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前景与分析论文_马敏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前景与分析论文_马敏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2)

摘要:在配电网络的管理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网的管理效率,提升信息收集质量。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对用户需求有更深的认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对当前在配电网络中应用的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其发展前景和实际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络;智能;大数据

引言

提升电网管理的智能化,实现大数据基础下的系统战略管理可以优化电网服务,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优化,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发展中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智能配电网络之中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一、当前电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络自身限制

在我国当前现行的电网等级之中,10kv的配电线路在电压上属于中低压配电网络,具备输电电压和结构上的特殊性。10kv配电线路直接接入用户供电网络,因此,其供电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因此,做到稳定高质量的供电直接影响供电服务的开展。其次,这一部分的配电网络往往在室外环境运行,同时,大部分10kv配电线路都处在地形和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电能计量工作的进行以及计量设备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增大了计量工作的进行难度。

2、配电设备老化严重

计量装置的更新换代速度慢,当前针对10kv配电线路的电能计量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老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漏电现象,影响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在实际的配电网络之中,电能设备的结构复杂,使用过程中的负载变化也十分频繁,老旧设备的运行会造成电能计量工作的完成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除了设备老化之外,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数量较少,影响了电能管理工作的进行。

3、基层管理工作质量较低

在配电网络的线损工作之中,其进行是相当系统性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对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还需要就配电网络中的符合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在当前的基层电能计量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工作进行的细化程度不足,技术人员的工作分工不明确,在人员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质量。

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1、大数据解析技术

大数据技术就是在智能电网收集用户数据的基础之上进行解析和分析来获知用户需求以及用户对电网的意见,以便于对电网的服务进行改善。技术人员通过对智能电网多种数据的分析来获知数据之间的关系,将有用的信息用于优化电网的管理。当前应用的系统性管理智能配电网大数据是将电网的数据集定义为多个不同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交流和对比来获知新的信息,实现了对用户数据和电网数据的融合以及交流。

大数据技术保证了电网的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对服务过程的挖掘,并使得电网数据可视化,便于进行分析。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的目的是构建电网数据和实际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使得管理人员对当前的电网管理情况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大数据记录了电网之中的许多相关事件,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特定的客户的习惯,发现在电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优化的修正,为电网管理决定提供依据。

数据的可视化是将存在与数据记录之中的项目进行图表化形象化的处理,保证了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观察,以便于获知更为深入的信息,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了解用户的使用爱好,将其在日常服务之中进行选择和放大,还可以提供完善的配电网数据,反应电网建设的使用情况,保证管理人员对配电网的不确定性变化有及时的了解,提升了管理部门的应对能力。

2、大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

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用户数据和电网的运行信息,技术人员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主要是批处理和流处理两种类型。流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使用流计算技术分析数据,这一处理分析方法一般在配电网业务数据的分析中使用,其实时性强,可以完成对电网设备的检测和在线评估等工作。批处理技术会将数据和问题进行分类之后用以处理,其不同于传统的计算分析再解决的模式,形成了计算推到数据模式。批处理方式的处理速度较慢,因此主要适用对象是实时性较低的网络规划业务。

当前建设的智能配电网络具备电网数据关联性强、数据实施收集以及测量数据大等特点,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关联分析和科学的检索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过程的效率。其作为一个较为动态的管理系统,假如采用集中方式进行分析就会导致数据的可靠性降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电网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三、应用前景

1、降低线路损耗

电网在输电过程中产生的线路损耗是供电公司经营的主要支出之一,可以衡量公司的实际经营效益。配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较低,且导线的横截面小,常造成较大的运行损耗,增加输电企业的经营支出。在供电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对配电线路的线损进行优化,降低线路使用支出是提升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理论计算之中,配电线路的最佳线损率可以保证供电网络的运行损耗最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之中配电线路的优化调整难以达到理论水平,因此,在实际的供电网络优化过程中,供电技术人员会采取一定的技术改善手段降低线路的理论线损率,提升供电网络的运行经济性。针对电网线路损耗的问题,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用电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供电方案,在提升用户的使用质量的同时,优化线路损耗情况,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优化电力资源分配合理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发现线路损耗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而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减少运营成本。

2、优化电能计量工作

技术人员应当构建可以进行双向互动的智能计量系统,在当前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之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构架配电网的智能功能,通过构建可互动的双向电能计量系统可以在这一背景之下提升电能计量工作的完成质量。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主要体现在智能计量表的使用,这一新兴的计量设备可以避免使用中出现窃电漏电现象,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实现用户和计量设备间的互动,方便用户进行使用。从电网运行角度来看,构建智能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技术人员远程实现对用电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同时,智能计量表还能对使用中存在的故障等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警报,提升检测工作的完成质量,从而全面提升供电网络的管理效率。同时,智能计量设备的使用也提升了用电客户的实际体验,客户可以直接对自身用电信息进行获取,从而更为高校的实现对用电量的科学管理,主动的参与到电能的使用和管理中,用户与电网管理人员的互动也提升了电能使用效率,降低了电网损耗,提升了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率。

结语

智能化配网建设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使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考虑用户实际需求,提升用户的供电企业的沟通力度,提升电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腾,张焰,张东霞.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J].电网技术,2014,38(12):3305-3312.

[2]刘科研,盛万兴,张东霞,等.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2):287-293

[3]李杨.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困境探讨[J].硅谷,2014,(14):91.

[4]孟祥君,季知祥,杨祎.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供用电,2015,32(8):19-24.

论文作者:马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前景与分析论文_马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