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论文_彭红杏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论文_彭红杏

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绿色建筑因其低碳和良好的人居环境特性而成为建筑业发展趋势,然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问题仍然导致很多企业对绿色建筑产生观望态度,目前针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观性较强。

关键词: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因素;分析

1导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简单的满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对自己的生活及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这就对住宅能满足生活的各方面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国家号召打造绿色建筑的大背景下,又要考虑到开发商的建设周期短,控制成本低且回款快的要求,如何建设出一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的绿色住宅建筑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一般来说,建筑的绿色指数可以达到65%左右,具有超高的绿色效果。因此,现阶段探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色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2绿色建设设计的基本特征

2.1节能特征

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够降低8O%。

2.2环保特征

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对地球负责,对全人类负责,所以建筑理念是全面的。

2.3地域性特征

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一般建筑采用的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2.4舒适安全特征

绿色建筑有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瑚向、形状、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和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宜人的周围环境。

3国内外绿色建筑对比分析

前国内外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量成本构成、效益分析和控制对策几个方面。增量成本构成、效益分析方面,不少国内外学者倾向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项目具体阶段或局部工程的成本效益。如Son等通过问卷调查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方法总结了绿色建筑项目策划阶段影响项目成本效益的10个重要因素。Liu等建立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方程并对中国万科城市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单独考虑绿色能源技术的成本效益时绿色建筑不具备投资价值。Dwaikat等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目前大多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在-0.4%~21%之间,同时提及目前相关学术研究偏少,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Azizi等通过问卷调查总结了18项绿色建筑软增量成本组成,并将其划分为专业人才成本、体制成本和程序流程成本三类。国内曾庆林等在增量成本构成、计算、效益分析方面也提出了各自见解。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控制领域已经得到部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握其关键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增量成本控制维度。然而目前的影响因素研究依赖案例且过于分散,缺乏对已有成果的综合以及关键因素的识别。为了简化讨论,本文以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基础上构建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半结构问卷获得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均值,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增量成本的控制提供参考。

4我国住宅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分析回顾

我国早期绿色建筑的经济问题关注的研究包括张丽于2007年发表的有关中国终端能耗与建筑节能分析,及武涌和刘长滨对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研究。这些分析对整个节能建筑和我国节能减排方面的情况与实施问题都有比较宏观的论述。他们从经济角度出发,注重的是对经济激励政策的体系研究和实证分析,但并不是具体落实到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国展开有关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研究近年都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要求为参考。“增量成本”是“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间的差价。“基准建筑成本”为在满足国家或地区目前法定强制性节能要求的项目成本;而“绿色建筑成本”是指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各项要求的项目成本。在2009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报告内,通过对对近期建设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进行了调研,在成本收益中,按其中17个案例的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居住建筑的增量成本平均为213元/m2。研究成果也指出地域性是重要考虑因素:绿色技术的应用成本影响有地域分别,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增量成本。通过对2006年到2008年由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院上海分院参与绿色咨询的21个项目作出调研并给出比较全面的报告,研究分析不同技术在不同类型建筑的成本。有关的项目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星级目标分类,一星级项目有6个,二星级项目有9个,三星级项目有6个;其中公共建筑11个,居住建筑10个。根据此调查的项目和统计信息,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星级建筑成本平均增量在70元/m2,二星级为207元/m2,三星级为360元/m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成本方面的研究有部分的分析是总结个别项目经验,提出对控制成本的意见。一般来说,公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比住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要高,而一星住宅项目的增量成本基本上接近于零,建议在国内不同城市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调查基础上,建立我国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数据库,分析不同地区应用的不同绿色建筑技术的经济成本效益,使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虽然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研究已开展,但对成本效益做出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不多,同时主要的研究是注重于技术应用的成本测算方面,通过分析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生命周期特点,建立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增量成本效益的界定原则和计算方法。然而在基本的经济理论层面上,如何通过以经济外部性与经济效率理论去考虑如何引入政府政策去推动市场对绿色建筑的供应等问题研究比较缺乏。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政策发展与体系作出全面整理,同时从产权经济与经济效率理论角度建立了绿色建筑的政策分析理论框架,并具体解释了绿色建筑政策与市场失灵、碳排放权、交易成本等经济概念的应用,建立了绿色建筑经济成本效益评估的一般方法和模型,并主张从绿色建筑不同成本支付和利益接受主体去分析,才能有效实现对社会整体资源的有效再分配。

5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5.1被调查人群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口标群体来自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咨询单位、学校及政府等机构。通过电子邮件结合纸质问卷形式进行问卷发放,最终回收257份问卷。经筛选剔除明显错误的问卷后,获得219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工作经验3年内偏多,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占到总样本的67%,工作单位以建设、施工单位和高校为主。整体来看被调查者经历兼顾项口经验和学术研究,他们对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意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2问卷描述

本文研究口的是识别增量成本关键影响因素,需要获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数据,因此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等级量表进行测量。本研究以被调查人员对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判断为问卷主要题项。问卷邀请被调查者对16项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选择,以获得一线工作人员对此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直观感受。例如,对“地域经济环境”项的重要性判断,问卷首先在题干中介绍“地域经济环境”一词在本研究上下文中的内涵,并对此项如何影响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做出提示,再设置主要题项对该项影响程度进行询问。为了便于理解,五个等级被转义成“可以忽略/不太重要/值得关注/重要/显著”。同属影响因素体系中一个维度的题项共同决定该维度对增量成本的影响力程度。

5.3问卷数据分析

5.3.1信度检验

对问卷数据做内部一致性检验,发现本次问卷调查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821>0.8,问卷信度较好,适合进行进一步分析。

5.3.2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把握样本的整体情况。计算各维度影响因素的均值,发现外部性维度(3.22)>内部性维度(3.15)>隐蔽性因素(1.85)。这表明口前项口外部环境和企业行为基本决定了绿色建筑项口的增量成本表现。从各影响因素的均值统计量来看,“项口理念”“室内环境质量”“节能与能源利用”“政府相关政策”四个因素被认为会对增量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均值>3.5)o“节能与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均值统计结果与前文的案例分析一致,且标准差相对较低,这表明两个因素对增量成本的重要影响获得了回答者广泛认同。在绿色建筑项口全生命期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应从自身角度重点关注这四个关键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关键因素外,“地域特征”“设计与评价标准”“节水”“运营管理”“技术市场情况”“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等六项因素也对增量成本产生一定影响(2.5<均值<3.5)。相关利益主体在关注上述关键影响因素的同时也要兼顾这些重要影响因素,尽量规避影响增量成本的相关风险。

6结论

企业应重视前期策划和可行性研究的投人与质量,在充分考虑项口功能特点和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技术措施和管理团队,避免因项口理念错位导致效益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各环节增量成本增加。企业应在设计阶段重点优化节能与室内环境技术方案,优先选用技术市场情况更成熟的方案而不是一昧追求新技术新材料。设计团队要善于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合理选择被动式节能和室内环境维持技术。

参考文献

[1]曾小强.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评价[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154-155.

[2]胡丽君.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及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0):181-182.

[3]徐利东.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发展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13+16.

[4]卢剑寒.绿色住宅建筑中环保节能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18(20):68.

[5]江晓茜,宋渊,张蕴文,叶倩雯.基于Hedonic模型法的南京市绿色住宅溢价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10.

论文作者:彭红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论文_彭红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