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要与时俱进_莫斯科大学论文

新闻教育要与时俱进_莫斯科大学论文

新闻教育应当与日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俱进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6年2月5日,本文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贾乐蓉副教授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采访了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系主任瓦尔塔诺娃教授,向她了解了俄罗斯新闻教育方面的情况。值此中俄媒体交流年之际,无疑会对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对俄罗斯新闻教育的了解有所助益。

      贾:瓦尔塔诺娃教授,您好!您是从2007年开始担任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系主任一职的,从那时起,甚至更早,我们就已经处于一个与我以前上学时不同的环境中(注:贾乐蓉于2000-2003年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博士学位),学界业界都在谈论媒体融合,它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环境。莫大新闻系如何回应这种挑战,在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方面,以及教师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

      瓦: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个本质性的变化。首先,的确,新媒体的发展水平提高了,新媒体成了劳动市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许多毕业生都去了新媒体。他们直接从新的数字媒体开始工作。这需要我们发展学生的新的技术技能,他们要会使用最多的技术用于创建新闻产品,会针对各种平台创建新闻产品,因此,在技术方面强烈地改变了。第二个重要的变化是,俄罗斯的新闻教育完全地转向了博洛尼亚的两级体系——学士和硕士。由于转向这种体系,我们彻底地改变了学士和硕士的教学计划,今天,在本科层面,我们培养具有基础的记者技能——生产新闻和一定的分析能力——的人才,即好的报道者,而硕士生班培养解决更高的和更复杂问题的人才,例如,深度专题方面的新闻记者、管理人才,或者新闻分析人才。可以说,我们在增补形成数字革命要求的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同时形成培养新闻记者的两级体系(以前俄罗斯的体制是专家和研究生制,在校学习五年获得专家称号,在俄罗斯之外的国家被承认为硕士学位,而研究生班学制为三年,在俄罗斯之外的国家被承认为博士,经过现在的改革,俄罗斯的大学教育改为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以前的研究生班仍然保留,合格毕业者取得博士学位——贾乐蓉补记)。

      贾:那么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

      瓦:今天,在大学里,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主体。当然,总体上教师不应在技术技能方面低于学生的中等水平。但是我们有基础学科,它们对我们新闻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础课程,例如,俄语、文学理论、新闻理论、俄罗斯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所有这些课程与历史、政治学、经济、法律一起,共同组成基础学科,在这方面,由于技术渗透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因此这些学科的教师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当然,对于许多学科来说,教师的技术技能需要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为教师举办各种提高技能的讲座的办法。2016年1月,我们进行了在线媒体出版编辑的讲习班。我们的教师连续五天学习了关于新的移动平台发展新趋势、创办数字内容、与社交媒体受众交流的课程,还自己做了在线报纸,并展示它们。我们对于提高教师技能的态度是,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水平,但是由于所教授的课程不同,手段可以不同。例如,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师来说,最好的提高水平的方式,我们认为是参加会议,提交报告,特别是如果这些报告是经过评议的,特别是国际会议,这可以提高他们的水平。他们可以了解外国的经验、外国的理论,与外国同行讨论俄罗斯的经验。

      贾:能否请您谈谈跨学科对于新闻教育的影响?跨学科对于新闻教育的意义现在更加重要了。例如,中国的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的学生前两年在不同的系上课,最后两年才回到新闻学院学习。不知在这方面,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经验是怎样的?

      瓦:我们莫大也有跨系课程,但与中国不太一样的是,我们的学生是在上二、三、四年级的时候去其他系选修外系课程。学生们应当在毕业前在新闻系之外选四门课。这些课被称作跨系课程,所有系都开设。我们的学生非常需要这些课,例如,可以是数学、物理、语言学或生物。暂时我们系学生的主要课程还是在本系。为了补充跨系课程,我们还在四年级开设跨教研室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产业方向,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产业平台的运作,例如,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摄影、第二个专业方向是题材方面的,例如政治、商业、体育、时尚与生活方式、音乐等。顺便说一下,新闻系为其他系学生开设的跨系课程很受欢迎,有很多外系的学生来选课。今年春季我们要开设的“科学新闻学”课程是关于如何进行科学题材的新闻报道的。这门课在我们莫斯科大学的受欢迎程度占全部跨系课程的第二名,仅次于经济类课程。这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贾:我在莫大新闻系网站上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2014年,俄罗斯的通讯与大众传播部发布了一个“为传媒产业培养本科生的一百家大学”的排行榜,根据企业主的意见,莫斯科大学占据了这个排行榜的第一名,并且其分数远远超过位居第二的圣彼得堡大学。关于贵系得到这样的评价,您怎样看?

