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期刊的多媒体发展与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多媒体论文,应对策略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产业的期刊,目前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意义上的期刊,就是我们大家习以为常的那种纸质媒介,白纸印上黑字,定期出版,批发零售——现在还是我们期刊界的主要形态。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科技新时代的到来,已经引发了传媒业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媒体的多样性上。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所习见的白纸黑字式期刊,还可以有其他多样的发展可能。至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现成媒体有:一,文字;二,图像;三,声音;四,音乐;五,动画;六,影像。已用媒体和可用媒体间的巨大反差,我们似乎没有过多地考虑。我们只是利用了文字和图片这两种主要形式。
仅这文字与图片,我们利用得怎么样呢?
有人会说,我们现有的期刊中也有文字,不错,那文字都是死的文字,你要找到某一篇文章,你先得找到这份杂志的全部合订本,再把每一年度的总目录(如果有的话)全部过一遍,否则,你根本无法与那过去时代的文章再见面。再比如,你如果只知道文章作者的名字,找起来就更麻烦。现有期刊提供的检索方式中,作者通常不是首先选取的方式。至于你只想通过关键词来查找,那就更有望洋兴叹之感慨。一般科技期刊如此,面对大众娱乐与文化生活类杂志时,困难尤其巨大。以上种种困难对于只是在一般资料室查阅的人而言,感觉很明显,大图书馆里情形可能略有改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有人会说,我们现有的期刊中也有图像,不错,但那图像是死的,只能称为图片。死的图片定格了某个对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明白无误,确凿无遗,但你若想再看看它旁边哪怕再宽一个毫米的东西,也是徒劳的努力。对于想从一份杂志中尽可能多索取资讯的读者而言,这样精致精巧准确的图片,无疑有着很大的不足。我们无法满足读者的这些不能说是过分的需要。
有人会说,我们现有的期刊中也有声音,也有音乐,也有动画,有的杂志干脆就是卡通杂志。但是,它们都是死的,必须有人把文字念出来,必须有人把乐谱唱出来。所以说,声音音乐动画等,都是我们现有杂志的缺项。至于影像,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一幅幅静态的连环画它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叙述一个事件,毕竟它是死的,它没有任何的活动与动感,我们对于杂志的阅读,总是限定于一个静态的意义上。现有杂志的格式,其读者即便到了下个世纪,至少也还得是认得3500个常用汉字的小知识分子,至于时间紧张眼睛不得空闲的人,那是铁定得排除在杂志读者范围之外的。时代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可能,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努力目标,如果我们不重视期刊产业的多媒体发展,我们的期刊将在下个世纪远远落后于其他媒体并被相当数量的潜在读者所抛弃。
在关于未来图书形态的探讨中,台湾明日工作室的创办者温世仁先生提出了儿个新的概念:易读书,漫画书,有声书,影像书,电脑书,网络书。“易读书”好理解,那就是把书的知性与理性长处保留下来,但是必须同时彻底革新书的形式,把它的体积缩回去,把它的体重降下来,加大字号,行距扩大,故事增加,图片丰富,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浅显易读易懂。“漫画书”的概念,想必是从近些年来日本、台湾书业是的实践而来,刊高书低且漫画书日益走俏。温先生从事书业且有了相当的年纪,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总觉得还是蔡志忠的漫画来得便捷快当,这现象恐怕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另外,还有一些给孩子看的东西,文字没法完全表达的意念,最后还得请出漫画来帮助。这是事实。全世界读书人口密度最高的日本,其国民对于漫画的酷嗜,不能视为个别的现象忽略不计。“有声书”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习见的仍是那种一本书若干盘(有时多到十几盘磁带)的有声书,这对于那些工作流动性强的人而言,是极为不便的选择。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用CD,这样的媒体对于图书的流通书架占用读者使用等等都会有极大的方便与节省,只要CD能有书那么大的发行量,其价格不会比书贵多少。或者,竟比纸质书便宜。“影像书”,指的是VCD、DVD之类,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生活实用类书(烹饪、裁剪、拳术、太极拳等等)都已采用了这种方式,且有相当火爆的销势,未来的图书如何借用新技术革新的成果发展自己,实属应重点考虑之事。“电脑书”,纸张书加上IC卡,就是一本电子书。把CD-ROM、DVD-ROM引进传统图书,既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也可以增加纸质书的附加价值。电脑书跟影像书最大的差别,是它可以互动,这是可以更为充分地调动读者的积极性的,它使学习不再是被动的等待与书本对人的耳提面命,它要求读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注意力。我们已经看到的科普顿百科全书光盘版,就把许多问题交给读者自己去设计去查找,电脑书的优势已见充分应用。“网络书”,这是一种未来的图书形式,但是不大会取代纸质媒介的书刊,它根本就不需要存在于读者的案头,你只要登上网络,就可以方便地取来阅读,有了需要,再通过其他不违版权的方式下载来使用。
温世仁先生对于未来图书形态的界说未必是最全面最权威的,但是他至少提醒我们,市场上已然有了以上各种“书”的试验本。作为在传媒界速度弱于广播电视电台却又远远快于图书的杂志业,我们不能不对明天杂志的多媒体形态展开研究并及早拿出对策。
