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抄写相得益彰论文

编者按: 摘抄是加强语言记忆与积累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似。范老师上中学时养成了读书必摘抄的好习惯。据范老师说,这个好习惯使他甚至他那一代人受益匪浅。从文中范老师对其同窗抄写故事的叙述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阅读和抄写相得益彰

范基公

20 世纪50 年代,我上中学。那个时候,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格言语录本”,阅读报刊、书籍后,把其中对自己教育最深的文字抄录下来,供日后反复学习和思考。这种读书方法,使我们受益终生。所抄写的有的已成了座右铭。清晰记得抄过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还有泰戈尔的名言:“如果不能像棕榈那样慷慨,就要像杉树那样正直。”

这种读书习惯,贯穿了我们这代人的一生。阅读和抄写相得益彰,使我们受益匪浅。

年逾七旬的油画家、摄影家沈继光堪称读书大家。他读一本书至少读五遍。第一遍,读。比较慢,以为精要处,反复咂摸。第二遍,拿起笔,勾勒圈点。第三遍摘抄。摘抄格言警句。第四遍,做目录索引。将精华的部分摘抄在目录索引上。第五遍,写读书笔记。对记下的文字不断地琢磨,写出自己的感悟,成为与人讨论的话题。有些书还要反复读。三十年下来,他写了九十三本读书笔记,约两百多万字。真令人敬佩,他为我们提供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

我中学的同窗韩铁城先生,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北京工业大学当了二十五年教师,后在北京市委组织部任职。从领导岗位退休之后,他不忘初心,不忘教师情怀,他说:“用书法艺术选写国学精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退休生活的最大理想。”从此,他开始了日复一日、夜以继日的翰墨生活。他敬录的蝇头小楷《金刚经》已逾四百幅,达两百多万字。《金刚经》为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多有人敬录。然而,能达此数量的并未听闻,我想可谓吉尼斯纪录也。敬录经书,必须一字不错、“一笔不苟”,凡有错,必须重写。有如此之业绩,可见韩先生之定力、耐力,最根本是来源于他的超乎凡人的动力。

他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在教育、出版界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出版了从教六十周年文选《厚积落叶听秋声》。该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心篇,展现文化名人与有志之士的精神追求;第二部分是求真篇,抒发人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第三部分育人篇,展示其从教经验和育人感悟。

我案头,有四本书法集。一本是《飞毫蛇舞——韩铁城国学文苑书法精选》,另三本是《笔林春晖》——韩铁城国学文苑书法精选子集、辞集、记集。四集的手书,已近五十万字,堪称书法巨作。这四本墨宝,收入了他精心选编的国学名篇,立意高远,堪称现代版的翰墨《古文观止》。

标准预防是指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1]。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和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性,关系到其医疗质量,关系到护士职业防护。为了解社区医院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和执行情况,对10所社区医院34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韩铁城先生的书法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首先,用无菌水将斜面上成熟的孢子洗下,转入装有玻璃珠的无菌50 ml三角瓶中,在摇床上振荡10~20 min,使孢子充分分散,得到孢子悬液。其次,将1 ml孢子悬液转入灭菌的装有种子培养基的300 ml三角瓶中,培养22 h。最后,将培养好的种子培养液以体积分数12%的接种量转入灭菌的装有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微量元素与发酵增效剂的发酵培养基的300 ml三角瓶中,用正常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166 h。

国学和书法是两个文化艺术领域。他在两个学术领域双管齐下,把二者融为一体,提出了独特的传承经典文化的思路。他推出了用毛笔书法书写繁体国学精要的模式。这有利于年轻一代亲近国学、亲近书法,缩短青少年与国学、书法的距离。这一珠联璧合的创造是极具推广价值的。

