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嵌入式群文阅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嵌入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有益的探索,然而当前的群文阅读存在着“重人文主题的整合,轻语文本体的凸显;重课外文本的引入,轻课内文本的统整”的时弊。 笔者以为,更为有效的群文阅读,其阅读内容应该源于教材单元。“源于”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组合,而是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进行群文阅读的内容建构。 嵌入式群文阅读是源于教材的,是单元整组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嵌入旨在凸显群文与教材内容之间“相关介入”“高度融合”的特点。嵌入式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是借助群文阅读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同构共生,促使单元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从而提升单元整组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如何建构高效的文本群?本文试以人教版五(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加以阐释。 一、寻找适宜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文本群的立足点,也是文本群的生长点。适宜的切入点有助于实现群文阅读目标与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有效契合与对接。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可从单元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的难点与要点这两大方面加以考虑。 1.优化单元目标,整合单元内容 人教版五(上)第三单元是说明文专题,根据编者意图,教学总目标可表述为:阅读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了解科学知识,激发阅读说明文(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材的每项内容在单元中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独特的地位,分项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并提炼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是优化单元目标、整合单元内容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表,不难发现,各项教学内容的目标指向是对教学总目标各有侧重的具体落实,同时各项教学内容的目标指向之间出现了多次重合。这样的重合意味着目标指向所对应的各项内容具有同质性,这为优化和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优化单元目标、整合单元内容是一次以编者意图、教材内容为起点,从宏观到微观再到整体观的游走,是一个从“根据内容落实目标”转化为“根据目标整合相关内容”的过程,可使教学更为简洁、高效,更具整体性。这样的优化与整合为切入点的寻找提供了凭借和依据。 2.关注教学难点,把握教学要点 教学的难点若破解成功,往往会成为教学的亮点。有些教学难点呈潜伏状,常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而这些教学难点有时却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该单元“课外书屋”中推介的科普作品《森林报》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笔者通过与多位教师交谈得知,学生普遍对《森林报》兴趣不大。为深入探究原因,笔者特对读过《森林报》的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结果及综合评析如下。 问卷内容: (1)你喜欢《森林报》吗?为什么? (2)这本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 (3)这本书中你最不喜欢或最不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 (4)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老师有过指导吗?如果有,老师是怎么指导的? 问卷结果: 关于第1个问题,30%的学生直接表示“不喜欢”。表示“喜欢”的学生在说明理由时大部分引用了“官方语言”,即书的简介,少部分学生的理由是喜欢里面介绍的动物或是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很新颖。关于第2个问题,80%的学生所描述的内容都跟动物有关。关于第3个问题,“打猎的内容”“一年——分作十二个月的太阳诗篇”和“关于植物的介绍”分列不喜欢、不感兴趣内容的前三位。关于第4个问题,30%的学生表示老师没有做过指导,30%的学生表示记不清了,40%的学生认为老师做过指导,如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综合评析: 学生对《森林报》兴趣不大为客观事实。不喜欢的原因与该书自身的特点有关,也与教师的指导方式有关。学生对书的形式和对动物的描写感兴趣,这是教学的基点;学生对植物的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不感兴趣,这可作为教学的生发点;学生对“打猎的内容”不感兴趣,鉴于其离学生生活有点远且与当前环保主流相悖,可略而不谈。教师指导方式的改变与教学主旨的凸显有望改变学生对该书的兴趣,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笔者细读《森林报》后发现,若把该书作为群文阅读的切入点,不仅可行,而且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也能在这个切入点上得到延伸、拓展和深化。 如果说关注教学难点重在寻求让群文阅读在单元整组教学中作用最大化的切入点,那么“把握教学要点”则重在帮助检验这个切入点是否能对单元整组教学起到渗透和辐射作用,是否能以群文阅读的姿态形成一个特定的教学场。以《森林报》作为切入点,就课内外阅读而言,既是科普读物的导读与推动,又是说明性文章顺序、结构、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就表达而言,既可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展开,又可以写作练笔的形式深化。