媒介对于读者的争夺战,从来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读者的时间为最终目的。一份杂志只让读者对你行注目礼,那你连最起码的销售利润都拿不到;杂志被读者购买却又仅仅在三两个小时内就阅读完毕扔掉,那么你给读者的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世相扫描;杂志只有为读者预订、阅读并传阅、收藏,杂志的意义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仅仅是杂志所刊登的那些文章得以保存,还有杂志广告客户的投入。把文章卖给读者——有留存价值;把广告版面卖给客户——确有长效,这才是上乘而长远的办刊思路。把多媒体方式逐步引入期刊业,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两重目的。具体行动上,大致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我们可以把以往出版的杂志制成光盘,这种光盘仅限于纸质本的全部文字、图片,以整理过去为目标,以方便读者购藏检索为目的,不着眼于增加新的内容。第二步,借鉴一些大型图书的做法,把纸质杂志的内容全部搬到光盘上去——这部分内容对于光盘而言,有点像瘦人穿肥衣——不相称,不经济。那么,再充分利用纸质杂志原有的采写、编辑、摄影、广告、制作人员,把原纸质媒体不能表现或不方便表现的部分转到光盘上去,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国庆节专号杂志的光盘版里把杂志自己拍摄的北京风光、天安门游行场面、三军威仪、共和国五十年经济发展对比等等内容补充进去,形式又是最生动鲜活的全景展示。我们至少还可以大量增加杂志的广告容量,以前十几个广告可能把杂志撑得很臃肿,光盘则不仅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要广而告之的内容,而且所占地盘很经济。将来也可能有一些新潮的面向大众的杂志会为他们日益增多的稿件发愁,为读者的分流而动心思,这样,第三步就可以走了:围绕、依托纸质杂志,相应地开发较多合于杂志宗旨却又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新内容,大大扩充杂志的表现力与信息容量,光盘版成为纸质杂志之后杂志社新的效益生长点,成为独立的有合法生存权的生命个体,推动整个杂志社的效益最大化发展。
杂志业的多媒体发展,从目前而言,还是应当着眼于扩充杂志本身的内涵,加大自身的吸引力以期取得更多读者的支持。现在有不少杂志上了网,供人们浏览阅读;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一碟汇百家,方便很多。但是这些方式,都还有其不尽如人意处。最明显的问题是,这种把期刊原本内容全部无遗地移植于光盘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充分发挥光盘版的作用。比如把20年《读书》杂志制成一份三张光盘的电子版本,只是得到了检索的方便,其余的文字还是文字,图片还是图片,僵死的东西居多。
对于大多数学术性较强的杂志,尤其是着眼于总结过去式的出光盘,当然可以这样侧重强化检索功能,务求一盘打尽。对于未来的大众生活杂志与文化综合类期刊来讲,只这样做就未必妥当。涉足光盘版,就得从如下方面通盘考虑。
要增加声音与背景音乐。综合类杂志中那些精美的散文,很上口的篇章,就当选择好播音员来朗读它们并制在光盘上,或者只出现朗读的情景并不出现文本。音乐电视有了,且很受欢迎;电视散文自有其一片天地,观众也不少,媒体的交合利用,可见一斑。如果这样做,《故事会》杂志的读者还可能增加很大一部分,因为故事本来就是以民间语言文字为基础、创作与表演并重的一种大众自娱方式,白纸黑字印成书的万荣笑话就不如口头讲述更让人会心发笑。背景音乐的利用,不只是为了消乏解困,它也是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体会内涵强化光盘作品民族风格与特色的重要手段,精品光盘的制作,其背景音乐必然要引人专业人士的创作来相助。
要增加图像与人机互动。时装杂志在推出那些五光十色的时髦新装纸质版时,还应当由杂志社自己约请人组织模特表演队演出,并把表演的场景摄影转制在光盘上,这就可以“让你一次看个够”且分外真切。如果再加入新的制作手段,读者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嗜好来给模特儿穿衣戴帽,电脑还可以现场评出分来;那对于读者学习借鉴的意义就更其全面;知识性强的杂志,要设计问题让读者自问自答电脑评判给分,增强娱乐性与趣味性。至于重大体育比赛,重大国际活动,重大国内政治活动,包括即将到来的千禧年庆祝等等,我们的时事政治杂志必然要给予报道并拍摄很多的镜头场面,如果把这些活动的现场影像制入光盘版,可以在省去很多很多文字的同时,大大丰富杂志的表现力,读者阅读的真切感与快感也会增加很多。
要扩充新的内容。只要在杂志的报道范围内,光盘版的内容可以大大多于文字版的内容。事实上,光盘的包容量要大得多,关键看杂志社为读者准备了多少具有信息价值的背景资料。比如关于中国万里长城的介绍,同是百科全书,一家用的是死板的图片配上一段文字,我们只看到了长城的一小截,另一家使用了环周影像,鼠标一点,你仿若置身长城顶旋转360度举目四望,那现场感如用文字描述总觉语言不敷使用。如果某期杂志刊发了某个作家的新力作,那么光盘上就可以连带把这个作家的背景资料全部录入以供读者查验。方便快捷知识丰富信息全面当是光盘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所述只是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方面。面对电视机、VCD机、电脑前长大的新一代读者,未来杂志的表现手段必然要朝多元化方面发展才能以其全新的面貌抓住新的读者群体。技术的进步自然能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对于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期刊出版业而言,其壮大的根基仍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不是惟一重要的;但是,技术可以改变观念,形式可以制约内容,文明对于文化的促动也是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努力适应技术发展,在期刊的多媒体出版方面力着先鞭,还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