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任务素养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张媛

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任务素养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张媛

张媛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东校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不仅关乎他们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英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英语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熟练地应用语言,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阶段的教学总目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中,就人文性作了如下具体的描述:人文性目标是非语言目标,包括智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涵,即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开阔知识视野,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在语言知识扩展和深入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初中生知识,还应当承担起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充分利用所教授的学科特点,渗透和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夯实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其人文素养。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做起

每位英语教师从学生时代学习英语算起,到走上讲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至少已经和英语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如果英语世界是一个奇幻的王国,那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学习英语,开阔眼界和心灵的过程更像是一段旅程,是老师们带领着学生在英语世界里遨游,领略沿途美丽而不同的风景。老师和学生就是永远在路上的行者。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国地处亚洲,距离英美国家较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英美文化内涵包括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等等,就是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吸引人的地方,自然会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从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入手,深挖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创造契机,发掘英语课本中的人文情怀。

二、结合教材,增加对英语背景文化的教学

现行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可发掘的文化底蕴,以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二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讨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现在要做什么,将来想干什么;第三单元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基于目前的环境问题与现状,展开对未来世界的畅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来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第七单元What's the matter?讨论疾病伤害与生命的意义;在极端困境中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第八单元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自己更要爱他人。

但是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往往不知不觉的就将重点全部放在了知识的灌输与语言的操练上,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关怀与培养,这也造成想开拓思维开展人文教学的时候开展不起来,师生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一下子又会陷入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尴尬状态。

《英语课程标准》里面有这样的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是国家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议老师可以在分级备课的时候,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有没有很好的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深入人文素养的分析与处理,从而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Unit7Aron Ralston断臂求生的真实故事为例,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引入了对学习逆境的迁移思考,启发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引导他们联系实际思考如果自己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瓶颈或者巨大的困境,好比是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死死困住,那么是继续学习还是就此放弃?当然不能放弃英语的学习,应该学习Aron的精神,无论多么艰难的境地,都需要拿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绝境逢生。这样的挖掘使学生和教材文本产生共鸣,将所学语言知识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而达成设定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三、寻找契机,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

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少会主动运用题目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因为缺乏语境,因为没有机会,因为各种原因……,初中阶段,英语学科中动手操作性强的内容并不多。而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矗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课标》倡导一种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以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个单元为例,教学重点是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以及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词完整准确的描述制作食物的过程,如沙拉、奶昔、三明治、罗宋汤、感恩节火鸡以及云南米线,孩子们在学习西式简餐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延伸学会表述其他中国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比如饺子、粽子、月饼、汤圆等,借此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加深学好英语的兴趣,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每学会描述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大显身手。可以设计这样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制作奶昔沙拉三明治的课,让他们亲身体会。

我曾经亲自实践过这样的内容,整个过程令人难忘。上课之前,学生们会按要求将桌子两两对齐,用十二张桌子摆成长长的操作台,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用酸奶制作水果沙拉,有的用切片面包加火腿制作三明治,还有的直接从家里带来了便携的Blender,现场制作奶昔。制作结束后摆在桌面上,小组内选出代表先用英语陈述制作过程,然后再进行评比,选出最有营养、最受欢迎、最佳造型等奖项,最后还给其他科任老师送去。课前提前做好预案,比如不可以带刀子,水果要洗干净,每人还要带盛垃圾的塑料袋等,从美食、环保、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进行渗透。学生们都能很好的按照要求执行,整节课顺利结束。

每年十月底的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与中国鬼节采取烧纸或寒衣等形式寄托哀思不同,西方小孩为庆祝万圣节,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装扮成各种可爱的小鬼向逐家逐户地敲门,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用各种方法来恶作剧。因此西方万圣节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孩子们的狂欢节。

到这一天,可先让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万圣节的气氛,我先通过视频演示制作南瓜灯这个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南瓜灯,再用英语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述制作过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合作表演这个节目。同时结合八年级上册中外童话故事单元中学的糖果屋故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制作糖果屋,再复述课文,结合童话剧的场景把糖果屋的剧情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中能发挥特长,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同样也是非常开心气氛高涨的一节课。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愿每位英语老师都是有情怀的教师,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继而影响感染学生们都成为有情怀的学生。诚然,成为一个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优秀英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论文作者:张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任务素养的有效策略初探论文_张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