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有零售商业企业存在的危机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危机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加上“三多一少”流通体制下批发环节的减少,都为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由于商业零售业发展迅速,投资零售业风险小、收益好,不仅商业系统内零售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也积极向零售业延伸,个体、私营以及其它行业也纷纷投资零售业,使得商业零售业在数量上、规模上、档次上都得到迅猛发展。
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零售市场的繁荣与零售企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危机。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国有零售业面临危机与挑战。
首先,非国有商业迅速壮大,零售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近几年来,商业零售业发展快、效益好、各种非国有经济纷纷投资零售业在哈尔滨市,由于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国有商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1994年一至八月份全市社会商业零售总额实现9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其中个体、私营商业销售额增长为32%,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达30%,而市商委系统的商品零售额占社会零售额的比重由1988年的33%退到20%左右,下降势头还在发展。非国有企业不仅户数增加,而且商品价格低、无包袱,经营手段灵活,加之政策环境宽松等优势,已经成为国有商业的强劲竞争对手。以经营服饰为主的哈尔滨国际贸易城形成了10亿元的销售额,商业信誉也越来越高。黑天鹅冰箱冰柜商场以其优惠的价格、方便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年销售冰箱、冰柜3万台, 几乎相当于市商委系统全年的销售量,大有压倒国有企业之势。
其次,消费和资金投向领域不断扩大,购买力分流,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购买力分流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消费者投向的渠道也不断拓宽,居民购买力投向国库券、债券、股票的比重增加。由于国库券利率较高,且可随时兑换成现金吸引了大量资金,据财政部资料,1994年发行1,200亿仅三个月即完全售出(1993年为800亿)。同时社会保险、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的深入,使得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且文化娱乐等生活消费伴随着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出现也有增加的趋势。
(二)国有零售业面临经营思想危机的挑战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零售企业自身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经营机制不灵活、不适应。表现在思想不解放、观念转变慢,特别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以“引厂进店”、开展代销业务为例,由于“引厂进店”中间环节多,产销直接见面,企业增加了花色品种,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又不占用自己的资金,不会形成进货后造成的库存积压和沉淀,各零售商店纷纷大力推广这种代销做法,这也无疑给商业和生产厂家双方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存在着很多大家所共知的问题。如入店商品良莠不齐,在引进名优新商品时也有假冒、伪劣商品,以及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商店信誉等问题。笔者认为除上述已暴露的问题外,开展代销业务还存在着经营思想方面的问题。如果这“引厂进店”管理、利用不当,一些生产企业甚至一些中间商、代理商成了市场上的主角。有些机制灵活的企业对代销、经销的商品以及畅销、平销、滞销的品种采用不同的价格及销售方法,往往造成代销商店中商品价格偏高、畅销品种不全等问题,这样商店无形中失去了经营阵地,企业的效益、形象受到影响。
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也没有真正解决,干部、职工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缺乏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精神。
(三)国有零售业效益有下降趋势
国有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另一突出问题是效益出现下降趋势。就哈尔滨来看,从1994年开始,哈市的零售商业企业销售额和效益两大主要指标增长放慢,市商委系统四大直属企业及七区商委主要经济指标、商品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下降趋势,只有秋林公司等个别企业销售、利润同步增长。部分企业利润上升销售下降,很多企业利润、销售同时下降,进入1995年无论大型还是中、小型商店,下降势头仍无明显减弱趋势。
与此同时,一些新建、改建的大型零售企业,很多资金投入来源于银行贷款,处于负债经营局面。如北苑投资7000万元,每年的利润去掉银行利息已所余不多。这样由于很多新兴大型零售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增长,投资效益必然下降。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则由于历史原因包袱较重、营业设施落后、历史挂帐较多,零售业效益的下降对中、小型企业的冲击更将不可低估。
(四)国有零售企业将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
外国商业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几经周折国外投资国内零售业的大门已经打开。北京的赛特购物中心、上海的东方商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效益和回报。中国经济的发展,十二亿人口的大市场已经被国际有识之士看好,零售业必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日本的八佰伴集团已将其总部由日本搬进了香港,现正在上海浦东建造大规模的零售商店。很多外国的名牌产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开设产品专营店。这些国外资本投入零售业之后,必将用优质的产品、先进的售货方式、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国内商业企业开展全面的竞争,而我国现有国有商业一是不太注重国际市场的信息变化,二是不习惯应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促进销售和树立企业形象,三是经营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实力,四是忽视消费者心理,缺乏多种多样的购销服务形式。同时随着我国复关谈判的深入进行,国内、国外市场将进一步对接,因此国有商业零售业要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必将接受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