教育之道在传承。愿代代学子都能有笔记本,把读书与抄写结合起来,抄录名言警句,无论是硬笔还是毛笔,坚持不断,日复一日,必有收获。日久天长,亦是留给后代的精神遗产。

回 声:范基公老师和他写的三本书

曹大德

每次翻阅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刊《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时,我们总要看看《范老师说求真》专栏。近期的《校训的追本溯源》《“三风一训”为育人之本》让人眼前一亮。正如编者按云,校训是学校的灵魂,范老师倡导对校训追本溯源,发扬光大。

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八尺),已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我今年出版的散文集《厚积落叶听秋声》,有幸请他题写的书名,字体清秀、俊美。

2006 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参加策划了中英文对照的《国学365》。他提出孝道是国学的第一课。随后,在《当代家庭教育报》开专栏《范老师谈孝道》。由此,他每月写一篇随笔,写了两年半。2009 年年初,在北京市教委和东城区妇联大力支持下,同心出版社出版《人生必修孝道18课》,历时九年仍为畅销书。

范老师不仅笔耕报刊,议论倡言,而且著作颇丰。从2001 年起,他已编写了三本书:《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融合》《人生必修孝道18 课》《厚积落叶听秋声》。

本文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国际自闭症专业数据库(ABIDE,http://fcon_1000.projects.nitrc.org/indi/abide/index.html)。由于自闭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成长,所以应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及时做出诊断和预后。因此,本文的实验数据全部是18岁以下的扫描样本数据。所有数据的主要扫描参数如表1所示,样本人口统计学数据如表2所示。

范老师的三本书,处处显示其思维,治学严谨、立足经典、开拓创新。

以《“无为”教育艺术初探》为例,他看到大连学者新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他认为,这是一门崭新的管理科学,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无为思想体系与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在一定老师条件与机缘下水到渠成的融合”。他从哲学的高度来提升教育学,开创性地提出“无为”教育。他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提出“无为”教育的四种模式: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没有明显受教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在意外中受到教育;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有明显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

“无为”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仅“无中生有”,甚至无胜于有。正如老子云:“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所向披靡。

校方安排学生们到社会上勤工俭学的时候,考虑到学校的声誉,将其中操行水准差的学生留下来,在学校烧大茶炉,打扫卫生。

俗话说,教育者先受教育。我们手头事情繁多,难以安心学习范老师的长篇大论,但范老师写作宗旨是“立论抓人,重在践行”。不妨读一读《厚积落叶听秋声》封底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先生的《推荐语》:这本书就是“说‘小’的,说‘粉笔末儿’、说文学课、说‘灵境’这个词,甚至偶一‘回头’他都要说一说。总之,说小人物、小事件、小感觉,却无不给人心灵之震撼、智慧之启迪和对当下世态百相之思考。——不仅针砭时弊,且论证完整,显示了作者思想的深邃和文学功底的深厚。”

小文《呼唤“白开水”的回归》,从老人们说孩童是喝着白开水长大说起,引到教学的基本功是语言、粉笔和板书,有如白开水一般。讲到老教师书法清秀俊美,板书风格巧妙,然后笔锋一转,“现在的青年教师功底欠缺,不少人的字拿不出手,板书也不规范”“板书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正在丧失或断代,不能不引人深思”。他大声疾呼“白开水”的回归。讲的是教学常事,却铿锵有力地讲出多么深刻的哲理。

3)利用最新的GIS技术、制图软件将坐标转换后的乡级行政区域界线与1∶50 000制图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制图编辑,形成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底图,也是协议书附图编制的地理底图。

范基公老师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文学者,他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对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教育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基于合法性的一般理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合法性应由社区治理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界定。借助Scott的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认知合法性三分法,在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三种合法性应当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见表1)。基层政府部门、社区自治主体(社区居委会)、社区其他治理主体和社区居民都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得到这些主体以及这些主体之间长期作用形成的环境的接纳、认可,获得合法性,包括认可其作为社区治理主体资格与地位、认同其行动和作用等方面。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合法化过程围绕这些被认可的结果展开行动。

标签:;  ;  ;  ;  ;  ;  ;  ;  

阅读和抄写相得益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