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创新浅析_党建论文

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创新浅析_党建论文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工作论文,运行机制论文,基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担负着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基层组织的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研究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有效对策,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当前各级党委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就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基本要求

(一)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结构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市场经济是利益性经济、开放性经济、自主性经济,人们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更加宽阔,择业更加自由,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中的党员人数多,范围广,情况复杂。而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城市户籍人口中的党员也大量地在行业间、企业间流动,并出现了一部分下岗职工党员,致使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很显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每一个社会基层单位的建党模式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因此,根据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已成为必然。

(二)基层党员干部新的信仰标准和处境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部分社会群体在体制转变中成为既得利益者,这使得社会差距变大,社会地位衡量标准也逐渐转向;“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荣誉逐渐消退,部分党员的信仰标准也逐渐发生动摇,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重新树立信仰标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时,近年来对基层干部“苦少禄”、“退无保”、“升无路”的困境关心不够,也直接导致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如何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三)基层党建活动的与时俱进特性要求必须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党的建设要实现目标、取得实效,必须努力探索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党建活动载体,从而不断拓宽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活跃党建工作形式。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些地方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忽视了党建活动的与时俱进特性,单纯地就党建抓党建,党建活动生命力不强,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一定要把党建活动放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谋划,使基层党建活动都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紧贴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本单位的中心任务,把富一方群众、兴一方事业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建活动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广大群众能信服党,拥护党,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基层党建的运转成本问题要求必须加大组织领导和投入力度。新时期基层党组织主要承担推动发展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联系群众的责任。要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基层党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转,支付工作的正常成本。而我国在体制改革中对这一基本前提考虑得较少,对基层党组织提要求多,给条件少。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业税,村级组织的运转成本由谁支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把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大部分任务交给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靠什么来承接?国有企业大量改制,非公企业成为经济主体,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经费来源没有明确,一些党组织无法保证正常党建活动的开展。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必要的经费投入来作保证。

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创新组织设置,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

1、要以紧密围绕党的重点工作为基础设置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在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以社区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党员管理网络,消除党的组织“空白点”,扩大工作覆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工作,也要通过及时合理的组织设置调整,建立临时党组织,变党的领导“无形化”为“有形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2、要以优化配置党组织资源为目的设置基层党组织。 一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效应,横向联合设置党组织。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格局。二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效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适度规模。规模大小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如在农村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可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使协会和党支部实现有机结合。三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要从整体出发,正确处理某些区域的局部利益和联合区域的整体利益。要通过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支部、党小组或服务站,建立党小组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党员定期向党小组汇报工作制、党支部定期检查党小组工作制,加强对流出党员的管理。

3、要科学合理地定位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在农村, 要在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下功夫。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抓住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社区,要在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上下功夫。探索方法、创新载体,更好地发挥领导、服务、凝聚、促进作用。在企业,要在进一步找准围绕经济抓党建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按照《党章》提出的“六句话”要求,切实履行起政策宣传、引导监督、团结凝聚和促进发展的工作职能。新社团党组织,则重点要在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组织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凝聚团结群众、促进社团发展上下功夫。

