己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发言权。②

除了主要利用双边关系开展大国平衡外交外,东盟还试图通过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制衡大国关系,提升自己在地区政治和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冷战结束以来,东盟赖以发挥其国际作用的主要政治和安全机制是以它为核心成立的“东盟外长会议”(AMM)、“东盟外长扩大会议”(PMC)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其中以东盟地区论坛发挥的作用最大。作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地区迄今为止惟一成形的政府间多边安全会议。自1994年召开首届外长会议以来,迄今已举行12届外长会议。参与会议的除了东盟国家外,还包括中、美、日、印、俄、欧盟等多个对话伙伴国。该论坛的宗旨是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即所谓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就亚太地区政治、安全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在建立信任措施、核不扩散、维持和平、情报共享、海上安全和预防性外交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论坛以“东盟主导、多方参与、大国均衡”为基本方式,以实现大国保证下的合作安全为目标。东盟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名,表明东盟主导论坛发展方向的决心;论坛的议题主要由东盟国家确定,并轮流在东盟国家召开;论坛以东盟的纲领性文件《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为指导。对东盟而言,论坛的主要意义“不在于成立了一个新的地区安全论坛,而在于论坛可以改变东盟自己的角色。东盟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将许多过去的敌国以及将来的敌国都召唤到一起的组织中心。”③ 东盟地区论坛极大地强化了东盟的地区角色和地区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东盟已从被大国争取的中间力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力量中心之一。

3.倡导亚欧会议,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亚欧会议是由东盟成员国、 东亚地区3国(中、日、韩)和欧盟成员国的政府首脑共同举行的大型洲际会议。其设想最初是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1994年10月提出的,东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东亚特别是东盟与欧盟之间高层的沟通,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二是通过与欧盟发展关系,扩大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使东盟由此走向国际大舞台。东盟和欧盟都认识到,相比欧洲和美国、东亚和美国的关系而言,欧洲同东亚的关系要疏远得多,而只有欧洲、东亚和美国这三大力量中心建立起更为平衡的关系,世界才能获得更为协调的发展。亚欧会议成立以来,已召开多次首脑、外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科技部长、环境部长和移民管理部长级会议。通过主办亚欧会议并将其制度化,大大凸显了东盟在亚洲的地位并借此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④

二、东盟面临的挑战

其一,东盟的地区整合力度亟待提高。国家集团或地区组织的力量大小并非各国实力的简单相加,关键在于地区整合力度的高低和地区凝聚力的大小。东盟缺乏实施统一对外战略所必需的战略意志。从现状看,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程度、对外政策取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使东盟国家间难以在某些对外政策上开展深度的合作,已有的政策也大多是各国对外政策的折中或妥协。特别重要的是,当面临较大的外部威胁时,东盟还难以形成一致的力量予以应对。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盟各国自顾不暇,甚至不惜采取影响他国利益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削弱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力,降低了东盟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尽管东盟提出了在2020年之前建成东南亚共同体的目标,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二,东盟各国还面临着许多经济和政治问题。在经济方面,东盟各国的经济结构有待完善,在金融监管、外资管理等宏观经济调控方面还有待改善,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应对危机的能力。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各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在政治方面,东盟部分国家内还存在着较为尖锐的民族、政治和宗教矛盾,这些矛盾还常常以恐怖主义、武装斗争等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9·11”事件后,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抬头,给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政局带来新的震荡。受恐怖主义活动的影响,东盟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所以,如何实现国内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成为东盟及其成员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中,东盟还有赖于外部大国的参与和扶助。例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和美国等对东南亚国家给予了及时的援助,特别是中国在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对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价值40亿美元的援助,东盟的反恐计划也离不开美国的参与,在2001年美国—东盟对话发表了《美国—东盟对话第十六次会议联合声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今后双方开展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⑤

其三,东盟对外战略的实施难以摆脱大国角逐的影响。东盟通过大国平衡外交和东盟地区论坛,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小国领导大国”的局面,但这种“领导”还缺乏坚实的实力基础,东盟更多的只是充当了一个成功的“平衡手”或“砝码”的作用。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国仍然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作为美国亚太战略主要基石的美日联盟也将得到继续维持,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进一步强化。中国是亚太地区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中美间的互动必将带来整个亚太地区格局的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俄、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积极拓展自身在亚太的影响力,其中印度拥有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而俄罗斯也正处于经济复兴的前夜。如果东盟的政治经济不出现大的发展,如果东盟的地区整合程度不出现质的飞跃,东盟的对外战略也将难以顺利实施,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仅难以维持,甚至可能出现后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东盟的实力怎样上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东盟都不可能超过美国、日本和中国,因而其在亚太格局中的地位也不可能超过美、日、中三国。”⑥

东盟国际地位的提高尽管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但东盟的逐步崛起及其在亚太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的,“今天,东盟不仅是本地区一支发展良好、不可或缺的现实力量,而且它也是本地区之外必须加以考量的现实力量。它也是联合国在发展领域可以信任的伙伴。”⑦ 当前亚太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三角四边”政治格局的基本轮廓,“三角”即美、日、中,“四边”即美、日、中和东盟。新三角关系的力量对比及构成状况,将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这个新三角又需要东盟充当砝码,从而维持某种形式的基本平衡。“四边”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双边或多边关系,它对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安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⑧

注释:

① 韦民:《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东盟研究的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78~279页。

② 王公龙:《冷战后东盟的对外战略》,《当代亚太》1997年第5期。

③ 王士录、王国平:《走向21世纪的东盟与亚太——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亚太的影响》,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65页。

④ 王士录:《冷战后亚太地区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东盟》,《东南亚》1999年第1期。

⑤ 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500~502页。

⑥ 王士录、王国平:《走向21世纪的东盟与亚太——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亚太的影响》,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245页。

⑦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印度尼西亚议会上所做的有关世界事务的发言》, 参见http://www.aseansec.org/6910.htm。

⑧ 王士录、王国平:《走向21世纪的东盟与亚太——东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亚太的影响》,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245~246页。

标签:;  ;  ;  ;  ;  

东盟对外战略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