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火庙初级中学 233400
摘 要: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发生了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开始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新的探索,意在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带来全新的体验,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知识,能够在诸多方面受益,实现自己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 有效性教学
前言:当前教育不再是培养高成绩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当前的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名合格的人,这也是教育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德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学校各科都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而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专业课,所以,想要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篇文章将结合笔者多年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经验,对新背景下提高课堂有效性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所在
课堂由诸多要素一起构成,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双方都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其中一方,有效教学都难以实现,因此,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任何一方,教师在正确教育观念下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态度。部分初中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繁忙的知识学习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对时间的浪费,因此出现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这是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认识不到位而导致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学习,认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领悟到知识的真谛,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深层含义。
二、通过评价及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课程,它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它蕴含的并不是大量的系统知识,而是需经学生内化深意的课程,这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性领悟,教师的被动灌输是毫无意义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起着良好的心理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恰当的利用,在学生的学习之路可以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行为做出合理评价,对其中的正确行为进行积极的赞赏,根据某位学生的正确行为对整个班级学生做出合理期待,向学生进行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改未进行之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呈抽象化、空洞化,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得不紧密,因此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所以,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所以在重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初中学段的学生,处于理性未占主导地位的年段,靠感性来认识生活、接受思想性的知识,有较强的开放性思维,所以,思想品德课程想要在学生的高度注意力下进行,一定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才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凝聚学生的视力,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实践育人,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是一味掌握思想品德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无较大用处,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实践是认识的前提,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程也是如此,只对思想品德方法论进行传授、讲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当今时代和学生的特点,不足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所以,思想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想品德理论性知识落于实践,从实践中收获更深层认识,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并且做到知行一致,光说不做只会误了学生自己,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获得良好道德素养,收获真正思想品德内涵,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定期举办思想品德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到实际生活的机会。
五、结束语
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我们不谈学生的在校生活,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不再单纯的是拼知识、拼记忆,而是考验一个人真正的人品,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是技能,一定要让学生在人品修为方面受益,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学习历程与学生的发展的生命历程是相辅相成的,能够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起创造国家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晗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特点及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9。
[2]周仕春 关于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开发,2009,(05)。
[3]黎雁飞 论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4,(10)。
论文作者:彭光永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思想品德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新课程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