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启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安岳 642300)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 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新课的导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新课导入的直观性,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应用好多媒体,使新课的导入更生动,更有趣,更成功,成为现代教学中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力求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图文并茂,情景导入
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 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的向抗震英雄学习的演讲比赛的镜头,每当一个同学演讲完,评委老师就亮分,主持人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ⅹⅹ同学的最后得分是92分……这个得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接着就引出课题。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他们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二、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以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设置悬念,探究导入
设置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5整除。学生跃跃欲试, 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5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
四、激发思维,设置障碍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课件出示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同学说: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想法后,用课件出示中国和美国的政区图,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和美国的土地面积谁大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使学生萌发了求知的欲望,积极地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五、启发思考,谈话导入
启发谈话导入就是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 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为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前,妈妈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所有房子的形状都差不多时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呀?于是教师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六、以旧联新,巧用旧知导入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无疑是提高新课导入效果的好办法之一。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课件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个动画课件。教学中,先通过课件出示两个圆,分别为:直径10厘米的红色圆和直径6厘米的黄色圆,让学生先分别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通过动画演示,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课件显示6个梨、3个盘子,指名学生把6个梨平均分放在3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课件上又增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掌握得也较为深刻。
七、设置疑问,激疑导入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八、发展思维,拓展导入
多媒体比单纯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我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课件出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课件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课件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灵通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远不止这些,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将在优化新课导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翁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学生论文; 小猫论文; 课件论文; 同学们论文; 新课论文; 面积论文; 妈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