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畜牧业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促进草原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发展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从政策上进行覆盖范围、实施重点、资金投入和实施手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该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调动了牧民对草原的积极保护和建设推进草原保护体系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功能恢复。
关键词:草原生态;草畜平衡;牧区经济;奖励机制;
草原生态保护的补助奖励机制是最典型的草原建设项目。从我国草地的基本情况出发,通过对我州草地的调查研究。在阐述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机制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作用及影响
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草原畜牧业的促进作用。(1)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品牌树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便定居,加快了优质人工饲料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畜牧业的经营产业化、发展模式化、饲养规模化,利用天然草原的环境建设,树立绿色畜牧产品的品牌。(2)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利于加快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如今,我州草原畜牧业还处于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草原补奖机制虽然减少了牧民可利用草地资源和畜牧数量,却增加了对牧民的奖励补助。不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还使牧民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激励牧民学习先进技术,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使现代科技在草原畜牧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3)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利于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在致力于保护生态的同时也惠及牧民。在禁牧区域,国家实施禁牧补助,在增加牧民补助的前提下,实现了真正的禁牧。在禁牧区域外,草畜平衡奖励鼓励牧民合理放牧,加强了草原生态的人性化保护。牧区教育和牧民知识培训将增加牧民就业机会,拓展了牧民的就业渠道,有效推动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的影响。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作为建设和保护草原生态项目中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贡献颇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对实施当地的牧民的生产和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1)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民生产方式的影响。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是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通过禁牧和草畜平衡等措施解决人畜矛盾。但在这一机制中,也存在不和实际的规定。比如:禁牧区用5年的时间减少牧民的牲畜或实现半舍饲圈养牲畜,这意味着该机制的实施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牧民的生产方式。然而,牧民历来是以游牧经营方式为主的。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后,由于政策要求,禁牧区牧民全年全面禁牧,不但春季不能放牧,秋季也不能放牧,牧民就会面临牲畜没有草料的现实问题,这导致大部分牧民无法适应全年禁牧的饲养方式。因此,全年禁牧虽然对生态环境恢复有积极作用,但在牧民经营方式的转换上存在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2)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民收入及结构的影响。自古以来,牧民以放牧为主,牲畜既是牧民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在牧民收入中,80%以上来自于畜牧业,是牧民的生产生活基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牧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其他收入仅占收入总额的10%左右,其余均为畜牧业家庭收入。但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后,牧民收入浮动较大。影响牧民收入的因素中,又多了政策因素。比如,在实施这一机制的地区,牧民的畜牧业收入减少,而国家发放的政策补贴相对增加。在政策实施的第一轮,牧民的收入有增长的趋势。但以后由于饲养牲畜数量减少,导致牧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3)禁牧区牧民未来的生产生活缺乏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草场退化严重,而国家给予的补贴标准较为合理时,牧民更容易并愿意接受补奖机制。然而,补奖机制要求牧区在3年内完成减畜。这意味着3年后,牧民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方式,否则只能依靠国家补贴维持生活。这就给禁牧区牧民造成一定的生活压力。并且据一些牧民反应,在实施补奖机制的后三四年中,他们的收入增长缓慢或没有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这说明,补奖机制不能缓解牧民所面临的减畜压力,而补助资金又无法解决因减畜造成的收入下降问题,一部分牧民还面临高额购买草料或转产的状况,甚至一部分牧民只能靠补助维持生活。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利于草原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综合考虑了牧区经济发展的全局,改变了以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主要侧重于生态保护、对牧区经济发展全局考虑不足的状况,将有效促进草原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年国家实施的草原保护建设项目,主要侧重于草原的生态保护,项目的建设内容也主要是建设草原围栏实行草场封育,但是草场封育后退出的牲畜如何解决、牧民生活如何安排、牧区经济如何发展等在单一的项目建设内容中没有考虑,造成天然草原的保护与牧区经济的发展脱节。多年来国家在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帐较多,特别在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和牧区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政府一般因财力有限也难有大的作为,因此人工草料地建设不足,饲草料缺乏仍然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广大牧区依然延续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进行草原围栏禁牧,由于禁牧后退牧的牲畜没有足够的饲草料,造成大部分围栏区域的牲畜又转到尚未围栏的草场上放牧,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局部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草原生态环境出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不仅通过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对全部可利用草原进行保护,而且通过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及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的一系列惠牧措施促进牧区经济发展,有利于草原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全民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主要采取工程建设的方式。例如,天然草地退牧还草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草地围栏,可以用来禁牧和休牧,从而实现草地活力和植被的恢复。草原生态保护处于被动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采用经济激励措施,对生活环境恶劣、草原退化严重、不适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补贴。对可以在禁牧区外使用的草原,在核定其合理载畜量,达到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施奖励。同时,对牧区良种牲畜实行补贴,鼓励牧民把品种改良作为减少牲畜数量、减轻草原压力、增加生产收入的有效途径。用经济手段加快牧区畜禽品种改良,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结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由量变质的发展。实现全面的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补贴,努力促进人工草地建设和牧民定居点的结合,加速改革传统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的推广和创新,增加畜牧业和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畜牧业的效率和牧民的收入和增加绿色的草原,天然草地恢复生态功能。这些经济激励措施,如补贴、奖励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可以看到牧民获益,极大地刺激他们愿意保护草原,并让它为牧民自愿禁止放牧和平衡草和牲畜,这有利于提高保护草原生态的民族意识。
总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将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促进牧区和草原畜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提供了机遇。
参考文献:
[1]冯辉.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7.
[2]赵清华,浅析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8.
论文作者:泽斯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牧民论文; 草原论文; 牧区论文; 机制论文; 畜牧业论文; 生态保护论文; 收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