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产业化的政府支持体系_农民论文

论农业产业化的政府支持体系_农民论文

论农业产业化的政府支持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产业化论文,体系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我省实施富民兴川战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它不仅是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配置——一种高效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而且必将激发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进而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使之与生产力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从更高的层次上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迈向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革命性的新生事物,它需要精心的培育和爱护,作为全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对它不仅要实施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共同性的政府支持行为,而且需要依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自身特点,采取独有的强力保护措施。本文试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就建立农业产业化的政府支持体系,作一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体系的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体系,是政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并获得最佳成效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予的正确的、强有力的、具有远见的政府支持行为,并在此前提下和基本框架内,为实现政策目标所形成的符合实际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步骤、实施方法、具体措施和宏观调控的基本体系。

从基本结构上看,这一体系包括:(1 )政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制订的方向、目标、步骤等价值取向政策。(2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具体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和措施。(3 )政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而建立的安定、祥和并富有竞争力的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以及体现公平效率原则的行为监督机制和规范机制。

从内容上看,这一体系包括:(1)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 农村、农业问题的政策与措施。(2 )调整校正各行业损益与补偿的政策。(3)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措施,包括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 目标、重点、产业化模式和产业化发展演进的战略规划。(4 )支持农民走向市场,结束小生产与大市场隔离的政策措施。(5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6)为引导农民行为, 调动农民积极性,建立农户积累机制、投入机制而采取的政策与措施。(7 )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而采取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建立农村现代产权制度的政策与措施。(8)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而采取的保护农民利益、 调整分配关系、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政策措施。(9 )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的高效、有力的行为监督机制和规范机制。(10)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社会和经济的其他方面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二、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体系

(一)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1.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再也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世界各国的经历表明,农业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行为。无论是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业化进程,还是社会问题,莫不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我国调整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不能停留于口头,而要落到实处,要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优先增加农民收入。中央粮食购销价格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我省应全面贯彻实施,有些政策,依据我省情况还要加大力度,采取高限。当前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利益大调整时期,每一项改革政策使每一个人都受益,已越来越不可能。显然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最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拿四川来讲,8000万农民的增收,必将带动全省广阔市场的全面启动,从而促进我省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会有效提高农民对农业的投资能力。

3.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当前必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主动放弃某些相对不重要或无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那些相对重要、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上去,广泛建立农产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实施做好前期工作。我省应着重发展大宗粮食作物、肉类、水果、蔬菜。

4.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使之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发展,建立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总结多年乡镇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和层次,结合农村城市化发展趋势,建设众多的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以此推动龙型产业实体的出现。

5.推荐农业产业化模式,注重试点项目和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政策导向上,推广和介绍成功的模式和试点经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不例外。我省一些地区的发展势头相当良好,如成都、绵阳、广元等市产业化发展已进入较高的层次,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省里应认真加以总结推广。从这些地区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哪种模式,均要下大力气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四大要素:(1 )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的基础;(2)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3)商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的依托;(4)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农业产业化的五个特点:一是农业要加工化;二是农业要商品化;三是农业生产要专业化;四是农业的利益机制要契约化;五是农业的组合要集约化。

6.加快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农业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减少职能重复的平行机构;规范和优化政府行为,使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尽快建立起农业产业化必需的生产支持系统和农产品市场安全系统。

(二)政策体系的基本目标

政策体系是农业产业化政府支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应取得以下目标:(1)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 学习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特别是东亚各国农业发展经验,力争我国农业早日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桎梏。(2 )提高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3 )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扭转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局面。(4)把乡镇企业同种植业、 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建立农产品基地为手段,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6)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组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7)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部门掌握指导现代农业的本领。

三、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体系

(一)投资体系的主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建立有效的投资体系,就必须建立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投入机制,从广义上讲,是指农业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和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即由市场对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则通过完备的经济法规和政策,保证经济运行的法制化,并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农业资源的有效投入和正常运作,以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标。从狭义上讲,农业投入机制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不同投入主体,通过聚集资金、运用资金,并供给农业生产所需投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主体主要有:

1.财政的农业产业化投资。政府作为社会权力的中心组织,它的财政投资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发挥“经济引擎”的牵头作用。各级财政部门无疑应该担负起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导向责任。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运用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当数量资金专门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一些分割给财政内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援农业资金(包括外资),均应调整思路,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化。二是财政应代表政府对行政,经济区域内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直接投资,以取得明显的带动效益。对扶持的龙头企业或组织,不分其所有制性质,谁能当好龙头就扶持谁。三是中央在实施分税制体制中,应将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各环节所实现的税收大部分或全额留给地方,以保护地方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四是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应选择在大中城市郊区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内,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五是对直接作为产业化龙头的企业,应实行低税率和低利率的“双低”优惠政策。

