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赵静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赵静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九原供电分局 内蒙包头 014060)

摘要:针对智能电网环境的基本特点,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先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再研究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基本结构,得出构建客户知识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结论。

关键词:智能;电网;环境;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

一、电力营销概念

随着智能化电力的发展,电力营销也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和服务模式,不断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同时将管理的效率进行提高,在新形势下努力开展具有智能化特征的营销体系,积极实现电力营销系统改革。电力营销从概念上来说是让电力企业直接面对客户,通过自身的技术营销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让客户充分体会到电力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在电力营销改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电气的特殊地位,它所带有的社会性和政策性,是促进整个电力继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电力营销客户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

智能化的负荷管理与控制可以理想地完成自动计量、电力制定、分布式上网监控等实时应用功能,为客户知识的交互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双向通信,供电企业可以自动采集用户数据,掌握用户负荷需求情况,深入挖掘用户用电模式,预测销售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制定多样化的可选用电服务方案,并将信息传达给用户,激励用户主动参与到需求响应中来,平衡电力供需;用户则可通过在负荷终端设置参数选择最优用电方案,整合信息化家电使用时间和频率,积极响应售电市场的变化,使互动营销成为可能。本文提出的智能化客户负荷管控体系构架如图3所示。

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起始于用户数据收集,经过对数据的传输以及整理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然后进行控制效果反馈,最终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该体系中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负荷控制、需求响应4个子模块,各模块在功能上独立,通过信息流动相互支持,以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为目标。

从其功能的实现方式及其功能效果上看,相比于传统的负荷控制系统,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在以下4个方面实现了优化:①智能化用电监测。智能监测功能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用电检测,其有效地将用户与供电企业通过终端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联系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实现了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管控的智能化,提高了用户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②智能化数据通信。借助智能通信系统,供电企业可及时了解到用户用电信息(实际用电量、预测电量、电价政策、用电建议等),并将相关用电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通信方式传达给用户。同时,用户也能够利用通信网络随时查询历史用电数据(包括数据形式、负荷曲线形式等)。该项功能充分体现了用户与供电企业的信息交互,相比于传统管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直接改善了负控措施实施的效率。③智能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甄别和数据管理两方面主要功能。从数据甄别到数据管理都是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进行,借助电子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处理,不再是传统人工数据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更高,逻辑性更强,整体性更完备,为智能负荷管控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④智能化负荷控制。作为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的核心部分,智能负控功能的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核实上报的各种用电信息,利用智能分析(主要是功能性软件),自动控制技术,并借助智能通信,将有效信息传达给负控终端,来达到改善负荷质量的目的,极大地缩短了传统负控方式所产生的负控时间延迟,降低了控制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的分析

3.1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的管理智能化系统

在智能电网环境的影响下,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电力企业而言,需要在建设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过程中实现客户知识管理的智能化,即在终端计量装置与相关统计、分析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客户知识的采集、更新、共享等,最终对电力营销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在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客户知识管理模块与相应的信息中枢依靠多种形式得到连接,从当前相关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来看,其中主要可划分为客户信息知识、客户操作知识与隐藏知识两个方面,要求相关人员能在充分掌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社会属性、客户负荷水平、客户信用等级等诸多信息,最终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而在电力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同操作操作模块从电力客户知识库中自动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在多种模块的印象下通过运算与评价,生成相应的报告,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

3.2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体系

在营销过程中,风险管理始终是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体系,能够对客户知识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数据资料,包括客户信用报告、预测客户欠费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漏电风险等,通过多种数据,相关单位能够不断的改善客户的信用水平,最终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一般而言,典型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般在构建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中,主要从客户信用风险、信用等级评价、风险内容决策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一体化的企业信息模式,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实现客户知识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共享,最终强化电力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①预警客户信用风险。由于传统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缺乏对电力风险内容的控制,所开展的管理大部分也属于事后处理,难以全面弥补电力企业的损失。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通过预警客户信用风险信息,能够对用户的相关行为进行预测,判断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存在产生风险行为的举措,并进行相应的控制。通过处理,客户拖欠电费、偷电等行为得到控制,保证了电力企业的效益。②评级客户信用等级。在传统管理中,评价客户信用等级缺乏必要的人机结合,再加之人机结合客户信息存在量大的特点,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在智能电网影响下,电力企业能够更好的评估客户风险内容,有助于完善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为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奠定基础。③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主要根据客户与电力企业的长期合作而开展的一种决策现象,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水平而实施差异化管理,循序渐进的引导客户不断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使客户能更好的与电力企业进行合作,最终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也涵盖了对风险控制的内容。例如,在某一客户发生失信行为时,通过客户信用风险决策能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估,避免企业承受二次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稳定提高,人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工作比以往面对的问题也更加繁杂。对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层要不断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自动化营销程度,深挖潜能,提高效益,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对外服务能力。促进电力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子奇,屠佳晔.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策略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163-164.

[2]李未.论当前形势下的供电服务与电力营销趋势.清华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012(23).

[3]邓志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和性能调整.江西电力,2013(22):45.

[4]张腊根,韩慧,赵文.浅析智能电网环境下的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科学之友,2011(36).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研究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