      瓦: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来自传媒市场的企业主的评价。我想,他们这样评价我们的毕业生,是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同时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我觉得,这是公正的结果。因为新闻系有深厚的培养新闻人才的传统,我们这里工作着许多知名的教授,如扎苏尔斯基教授、叶辛教授、索尔加尼克教授……另外,这也影响到我们吸引业界人士来系授课,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业界领袖、新闻界与媒体产业明星为学生授课或同他们见面。因此,我想,这种补充会帮助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取得平衡。我们不反对学术,不反对基础知识,可能有些新闻院系认为,新闻是实践工作,记者应当会写,找事实,会两三种技术,呈现事实就足够了。对此我们不同意。我相信,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

      贾:能具体地谈谈你们系的传统吗?

      瓦:我们主要的传统是——深厚的、不可分离的与俄国文学、与俄语的联系,那种联系帮助我们的新闻业保留最好的本民族的特点,在人文科学中,正是语言、文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第二个传统是,尊重外国的经验,尊重和了解别国的经验,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然采用别国的经验,但一定要知道它。这是自我们系第一代创始人开始就确立的传统,它非常重要,它是国际化的传统。这既是我们学术的,也是我们教育的传统。第三个是与时俱进。这也是传统,这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闻系总是引进那些新闻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1953年创办了新闻系,当出现了当时的新媒体——电视后,我们很快开始研究电视,而不只研究报刊,之后又发展起了研究受众的社会学,新闻系马上设立社会学方向的课程,也是与时俱进,现在,我们引进技术课程也是这一传统的延续。这一传统使新闻系不只追踪趋势,引导趋势,甚至有时还要超越趋势。

      贾:2013年4月,我和雷跃捷教授一起访问了贵系,当时我记得您提到,莫大新闻系是东欧最好的七个新闻系之一,可否请您简单谈谈国际层面上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特色?

      瓦:我们在学术的国际化过程中是比较严谨的。我觉得,在国际层面上,我们是一个在理论上持有本土态度的强学派。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研究西方的经验,但我们致力于发展从俄罗斯自己的特点出发的新闻学与媒介理论,西方和东方对此都很感兴趣。在国际层面上,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发展与世界各地区的平衡关系,我们对把中国作为合作伙伴非常有兴趣。我们积极参与了关于金砖国家的研究(这里指的“Mapping BRICS media”课题——贾乐蓉补记)。这很重要。当然,我们首先是与欧洲的大学有非常好的交流关系。这是两级的交流,不只是我们的学生去欧洲学习,也有欧洲的学生来我们这里。两级交流中既有学生层面,也包括教师层面。这也是我们在国际化方面的特点。

      贾:那么,请您谈谈俄罗斯新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瓦:我想,我们是不同于欧洲和美国的新闻教育体系的,我不是那么好地了解中国的情况,但比较了解欧洲和美国的新闻教育的情况。我们是奠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我们给学生提供很多基础课程,但我们并不封闭,我想,我们的特点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平衡。我们不单重视实践,但我们也不只局限于理论。

      贾:这是莫大新闻系的特点呢?还是总体上俄罗斯新闻教育的特点?

      瓦:总体上,在俄罗斯,人们对待新闻业是非常苛求的,非常关注它。可以说,这是俄罗斯新闻教育体系的特点,总是既依赖于基础,又依赖于实践,也就是技术方面。可能不是所有的新闻系都能做得那么好,但大多数俄罗斯新闻系的立场是,新闻业是实践性的和创造性的职业,这个创造性的职业要求非常多的个人态度和原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未来的记者开阔视野和发展职业的创造原则。

      贾: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您个人的。我知道,您在俄罗斯学术界以及国际学术界都非常活跃,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与诸多专著,那么,您个人怎样平衡行政工作与学术工作之间的关系?

      瓦:当然,行政事务,特别是改革时期会占据非常多的时间。但今天研究媒体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是实际地研究社会发展的动态。媒介非常密切地介入了社会生活,一方面,它们反映社会过程;另一方面,它们塑造社会进程。我认为,不可能在不做学术研究的情况下制定最好的俄罗斯新闻系的发展战略。当然,我分配给学术的时间少于我所希望的,但我总是努力这样做。否则,不会有新闻系的发展,也不会有教学的发展,而我喜欢给学生们讲课。因此,我非常困难地,尽管是不太好地结合了两者,尽管总是有deadline,总是会有延迟,但我总是非常努力地要了解学术界的情况,并且开展各种研究。当然,作为行政负责人,我可以组织集体的研究,可以不只是做个人的研究。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很大的项目,是我们一年半前开始的,关于研究媒介产业的人员如何从总体上看待未来媒体的发展,我们做了一百多个访谈,将来要出专著。非常欢迎你到时候来参加新书的发布。

      贾: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相信和您的谈话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工作者也会很有启发。

标签:;  ;  ;  

新闻教育要与时俱进_莫斯科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