(二)创新干部选任方式,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1、要通过创新选任方式激活基层干部队伍。一是要创新选任理念。 在提拔干部时要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和经验,加大机关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力度,促进机关和基层的相互理解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善于抓发展的同志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把有致富本领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志选进乡村两级领导班子,要把热心社区服务、懂得社区管理的人才选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把优秀党务干部推荐选拔进非公企业和社区党组织。二是创新选任方法。要注意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聘任等办法,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奉献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优化干部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三是注重基层干部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把基层干部推到经济工作的最前沿,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本领;按照“突出重点、同类同考、打破平衡、展开竞争、重在发展、考以致用”的原则,出台新的干部考核办法,激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热情。四是要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充实党务干部队伍。要加大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党员到基层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党务干部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增强基层党组织探索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要通过干事创业促进领导班子建设。 要坚持在干事创业中促进和检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能力。在农村,通过实施“科学定责、基础定位,绩效量化、动态管理,严格考核、位次奖惩”的量化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真正让班子强起来、让党员红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社区,通过建立“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服务功能,整合共建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按照有组织、有班子、有制度、有阵地、有活动、有作用的要求,以“建强班子、管好队伍、促进生产、确保稳定”为重点,加大党建工作力度,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开展“把致富能手或岗位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或岗位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或岗位能手培养成基层干部”的“三培养”活动,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各级领导岗位,建立健全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3、要真情实意关怀基层干部。当前,基层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对基层干部来说,其中一条是权力小而责任重。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引导基层干部正确面对现实,不能泄气;另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切实帮助基层干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分担责任、共渡难关。首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要建立基层干部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基本报酬要有所保证,社区干部月工资在现有水平上每年有所增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参照城镇职工标准办理,企业党务干部经济待遇与同级管理人员相同。同时,要通过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党内结对帮扶制度、患病探望制度、临终送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党组织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1、要注意总结基层党建活动积累的经验。近几年, 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设岗定责”、“双建双带”、“双联双促”等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把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前,要在认真总结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不同行业的实际,选准和优化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内容,完善形式,强化活动效果,推进党建工作开展。在农村,要继续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无职党员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在城市,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协调互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按照“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管理城市、稳定社会”的整体思路,坚持把“知民、安民、帮民、乐民、便民”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始终。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民主参与决策制度等,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调动和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深入开展以“三级联创”为主的争先创优活动。 “三级联创”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载体。还要继续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动力。一方面,把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部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真正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总抓手;另一方面,各地每年都要采取“倒排队”的方式确定部分后进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顿建设。要按照加强乡村领导班子、解决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的要求,选派后备干部到贫困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集中整顿。要坚持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双向考核”,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捆在一起,将党建工作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一同分解下发、一并考核验收,激励各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3、要广泛开展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即把一大批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大批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一大批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党员形象,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促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影响、带动和凝聚群众发展农村经济;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力量的需要,又是引导致富能手富而思进,增强党员队伍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能给群众起示范作用,又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的基层干部。开展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要与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领头雁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要注重把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致富能手的重点对象。让广大村干部在“三培养”活动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基层干部。

三、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基本措施

1、提高认识,在增强管党意识上下功夫。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一方面,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教育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职责、方法和考核措施,保证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二是要增强中心意识。必须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把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同步制定,措施同步推行,责任同步确定,考核同步开展,奖惩同步兑现,切实做到以经济建设带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保证经济建设,达到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努力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现象。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面对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进一步破除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敢于破旧立新、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

2、明确责任,在强化组织领导上下功夫。一是要完善领导格局。当前, 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搞好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领导格局,构建一个上下配套、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组织领导机制。二是要健全领导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办事人员,推动党建工作网络形成,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例会等制度,协调党委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保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三是明确领导责任。要明确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真正负起抓党建的政治责任,实现思想、精力、工作三到位和责任、考核、奖惩三落实。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分点包片、挂钩联系等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每年都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蹲点驻村搞调查研究,亲自主持撰写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用以指导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机制。

3、严格奖惩,在强化督导检查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日常督察制度。 党支部每个季度要把“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执行情况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落实进度进行一次自查自评,把结果上报上级党组织,以强化对所属党组织平时工作的适时督查。党委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汇报会,“一把手”要亲自听汇报,评成效,议问题,实行面对面指导,保证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要开展检查评比制度。要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百分制考核细则,要组织专门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记录、征求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等方式,对所属党组织年度工作完成情况逐项检查验收,综合定性评价。三是要健全落实激励奖惩制度。每年要按照党建工作考核情况排出名次,进行通报。把党组织完成党建责任制的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标签:;  ;  ;  ;  ;  ;  ;  ;  ;  

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创新浅析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