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

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

江世银[1]2005年在《试论我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的调整》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中应实现发挥市场自组织机制与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

江世银, 杨伟霖[2]2008年在《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产业》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个区域合理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既可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确保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安全和政局稳定。没有合理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就没有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也就没有全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朱晓海[3]2007年在《中部地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偏低,经济总量较小、财力较弱、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形成了“中部塌陷”格局。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选择好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持并促进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发展,使其能迅速成长为主导产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成长,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战略性主导产业是指新兴的、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主导产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创业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加速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并有效提升中部产业竞争力。区域战略性主导产业的筛选和布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产业增长潜力、产业关联度、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就业功能等四个选择基准为依据,构建由十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中部地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评价和筛选,对选择出中部地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了布局研究和分析。认为中部地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主要涉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建议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布局在安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布局在湖北省,通用设备制造业布局在河南省,医药制造业布局在江西、湖南和湖北省,专用设备制造业布局在湖南省,并就优化战略性主导产业在中部地区的布局给出了对策建议。

褚文胜[4]2007年在《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兼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文中研究说明一国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加入WTO的深入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从而有利于我国战略性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升级的角度进行合理布局,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区域战略

张倩男[5]2004年在《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文中认为战略性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要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向某一战略方向发展。战略性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正在被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方法,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战略性产业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我国的叁大区域即东部、中部与西部无论在资源禀赋方面还是在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其在战略性产业的内容上也应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战略性产业在这叁大区域中的发展结构是趋同的。趋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战略性产业选择方面,也有其布局方面。 在新世纪,正确选择既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又能适应区域发展方向的战略性产业,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域战略性产业的选择是区域战略性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但是,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从增长潜力基准、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等等几个方面选择出了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医药产业及海洋产业作为所要研究的战略性产业的代表来重点分析其区域布局情况。 战略性产业总是存在于一定区域内的,其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经济、技术、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关系到能否尽快缩小区域差距。如果战略性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利于发挥各区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各区域都能提供比较成本低的产品或劳务,则基本上可以认为这种产业的区域布局是合理的.反之,则相反。因此,建立既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又能使区域之间相互协调、优势互补而且还可减少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战略性产业布局态势,是促进中国经济迅速、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保证小国二十一世纪成为经济大国的关键。 本论文通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战略性产业的布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战略性产业的选择、战略性产业区域布局的理论基础、我国战略性产业布局的现实基础、我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情况及优化战略性产业的区域布局方案。

江世银[6]2005年在《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兼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文中指出通过对组合指数模型W earer-Thom as的优化,建立了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指标体系设计,提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应进行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构想。

刘铁[7]2014年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提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的要求。全国各省(市)区的“十二五”规划也都提出了本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措施。在对各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后感到:在产业选择上,存在区域产业选择不够成熟和过度趋同问题;在产业培育上,存在培育模式不清晰、培育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易形成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将严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各行政区有必要科学规划、逐步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育措施。本文由此展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区域产业经济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理论、财税理论,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评价和培育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有助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问题的理论拓展,力求有助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工作的决策参考。通过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本文所应用的多种理论方法。在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层次系统。通过梳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选择理论、产业培育理论、产业创新理论、财政理论、税收理论,指出本文所应用的多种理论方法。基于产业选择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论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主体及选择原则,分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选择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德尔菲法、AHP、TOPSIS方法,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进行构建。以安徽省为例,对省区战略性新兴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以区域新能源汽车选择为例,研究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中不够成熟和过度趋同问题。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前述所设计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指标体系和产业选择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基于产业发展理论,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行剖析,分析产业培育的主体,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进行了划分,重点研究政府调控模式与产业发展模式。给出政府调控模式选择方法;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与比较矩阵法设计产业培育模式选择方法。给出产业培育状况监测方法,运用GM法构建产业培育状况预测模型并进行试算。从风险防范角度,采用模糊聚类法构建高风险产业识别模型,采用模糊评价等方法构建风险静态评价模型和风险预测模型并给出算例及风险控制方法。分别以生物医药产业和云计算产业领域为例,对产业培育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产业政策理论,鉴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始发展阶段具有高风险性、资金高需求性,同时产业发展面临市场机制失灵,亟需政府支持引导和社会支持,将研究重点放在政府财税政策在支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上,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对策。分析产业培育政策特征后,使用VAR模型研究财税政策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作用,梳理我国财税政策不适应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创新完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财税政策的思路,设计和构建财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作用评估模型,探讨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及相关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关的投融资与人才、规制与基础环境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江世银[8]2005年在《论东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文中研究说明区域战略性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产业。东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为东部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作出了贡献。但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 东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应选择海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和金融业进行布局。