二
经过分析我们看到国有零售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危机与挑战显而易见,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国有商业的优势与长处,只要充分认清危机及其严重性,调整好对策,国有零售业还将有更快的发展。
(一)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方针,增加应变能力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给国有零售企业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企业首先必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搞好市场定位,确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大型零售商店要坚持“大而全”,兼顾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经营方针,并逐步将自身发展成真正的购物中心;中型零售业要坚持“专业化、系列化”,突出经营特色,以企业效益为重点的经营方针;小型商店要坚持“专而全”,突出便民的经营方针,向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方面发展。在确定正确的经营方针的同时要搞好市场定位,商品定位,针对企业面对的消费市场搞好自身的经营。
当然,在按市场定位开展经营的同时,也要积极扩大经营范围,拓宽经营领域。以市场为导向,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向发展。有条件的,要积极发展实业,如加工业、服务业、广告业、出租业、金融业,寻求企业发展新路子。大企业要逐步向大型综合商社方向发展,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增加企业活力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最大差距是经营机制不活,使国有企业优势减弱。国有商业企业要想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得在深化改革、转变机制上下功夫。
今明两年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转轨建制。国有商业零售业相对于批发企业,企业效益好,负债少,包袱较小,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在内部经营机制上要解放思想,大胆引进个体、私营以及三资企业的管理机制。在劳动用工上,进一步强化劳动优化组合,安排富余人员,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同时要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在工资、资金、分配上要加大“活”的部分,缩小“死”的部分,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三)拓宽新的经营方式,实行开放式经营
面临国内、国外市场的竞争,国有商业企业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营方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一是要积极推广开架售货方式,改变传统的线条式、岛屿式封闭的商品陈列方式,适应消费者近视、接触、挑选商品的新要求。哈市北苑商城、中央商场开业后对能开架的商品都开了架,开架率达70%,实践证明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要试办超级市场。超级市场是现代化零售企业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形式由于大大方便了顾客,节约挑选时间,必将受到广大顾客欢迎。四是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批发业务。大、中型企业要发挥规模、信誉的优势,积极为名优产品厂家承担地区性总经销、总代理业务。这方面零售不仅可以用现有经营场所搞零售,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开展批发业务,使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
(四)实行规模经营,发展连锁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商业格局,未来商业竞争“大系统,小企业”的流通体系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零售业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经营,增强竞争实力,而连锁经营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国有商业零售业要大力发展连锁商业,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提高流通效率,标准化的商品与服务扩大销售,专业化的分工实现低成本经营,大批量进货降低商品价格提高竞争能力,多店经营有利于减少商业风险。连锁经营同个别店铺分散经营相比,能够及时地向生产厂家反馈消费者的要求,指导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通过连锁网络大批量地销售,提高商业地位,实现流通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五)强化科学管理发展商业现代化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经营方式,什么样的机制都存在一个管理问题,而管理能够出效益这早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社会的发展,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方法的引进,强烈地冲击着我国国有商业零售企业,我们必须自觉地摒弃计划体制下粗放管理和按行政手段管理所形成的弊端,按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企业管理适应现代化经营的需要,通过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商业的现代化,无论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都要有超前意识,做好向现代化进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