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已成为展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形象窗口。相应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地域性特色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夜景照明能够体现出城市特有的风格,要想做好这方面的设计工作,就必须要考虑地域性因素。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夜景照明规划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LED;夜景照明;光环境;城市照明
引言: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2017年的厦门金砖五国会议、2018年的青岛上合峰会等大事件成为了城市夜景照明建设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夜游经济、特色小镇、“一带一路”、PPP模式等的发展也是城市夜景照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应用规模达到5037亿元,其中景观应用照明达680亿元,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都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随着城市夜景照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在城市照明建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凸显。
1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规划时间比较短,缺乏持续、长远性考虑
基本是项目前期论证时间相对较长,但给施工留出的时间太短,缺少精品意识。如厦门金砖五国会议的夜景照明项目给施工方只留出了45天,要完成近20亿元的项目规模建设,势必对项目的质量会产生一些影响。
1.2“长官意识”比较明显,盲目上马或套用效仿其他城市夜景项目效果
即使有些城市虽然有专家论证,但最终都由领导拍板决定,导致建设效果、区域光环境和城市规划不统一、不协调、不和谐,缺乏整体性。
1.3技术应用千篇一律
这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点光源及大面积建筑多媒体化的应用。城市变舞台,楼宇变电视,现在很多城市都将河、山、江和沿江的景观用灯光打造出来,带来一定程度的城市光污染。
1.4缺乏文化和地域特色
照明建设普遍缺乏城市个性和特色,“点”(点光源)、“线”(线条灯、洗墙灯)、“面”(媒体墙)的大规模、普遍性应用,造成视觉疲劳、“千城一面”的问题,不能凸显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城市景观照明多媒体立面联动是目前常用的手法之一,不仅没有很好地烘托建筑,达到建筑与景观的融洽,也没有突显建筑本身的创意设计,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同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这些问题和隐忧从根源上来说不利于整个行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市夜景照明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重建轻管问题、用电安全问题、节能问题、生态问题、光健康问题、滥用激光灯等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地域性特色发展措施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外,城市景观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以下就对城市夜景照明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在照明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地域性特色,为城市增光添彩。
2.1避免大规模城市夜景照明建设后遗症
以前城市管理部门只是管理职能,没有投入建设,现在都是政府投入。政府一次性投入之后就会存在管养的问题,2~3年后如果出现城市大面积灯失效或坏了没人维护的现象,将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维护资金成本的上升,一旦项目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去跟进维护的话,对城市管理层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政府应为夜景照明设置专款专项,防患于未然,如深圳、青岛、杭州、济南、南京等地已对景观照明后期的电费或维护费用实施补贴,也有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维保企业,避免建设后遗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城市照明建设和管理要长效化、制度化
2016年以来,城市建设以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和青岛上合峰会为契机,加快城市照明尤其是夜景照明建设,夜景照明已成为城市的金名片,夜景旅游蓬勃发展,广大市民也从中受惠。但是,城市照明设施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也对城市照明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夜间环境管理的长效化、制度化成为必然。如杭州、广州、上海、厦门等地制定了城市景观建设细则和管理办法,一方面是为了填补有关空白,完善城市照明制度体系,做到依法依规建设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需要,有利于城市照明的维护和日常运行,保证可持续化。
2.3利好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在国务院提出的五大幸福产业中,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均位列其中,文旅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年业界投资与关注的热点,也将给照明行业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新驱动。随着一批特色小镇的开建,搭上PPP模式的夜景照明成为照明业界的风口,必将推动照明产业新一轮的变革和发展[1]。
2.4夜景照明将凸显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呈现的方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而灯光无疑是最具现代魅力和体现的形式。对于城市夜景照明而言,用好光的前提是了解和表达城市的诉求和文化,适合城市的才是最有特色的。一个城市无法复制的只有文化和历史,夜景照明规划应该是因城而异,在大量有效的调研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整个城市文化元素的提炼,凸显城市文化[2]。上海外滩景观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就获得业界普遍赞誉,体现了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历史文化以及旅游管理等各领域知识的结合,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所沉淀下来的气质。
2.5创新推动夜景照明长远发展
未来的城市夜景照明中,舞台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都开始介入。夜景照明舞台艺术化也已融入市民和游客的喜好和需求,通过文化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艺术与产品的结合,打造互动灯光装置、灯光音乐小品、灯光烟花、3D、4D、5D及大型实景演绎灯光秀等,创新应用新型灯光科技手段,以智慧城市和文化旅游等作为依托进行建设与提升,有利于城市夜景照明长远发展[3]。
2.6标准体系的健全和改革有助于夜景照明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标准改革时期,政府管控的标准被定义为规范,这是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其他标准的编制将逐步放开,鼓励社会力量编制标准[4]。中国照明学会和部分地方照明学会在标准编制方面已有良好的开端,已经编制了若干行业标准,有效促进了夜景照明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和夜景照明质量的提升。
2.7夜景照明的快速发展对设计师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未来夜景照明设计中,设计师一是要注重设计手段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及艺术化的设计手法,让灯光能够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要学会玩数据,设计和经验有关,也和数据分析有关系,设计师要学会用数据来打造新样式,使产品变得更聪明、更有效、更符合设计要求;三是要做好设计管理,要关注项目的运营,一边关注创意、效果和设计要求,一边关注产品、成本和安装;四是要注重跨界融合,照明设计师应和视觉系统工程师、舞美艺术类的设计师一起互动,跨界融合才能做出像杭州G20峰会期间杭州夜景那样夺目的主题灯光秀。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和“一带一路”宏大构想下,在我国城市建设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下,优化夜景照明产业布局,提升品质,发展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已逐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我国政府部门已把目光聚焦在城市建设运营上,将以全局眼光、国际视野、精品意识谋划城市夜景建设的发展蓝图和方向。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景观照明市场,我们相信城市夜景照明中“用光创造价值”的辉煌时期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曹馨,吴云涛,向姮玲.运用地域性城市照明打造城市名片——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J].灯与照明,2018,42(03):37-41.
[2]冯凯,杨艳梅,杨洋,梁峥.传统街区夜景照明中的地域性设计探讨[J].照明工程学报,2015,26(06):63-66+126.
[3]金纹青,都红玉.浅析城市夜景照明地域性研究的必要性[J].信息化建设,2015(12):221.
[4]王学刚,刘辛夷.对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2(05):71-73.
论文作者:宝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城市论文; 夜景论文; 地域性论文; 景观论文; 特色论文; 文化论文; 灯光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