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在西藏的实践研究论文_郑毅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在西藏的实践研究论文_郑毅

郑毅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250000)

摘 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扶贫开发的指导性思想,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的目的是精准脱贫。由于特殊的区情,西藏的精准扶贫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关系是民族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我国国家发展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

关键词:精准扶贫;西藏;民族关系;民族问题

一、 精准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讲话可以看作是“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发展的一个轨迹。

二、 西藏的特殊区情分析

1.西藏地处民族地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包括藏族在内的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一个以藏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五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区之一。在西藏自治区,除藏族外,还有汉、回、门巴、珞巴、纳西、怒、独龙等十几个民族同胞世代居住,并建立有门巴、珞巴、纳西等民族乡。

2.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原因,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迟滞不前。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第十条明确指出: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由此,这十四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绝大多数连片地区在本省都是区域性的,唯一一个升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是西藏。西藏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大集中大分布”、区域性贫困与零星分散型贫困并存的特征。②西藏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14个主战场之一,西藏的扶贫开发在全国扶贫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3.西藏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

(1)土地资源。西藏自治区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万公顷,耕地面积达36万公顷。但土地利用率低,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0.71%,可利用潜力很大。(2)动植物资源。西藏是个巨大的动植物王国,目前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6400多种。(3)矿产资源。西藏目前已发现的矿产逾10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6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云母、砷等11种。(4)能源资源。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5)旅游资源。西藏地理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精准扶贫政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次部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同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攻坚期。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2.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乎我国发展的全局

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攻坚期,2020年,在我们建党100周年时要实现“两个百年”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③在这样的背景下西藏的精准脱贫工作意义尤为重大。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相对于全国而言,西藏经济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必然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最大短板。可以说西藏地区不能完成脱贫工作,我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西藏的精准扶贫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精准扶贫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实现民族平等是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也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关系问题上认为,世界上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的指导性思想,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涉藏工作政策。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政策在文化与生态的发展方面体现了民族平等。

2.精准扶贫坚持了民族团结的原则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命运,因此民族团结成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又一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现象的存在就会伴随民族问题问题出现。④民族问题则是影响民族关系最重要的因素西藏的精准扶贫必然能使西藏实现脱贫发展的目标,民族问题必然会逐步消失,民族团结的局面必将更加牢固。

3.精准扶贫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精准扶贫政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的,西藏的精准扶贫对于西藏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国家的宏观角度看,西藏的贫困问题是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最大短板,身处民族地区的西藏如果实现不了全部脱贫,全国的全面小康就实现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说明中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五、西藏的精准扶贫巩固和发展了新型民族关系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政策在西藏的实践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所要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民族论坛》2016年第2期。

②王祥:《西藏旅游扶贫,路在何方?》,《旅游纵览》2015年12期。

③许尔君,袁凤香:《中国梦视域下的精准扶贫》,《邓小平研究》2016年05期。

④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第303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郑毅(1991.11-),男,山东省齐河县人,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治藏方略

论文作者:郑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在西藏的实践研究论文_郑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