2.金融机构的农业产业化投资。这里所指的金融机构是指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政府应加以引导和规范,使之为农业产业化注入资金。当前应下大力气解决农业信贷资金“农转非”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超高利率债权行为问题。

3.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为了增强农民的投资能力,首先要给农民以明确的农业产业化投入回报预期。要继续适当提高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将国家对农产品的补贴直接补给农民,而不是补给流通环节。农业产品价格的测定,应充分考虑农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收益率、风险报酬与通货膨胀等因素。要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逐步放开农产品购销市场,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建立农民信任的中介机构,将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获得平等交易的权利,使其成为市场的主体,分享市场经营的利益和风险。政府选择的农业产业化试点项目应确保成功,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走向市场,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加速致富。其次要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土地关系,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产权制度,重塑投入主体形象。现代意义的产权,既包括法定的财产所有权,又包括财产支配权和经营权。能否为在产权支配下的主体提供较大的内在激励,是衡量一种产权制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应当成为某种形式的所有者,并自主筹资,自主决策,自主享受投资收益和承担投资风险。第三要引导农民确定适度的积累率, 保障农业产业化投资。 1995年我省农民人平纯收入1158元,其中生活消费高达60%,积累性生产投入为40%。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应保持和稳定40%的积累率。

(二)投资体系的基本目标

其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产业化发展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企业、外资投入为补充,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体系。具体应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投入主体的多元化。(2)投入动机的利益化。(3)投入手段的多样化。(4)投入约束机制的法制化。(5 )投入导向的市场化。

四、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一)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1.体现公平效率原则的发展环境。农业产业化需要一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城市工业、农村工业、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均应获得同等的进入农业产业化的“许可证”,并在同样的环境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谁能牵头谁牵头,谁有效益谁生存。只有这种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早见成效。

2.完善的技术、经济服务功能。产供销、经科教、科工贸等等方面的综合配套与服务,才能使产业化的链条正常运转。不管是政府部门的服务组织,企业的服务组织,农民自身的服务组织,均应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运输、贮存、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和协作化。

3.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器,应当建立一套独立于现有商业保险公司之外的政策性保险机构,由财政部门牵头,从国家有关保护农业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中央成立总公司,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分公司,在农村则建立由它指导和管理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投保。

4.有效的农民利益保护体系。当前应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宏观上的政策保护。中央、省、地、县、乡各级政府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人,其保护行为必须具体化、明晰化,宏观政策、具体措施、保护机制、监督体系必须落到实处。二是微观上的保护层次。首先要解决农业产业化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公司不能作为再次剥夺农民利益的实体。其次,农民要有保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发挥协同组合作用,从生产资料购买到农产品上市,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第三,搞好农村社会治安,对于那些勤劳致富的农民应该加以保护,打击那些好逸恶劳、横行乡里的犯罪团伙和个人,让通过产业化先富起来的农民能有充分的人身安全保障。

(二)社会服务体系的基本目标

其基本目标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以形成公平竞争、服务完善、保护有力的社会服务体系。

五、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农业产业化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政府担负的任务是艰巨的。面对来自农业产业化新课题的压力和挑战,政府不能仅仅满足于出台各种政策就万事大吉,重要的是始终如一地加以贯彻落实。政策的有效执行有赖于一系列特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要是:

(一)政府应具备充分的权威和必要的、相当雄厚的财力。也就是说政府有实力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护和财力支持,不会出现因权威不够、财力不济而轻诺寡信,不了了之。

(二)创造政策出台与实施的适宜环境。农业产业化政策涉及农村政策的方方面面,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有不少的联系、交叉。因此,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必须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达成适当的平衡,才能在执行中减少碰撞,摩擦和冲突,以取得预期成效。

(三)农业产业化政策要有针对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要针对不同产品、不同产业制定对应的产业化政策,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政策的制定要详查实情,通盘考虑,在可操作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四)政策制定要做到损益有度、补偿合理。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际执行往往直接牵涉到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损益关系,由于利益主体的分散化和多元化,他们之间的摩擦和相互掣肘,必然会成为政策执行中的强大约束。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的农村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政府选择,应首先考虑维系全省全局的整体利益,同时必须考虑政策执行者的局部利益,统筹兼顾,合理有序地界定其损益关系和补偿关系。

(五)健全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实施农业产业化,绝对不是安排几笔资金就了事的。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控制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差和扭曲。

标签:;  ;  ;  ;  ;  

论农业产业化的政府支持体系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