曹江宁[9]2015年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全球产业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对经济危机的反思日益深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回归“实体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抢先占领未来经济领域竞争的制高点,继续保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出台发展战略和举措,努力实现向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跃升。主要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最新举措表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获取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下一轮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出现回落。与此同时,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步伐放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日益显现,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顺应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完成产业质态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借鉴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建议。论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是:重新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性与相关理论支撑。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明确了论文以产业选择与评价理论、产业发展与演进理论、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为主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战略性产业及新兴产业等其他产业的关系,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为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举措。发达国家扩大重点领域的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制高点;新兴经济体立足本国优势和特殊资源禀赋,采取重点赶超战略,力图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增长,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产业竞争格局。总结归纳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方向和有益借鉴。全面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和发展制约。从产业规模、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等五个维度反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结果显示:在产业规模上,近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部分领域已居世界前列;在产业政策上,我国通过产业规划、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有效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呈现“东强西弱”和产业集群两大趋势;在产业结构上,大型企业和内资企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在国际贸易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出口创汇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根据要素禀赋状况,对制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投入制约,技术制约,制度制约,市场制约和产业链制约是制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实进行实证分析。论文建立了以产业竞争力、产业带动力、产业创新力、产业发展力、产业碳减力为一级指标,包涵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2013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劣情况依次排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选取2009-2013年中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数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评价,结果显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发展态势最好,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一般,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较差。提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论文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在发展前提上,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在产业培育上,选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在发展动力上,选择政府机制与市场作用共同推进;在集聚模式上,选择外源型与内源型共同发展;在发展布局上,选择总体非均衡与局部均衡发展。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的保障机制:构建和完善产业政策保障体系,明确和优化区域空间产业体系,培育和建设有效的市场供求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韩跃[10]2014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战略性、新兴性、成长性和创新性而广受关注,其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及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其在城市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也能够促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乃至区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进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大都制定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其空间布局规律,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布局的决策机制和完整的决策体系,对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政策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地理惯性,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的产业区位一经选定,若再进行调整则将非常困难和复杂,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成期就应该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当前,我国产业空间布局决策一般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中央政府的国家级产业规划、省市政府的较大区域产业规划以及区县政府当地产业选择和企业微观的区位选址,这一决策体系通常是按照由上而下的次序进行的,每一个层次的产业区位决策可能都会影响到产业最终的空间布局。国内外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定标准、选择和区位决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某一个层次上的决策角度进行,而没有将产业空间布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本文研究充分运用古典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区位理论为基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以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为总目标的分阶段、分层次的产业布局目标体系。同时,从布局条件、布局层次、布局机制和布局模式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其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框架。论文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布局影响因子,在实体经济向互联网虚拟经济转变过程中,包括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环境和技术转化平台等新的因素对新兴产业的区位有很大的影响。论文构建产业布局不同层次的决策机制及相对完整的产业布局决策体系,在深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就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建立分析指标体系:宏观层面,着重产业的区域选择;中观层面,突出区域的产业识别;微观层面,则强调企业的空间区位选址。进而运用多层次、多目标的分析指标体系,分别就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决策体系。在技术数据的获取及选用上,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为指导,利用北京市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北京市各区县统计年鉴数据,对3万多样本点数据进行了归类整理,形成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基础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数据获取的难点。在技术手段上,运用ArcGIS地理信息分析技术平台,将相关数据纳入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形成了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分析与布局决策的数据库。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建立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指标赋权和评分计算,形成相对稳定的决策评价体系。利用上述方法和数据,对北京市16区县区位条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门类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产业门类在各区县的布局排序,从而为市级政府的产业布局决策提供依据;以通州等区县为例,研究分析了各产业门类在该区县布局的可行性及排序,为区县政府的产业选择决策提供依据。论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包括:1)整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框架;2)设计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3)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决策体系。论文的逻辑及内容结构: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全面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用地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区域性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进行评析。其次,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选择及空间布局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型,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对产业特征、要素约束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区位因子的分析。再次,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产业集聚以及产业关联性等方面,基于空间适宜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多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决策机制。最后,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北京市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试论我国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政策的调整[J]. 江世银.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产业[J]. 江世银, 杨伟霖.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

[3]. 中部地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布局研究[D]. 朱晓海.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 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兼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J]. 褚文胜. 财政研究. 2007

[5]. 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D]. 张倩男.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6]. 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兼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J]. 江世银.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7].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研究[D]. 刘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8]. 论东部地区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J]. 江世银.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5

[9].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D]. 曹江宁. 河北大学. 2015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 韩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