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的学习活动,也能起到了解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因此,将《森林报》作为切入点进行群文阅读,能对本单元整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纵深推进的作用。 二、建构高效的文本群 该单元嵌入式群文阅读的整体设计由三个篇章组成:封面、年历、目录,菌菇、洪水、战争。第一篇章的阅读材料是由《森林报》的封面、年历、目录组成的文本群。教学目标定位为:借助封面、年历、目录了解《森林报》的整体框架,把握整本书的要点;通过介绍《森林报》的形式进一步学习说明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第二篇章的阅读材料是由《森林报》中关于菌菇的内容整合的文本群。教学目标定位为:深入文字,感知各种菌菇的特点;品析文字,感悟说明文的表达特征。第三篇章的阅读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森林报》中关于洪水的内容整合所形成的文本群;二是将《森林报》中关于树木种间战争(共六场)的内容整合所形成的文本群。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指向情节的阅读,在猜测、想象、评论等思维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科普读物的兴趣;通过指向情节的阅读,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的表达特点;通过写简报、简评,进一步锻炼在说明性文章中抓要点的阅读能力。 如果说寻找适宜的切入点是在寻找嵌入式群文阅读的最佳起点,那么建构高效的文本群则是为了开拓可供嵌入式群文阅读延展的最佳空间。建构高效文本群的过程也是嵌入式群文阅读目标、内容和形式全面生成并具体落实的过程。试结合该单元嵌入式群文阅读的整体设计加以具体阐释。 1.目标:立足切入点,回应整组教学总目标 综观三个篇章的教学目标,能清晰地发现该群文阅读是从把握结构、品味语言、激发兴趣三个维度对整组教学总目标做出积极回应的。 把握结构这一维度在具体目标上最典型的体现是“了解《森林报》的整体框架,把握整本书的要点”。而“进一步学习说明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方法”“实践在说明性文章中抓要点的阅读能力”是在此基础上的纵深推进。品味语言这一维度下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第二篇章,具体包括感知各种菌菇的特点、感悟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等。激发兴趣这一维度下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最富教学张力的第三篇章,猜测、想象、评论等思维活动在目标的达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内容:立足切入点,面向内容建构各层面 内容建构的层面从大处着眼,包括阅读和表达两大方面;从小处着手,又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其中与课内阅读相契合的层面,内容的组织可更侧重于体现对说明性文章顺序、结构、方法的了解与初步习得;与课外阅读相契合的层面,内容的选择可更侧重于体现科普读物的导读与推动。另外,“了解科普知识,激发科普兴趣”对于任何一个层面的内容来讲,都是一个基础性的背景,既是各个内容演绎的起点,也是各个内容演绎的终点。 三个篇章的内容:封面和目录就像整本书的支架,年历是对这一支架的补充说明。学生从封面获得了很多信息,从目录发现了很多规律。教师先引导学生在目录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猜想和印证,进而了解具体内容;再指导学生从封面、目录、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对《森林报》进行介绍。这一过程,既是对《森林报》这一教材推荐科普读物的导读,又是对本组整体教学目标的跟进。作品对菌菇的描述随季节散落于字里行间,因而学生自主阅读时未能予以关注,也没留下较深的印象。当教师呈现出整合后的菌菇内容时,学生发现作者笔下的菌菇也是森林中的主角之一,作者对它们的观察是如此细致,对它们的描述是如此清晰,而这样的发现源于在教师引领下对语言文字的深入品析。“洪水”与“战争”的内容是指向情节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从问卷可知,在学生自主阅读的经验中,他们普遍认为《森林报》算不上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但对本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对这两项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了阅读整本书的热情。而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没有关注到“洪水”这一自然现象能让森林一度陷入慌乱和狼狈,没有意识到树种之间的“战争”是如此浩繁、激烈和漫长。 3.形式:立足切入点,关注阅读实践多角度 三个篇章具体的教学是通过多种形式展开的。就阅读实践的模式而言,有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有品析语言、细节的精读,有关注情节、脉络的略读。就阅读实践的价值追求而言,有以“爱读、会读”为核心的引领,也有以“会说、能写”为目标的尝试。比如,第二篇章中通过“如果你正带着爸爸妈妈参观森林,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这些菌菇”这一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而真实的口头表达的情境:“虚拟”指的是参观森林介绍菌菇,“真实”指的是讲给父母听。教师将这一环节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请家长听完孩子的介绍后做书面回复或点评。因此,这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而延展至亲子共读的层面。又比如,第三篇章中关于“洪水”的教学流程是:先自读“树木种间战争”,然后小组学习,每人选一场战争写一份200字左右的战况简报并进行组内交流,最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写下对整场战争简短的评论。从“战况简报”到“战争评论”,这一过程正是在读的基础上,从说到写的一次自觉践行。嵌入式组文本阅读实例_森林报论文
嵌入式组文本阅读实例_森林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