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实践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作为SPA(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该病原型,同时也作为临床SPA的尤为常见病症,主要对骶髂关节造成侵犯。该病在临床中存在极高的误诊率,在病症早期及中期阶段极为容易产生误诊情况,在病症中期及晚期阶段容易引发颈椎强直、胸椎强直、腰椎强直、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所致患者严重残疾[1]。经相关研究调查发现大约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会在病发3年之后确诊。所以强直性脊柱炎该病的临床危害及致残率均较高,仅仅有5%的患者在病发一年内确诊,且一年内诊断的误诊率也较高。因此本次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晚不同时期病症分析
1.1早期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在病症早期阶段,主要以颈部、背部、腰部、肩部、骶部等不同部位脊柱疼痛,或是患者下肢大关节以及足部疼肿症状为主。该病具备较长周期的隐匿性,甚至都无法确定患者的病发具体时间。该病在临床也有急性病发,具体病症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该类病症存在极为突出的病症特点,就是夜间疼痛症状加重,在晨起甚至会出现明显的晨僵情况,休息也无法缓解患者症状,而活动之后则会感到症状有所缓解减轻。
1.2中期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期阶段,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以背部及腰骶部疼痛症状为主。强直性脊柱炎该病主要表现于晨起时产生明显晨僵,且向患者腰骶部位逐渐向上蔓延,明显加剧患者的身体疼痛感。患者的胸廓具体活动及脊柱均受到较大限制,患者会产生乏力、疲劳、气短、面色惨淡以及身体消瘦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病症检查时拍摄骨盆正位片,处于患者骶髂关节部位的骨关节边缘模糊不清,关节两侧位置形成斑点状硬化骨。
1.3晚期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在晚期阶段会产生明显且严重的全身关节疼痛症状,患者还会伴随出现持续性不间断疼痛,以及身体消瘦无力、肌肉明显萎缩以及部分脏器功能消失的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甚至会产生脊椎变形、驼背、活动功能消失等情况。此种情况下尽管可以治疗,但同样会遗留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所以需要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临床诊断,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极为关键。
2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阶段
强制性脊柱炎患者早期治疗,需要临床快速诊断明确治疗方案,以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解除关节水肿及失眠、晨僵,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预防病残为主。根据AS早期病理特点,采用净化祛炎设备,在患者的炎性病灶附近组织,完成定点驱炎、止痛。并且必要情况下结合微创手术,实现轻度黏连组织松解。对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均衡,解除机体免疫低下/亢进状态。在解除患者病症疼痛之后,可以运用中药制剂巩固调节,以此达到长期有效的临床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期治疗,首先对其治疗重点以止痛,和松解患者关节炎性黏连,有研究者提出采用微创针镜与微创松解术配合,实现对黏连部位的精准定位。对关节周增生组织清除,恢复脊柱及关节正常功能,预防存在严重畸形残疾。最后有研究者提出需要快速调节增强免疫预防复发,由于中期AS患者多年用药忍受折磨,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渐受损,恢复免疫调节机能。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综合治疗,临床主要借助理疗、药物、生物制剂治疗,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晚期AS患者临床病症,以畸形、关节骨性融合、竹节样改变等,甚至瘫痪。治疗重点:治痛,改善关节粘连、僵直、痉挛等病症,矫正/部分矫正畸形,促使残存关节功能扩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临床治疗经验及效果分析
(1)运动锻炼应贯穿治疗始终
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中,适量运动能够对症状有效缓解,预防患者脊柱关节残疾,减少患者残疾病发率,增强患者的肺部活量及生活质量。但同时经临床研究需要重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重视运动适量。尤其对于晚期AS患者来讲,绝大多数都会合并骨质疏松,因此需要避免猛烈运动。患者可以做体疗操、游泳以及打太极拳、散步等,切忌在凉水游泳需要在温水中进行。且运动需要保持连续性,按照每次半小时,每周5次的运用频率。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疾病类型
强直性脊柱炎包括了不同类型,外周关节受累型以及中轴受累型,对于下肢大关节受累的外周关节受累型AS患者,需要临床以非甾类抗炎药用药为主,包括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艾拉莫德(艾得辛)和TNF抑制剂等。有研究者运用柳氮磺吡啶发现有效率较高,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而脊柱炎为主的中轴受累型AS患者[2],在临床用药以非甾类抗炎药为主,包括抗TNF制剂、沙利度胺和双膦酸盐等。有研究者发现运用如上药物,可以对患者的关节疼痛及晨僵情况有效缓解,更可以对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有效改善[3]。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确保患者并无心血管、胃肠道、肾功能等不同的不良反应基础之上,可连续服用如上药物。
(3)柳氮磺吡啶与沙利度胺联用疗效较好
临床多位研究者经研究发现,对AS患者行柳氮磺吡啶与沙利度胺两药联用,可以取得有效的临床效果,且减小用药副作用,药物性价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有研究者提出为了能够避免沙利度胺用药,对患者带来的嗜睡反应可能性,需要在患者入睡前小剂量服用逐渐加量。也有研究者表示可以行维生素B6联用沙利度胺,且提出一旦患者用药过后产生肢体麻木,需要立即停药[4]。
(4)髋关节受累者,预后差,应积极治疗
一旦患者产生髋关节受累,临床治疗预后成效通常较差,对此需要多药联用。有研究者提出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甲氨蝶呤+TNF抑制剂等不同多药联用方案。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警惕出现髋关节病变[5]。另外对于晚期AS患者需要检查骨密度,如果骨量减少或疏松,应选用双膦酸盐用药。对于部分晚期AS患者,关节畸形受损严重无法正常行走患者,有研究者提出可以行脊柱矫形、髋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
结语
总而言之需要对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及早临床确诊,予以积极预防治疗针对不同病症阶段,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旨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志敏, 郭永昌, 马宏杰.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指导临床体会及意义[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6):93-94.
[2]邓亚楠, 侯丽君, 钟淑萍, et al.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恶性血液病5例报告及临床分析[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 5(6):37-39.
[3]屈燕铭, 陈焕亮, 李庐娟, et al. 东莞乡镇医院205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8(10):13-15.
[4]金红花, 程若勤, 王化敏, et al. 强直性脊柱炎所致活动性附着点炎的MRI分析[J]. 放射学实践, 2015, 28(10):1066-1068.
[5]毋静, 古洁若, 黄建林. 2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脂及心电图变化回顾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5(5):433-434.
[6]宋慧, 胡载颖, 吴沪生, et al. 中国南北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附807例报告[J]. 新医学, 2017, 42(3):147-149.
论文作者:赵林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关节论文; 病症论文; 研究者论文; 晚期论文; 脊柱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