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海外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既有发展的广阔前景,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让我国建筑企业的海外市场的拓展更为顺利是当前建筑企业应思考的重大问题。鉴于这一点,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能享受到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依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市场;建筑
引言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的战略载体。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带一路”是“走出去”数十年来中国企业一直期盼但从未有过的巨大商机,为我们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海外蓝图,是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指挥棒”。在机遇面前,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先机。在众多“走出去”企业中以上海建工为例,上海建工在同业国企中具有国际化经营最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深厚积淀,同时也拥有产业要素最全的比较优势,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理应更加独到和深刻,2018年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7亿元,并成功进入越南、哈萨克斯坦、津巴布韦等多个新国别市场。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更好地融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期转化为公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收获期。在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拓展海外业务时,把握“一带一路”的新特点,重点抓好调整海外布局,实现协同发展;加快基建业务走出去,推动结构调整;产融结合,加快商业模式升级;防范风险,扎实推进国际化等几个着力点,借势“一带一路”国际化经营成效已初步显现。
1在海外建筑市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在我国政策的扶持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我国的建筑企业迎来了海外市场拓展的春天。所谓“一带”指的是陆路丝绸之路所带动的经济带,其范围主要包括我国、中亚地区、中东区域、欧美等国;所谓“一路”指的是海路丝绸之路,这是一条新世纪的丝绸之路航线,主要带动的是中国沿海港口的发展,同时还惠及到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从其概念上看,不难发现“一带一路”运行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一带”和“一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陆路与海路的双栖双向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与中国达成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展。在这一沿线的大部分国家拥有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弱,因而中国可针对这一现象,凭借自己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能力对其相关建设项目进行承包,帮助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难题。
2“一带一路”为我国建筑行业所带来的机遇
2.1完善全球商务运作平台
市场的开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市场动态信息的及时掌握以及准确性是项目获取的首要步骤。海外中资建筑企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已设驻外机构的作用,更要不断拓展新的驻外机构。各驻外机构要时刻保持灵敏的商务嗅觉,及时获得有效项目信息,从而取得项目开发先机。要建立高效信息网络,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海外项目信息收集和筛选系统,能够整合和运作各类资源,从而逐渐形成完善的全球商务运作平台,避免信息的独立而导致决策失误。
2.2抓住机遇,借力推进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国际方面,仅亚洲国家到2020年,年度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就将达8000亿美元。国内方面,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涉及道路、机场、港口等多个领域,市场机遇巨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带一路”的优先建设领域恰好给中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商机。众多“走出去”中资企业要突破传统房建“一业独大”的瓶颈,优化房建、基础设施、地产投资产业结构,“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础设施是中资企业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相比较而言,上海建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在“十三五”期间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基础设施业务和海外业务两大板块,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走出去”,抓住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和重点工程,聚焦道路、桥梁、口岸、航空等基础设施工程,增强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汇聚优势资源,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如今,上海建工基础设施业务“走出去”也结出硕果,越南胡志明市金山综合大楼项目、津巴布韦议会大厦项目、哈萨克斯坦亚开行道路项目、东帝汶欧盟资金道路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得上海建工海外基础设施业务份额得到快速提升。
2.3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别市场地区属地化管理
中资企业在开拓“一带一路”国别海外市场的探索和实践当中积极推进属地化管理。属地化管理指在非洲、东南亚、加勒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项目,从零星少量使用辅助工人,逐步发展为大量聘用当地劳工,在规范化聘用程序、组织上岗培训、输出管理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程序制度,同样以上海建工在海外属地化管理为例,“一带一路”国家中坦桑尼亚项目当地用工比例甚至超过95%,属地化管理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探索,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解决了当地就业率问题,而且有利于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树立国家正面形象。
2.4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力
无论是国家的进步还是企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自于创新。同样,建筑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和海外企业共同合作期间,既可以相互切磋学习他人优秀的建筑技术,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积累丰富经验,促使自己努力创新,以创新的理念和技术来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一带一路”描绘新画卷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恢复缓慢、世界经济严重赤字等问题都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已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乏力,美国、欧洲等传统的国际公共物品供给国的意愿和能力在不断下降,导致国际公共物品供求失衡,从而引发经济赤字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塑造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新的利益相关者,它们对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产生了新的需求,要求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制度。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大国,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全球近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在经贸、基建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各国之间全面互联互通,这是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严重赤字、国际公共物品供给不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须改革的国际形势下开出的“中国药方”,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提供国际公共物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与能力。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以来,已经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仅2017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98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017年1-10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8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1.8亿美元,主要流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尼、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地区。
结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既可以享受由该战略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需面对新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使其不断壮大。这样更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从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成为一流"建筑服务商"——上海建工"走出去"的实践与思考[J].WTO经济导刊,2017(6):31-33.
[2]陆文军,郑双征,王帅.积极服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海建工深耕“一带一路”[J].企业与文化,2017(3):45-47.
论文作者:劳振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海外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企业论文; 国家论文; 上海论文; 中国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