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烨 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中学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的三所学校:家庭是第一所,培养道德;学校是第二所,培养知识;社会是第三所,培训生存技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家长是主责,学校第二,社会第三。现今社会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完全责成为老师,扮演保姆、保安、保养的角色。中国古时候有很多教育典故,如“孟母三迁”、”孟母断织”、“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都是讲家长如何从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孩子成长的故事。
教育要学会反思。我所工作的渡马镇中学,2010年在县城学校还未办重点班以前,从渡马镇中学升入高中后毕业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有几百人,有的考入了“985”工程院校,也有的考入了“211”工程院校,考入二本以下院校的更是数不胜数。自县城初中开办了重点班后,小学升初中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进城读重点班后,优秀生的流失造成考试成绩的不均衡,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凡是达到考取重点班条件但是又留在渡马镇中学继续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基本上考取民中,高中毕业后也都能考取国家重点大学院校,这个问题值得家长深思,值得主管教育的领导深思。举例说明,刘兆富、陈雷、刘兵、刘鹏飞都是渡马中学培养考取天柱民中的县高考状元,高考结束后刘兆富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陈雷同学被北京航空大学录取、刘兵同学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等等,个中原因究竟在哪里,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的思想,家庭的教育。本地教师罗安平老师的家庭教育可以成为渡马教育的典范,罗老师的大儿子罗念龙考取了清华大学,其他的孩子也都考取不同的高校,除大儿子罗念龙在小学的时候就表现的成绩优异连跳几级直接进入民中读初中以外,其他几个孩子都是就读于渡马中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成才很多因素都取决于父母品德影响,家长的品德教育是儿女成才的基础。罗安平老师说:“是龙到哪里都显灵!是牛拉到北京还是牛,不会变马!”,话虽说的朴实,其实蕴含了非常明白的道理。罗老师一生辛苦,曾经身为民办教师的他收入微薄,而他的孩子们最后都有很出息,罗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儿女们的心田,他们慬得父亲那双手的力量和肩的伟大,罗老师严格的言传身教熏陶了他的子女,才有大儿子考取清华、其他两个孩子考学后走出了农门,最后又投身于教育行业回报社会的成绩。还有本地的退伍军人陈光云,他身残志不残,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培养出了一对好儿女,陈光云的大儿子陈雷考取了北京航空大学,女儿考取了株洲医学院,他经常教育孩子说:”读书要靠你们自己努力,环境是次要的,要有恒心有毅力,成绩就会很优秀,没有恒心毅力到哪里读书都等于零!"家长的教育观不同,儿女的学习态度,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会不同!
现在的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给孩子买电脑买手机,急于求成培养孩子成才,可惜的是孩子的新鲜感和依赖感太强烈了,偏离了家长给他们买电子产品的初衷。最终看来家长给他们的不仅不是智慧投资,无形中还助长了孩子们的厌学思想。在渡马镇就有几个明显的例子,有几个学生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可是升入初中学校后渐渐学会了上网,开始旷课,厌学情绪高涨,整天不思进取,最后成绩一落千丈严重到无法继续就读而被迫转回原校的结局。这样的情况鲜有存在,在虚荣心和自尊心的始作俑下,学生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教育产生分歧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有的学生认为在好的学校上学就很满足很有面子,在一般普通的学校就读就很自卑觉得抬不起头。这种心理状况下使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升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达成和谐统一,为了严格制约学生行为约束其学习,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上一些“教育协议”,以此来给学生施加压力,这种强迫式学习的压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论文作者:杨烨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家庭教育论文; 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都是论文; 老师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