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北农103的选育及栽培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大豆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农103是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大豆研究室利用射线辐照选育而成,亲本为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品种中黄18,该品种不含脂肪氧化酶—2基因,低豆腥味,适合大豆蛋白的加工。1999年在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利用150Gy剂量的射线照射亲本中黄18种子,2000年获得1株种皮颜色浅绿色、植株高于亲本10cm的变异单株,2001年种成株行(行号1003),从株行中保留13株植株较高、种皮为绿色的单株,其中包括1003-12,经过2002年~2003年株系鉴定、2004年~2005年品系比较鉴定,品系1003-12产量均比对照品种早熟18增产15%以上,达到显著水平。于是,品系1003-12中选,暂定名:BN1003-12。2006年~2008年参加北京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北农103。
1 品种主要特性
1.1 生物学性状
北农103属有限结荚习性,在北京地区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株高52.4cm,茎秆粗壮,叶片椭圆形,主茎节数12.2个,有效分枝数2.7个,结荚高度12.5cm,单株有效荚数37个,单株粒数74.1个,单株粒重16.1g,百粒重21.5g,白花,褐荚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浅绿色,子叶黄色,黑脐。矮秆,抗倒伏性较好,抗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和SC-7。
1.2 产量表现
在2006年~2007年北京市区域试验中5个区试点平均亩产160.2kg,比对照品种增产14.3%;2008年生产试验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16.17kg,比对照品种增产21.29%。
1.3 品质性状
北农103的干籽粒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含量40.17%,粗脂肪含量19.87%。低豆腥味,继承亲本中黄18的特性(无脂肪氧化酶—2基因),品质优良,可改善加工品质,提高蛋白利用率。
2 栽培要点
北农103生育期短,早熟性好,适于麦收后播种。6月中、下旬播种。密度1.8万株/667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强,耐瘠薄,但播种时应保证一定的土地墒情,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并及时中耕锄草,注意防治病虫害,遇旱浇花荚鼓粒水。播种前若每亩施10kg尿素、二铵作底肥,则增产潜力更大,正常年份“十一”之前成熟,应及时收获。
联系电话:010-6891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