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与长期福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利论文,土地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目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多种问题,其中,农村经济如何实现现代化以促进农村人口尽快富裕和推动总体经济增长成为重要社会发展问题。这种情况下,很多学者提出农村土地确权并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农村土地,是保护农民利益和改进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以及促进增长的好办法。这种办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真正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是不是真正能够促进社会总体公平和提高总体发展效率呢? 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的确存在大量被地方政府低价征用等问题,为此,有关管理部门也推行了一些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希望寻找比较可行的办法。推行试点得到经验,再上升为理论,然后再用于指导实践,这是科学的思路和必要的过程。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很好的相关理论的建立,一些学者就呼吁推动农地确权流转进程,本文作者对此深感担忧。可以说,这是涉及到整个国家未来道路方向性的大问题。故此,我们试做一个理论模型推演,想看看怎样的方案才是真正有利的、正确的国民有益的选择。 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本质上涉及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形式问题。当然研究农村土地问题还涉及很多很多方面,但这是最本质最要紧的问题,本文并不仅限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对长期发展影响和公平性问题的研究,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当前各地正在试行的几种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分析。这样的研究是探索性的,我们寄希望与学者们共同深入展开讨论,以使问题越辩越明,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可靠参考。 关于财产所有制形式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老问题,传统的认识倾向于认为:私有制促进效率,公有制的绝对平均抑制发展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增长。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具有财产权保护制度的私有制经济要优于公有制经济。但最近的一些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基于近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对传统认识的质疑。例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论》成为当前这方面思想的最热门的代表作之一。皮克迪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他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现象。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皮克迪书中对过去300年来的工资财富做了详尽探究,列出了有关多国的大量收入分配数据,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资本的人的财富翻了7番,是开始的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只会比100年前大8倍。虽然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皮克迪认为,经济危机正是贫富差距过大的结果。这实际上意味着对长期总体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回想最近几年我国的发展的情况,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一些思想者总是希望强调要不断把蛋糕做大,这样才能解决贫困者遇到的困境。对此皮克迪不认为它能解决更广阔的分配公平问题。他认为经济是静态的零和游戏,如果一个群体的收入增加,另一个群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变穷。皮克迪没有认真研究对于长期增长的影响,把经济视为静态的零和游戏也显然有局限性,那么那些寄希望与通过不断做大蛋糕就可以解决一切矛盾的思想到底错还是对呢?皮克迪的研究只是暗示了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即过大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增长,但其内在的机制是怎样的呢?皮克迪所做的基于资本主义经济数据的实证对我国土地改革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呢?本文下面的研究建立一个动态的土地经济模型,我们将从理论上进行推演分析,在避免静态零和游戏的情况下皮克迪暗示的不可持续性会是否仍然存在以及怎样的体系是最优的。我们的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去年就已经完成的,皮克迪的研究今年3月份发表出来,我们很高兴与皮克迪几乎同时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我们的工作与他的工作是理论与实证的互补。 早期关于财产权制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中,讨论财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认为这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是从North发现制度创新或者变迁也能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开始,之后,关于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就成为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大量的文献①研究认为,财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正能量。但是关于财产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与私有制)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则比较少,一般的看法是无法一起比较,存在的研究也仅限于案例性分析比较,比如早期关于前苏联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非常深入,重在微观理论分析,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入木三分。马克思理论从阶级斗争矛盾的不可调和角度,认定资本主义经济存在潜在的危机的根源。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数理化方向的研究,则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数学模型化分析,本质上也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范畴,只是表达形式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思路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矛盾出发,证明人类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其实现条件建立在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物质供给的极大满足。但他并没有站在两种基本财产所有制形式之外,客观地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也没有系统地分析两种财产所有形式对于长期发展的影响和关联机制进行分析。而且在加入人口生育行为之后,长期的发展路径与制度形式之间有很大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预测的结论所依赖的条件可能很难满足。所以人们很难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潜在价值意义,毕竟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工业文明时代表现的很耀眼。然而人类的长期发展的规律,是不会因为一个阶段的特征所改变的,正确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跳出马克思主义之外。 西方研究思路:为了方便比较研究两种制度形式长期的发展优势,需要建立基本一致的模型框架,假定相同的偏好和技术条件等其他方面相同的条件,分别假定满足不同的财产制度形式,然后比较其长期均衡水平的差异。这一思路是受Lucas(1998)的启发。研究关于财产制度的文献发现②,不少研究把财产权作为一种变量引入到增长模型中,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比较牵强。不少值得肯定的研究只有Lucas的思路:在基本相似的模型中,研究仅有财产权制度形式差异情况下的长期均衡水平的差异。但Lucas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研究有和没有财产权制度保护的差异。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讨论所有制形式(公有制与私有制)对于长期增长的影响,这与Lucas的关注点完全不同,在技术上也有很大不同,Lucas仅在人口出生率n恒等于1的特定情况下研究,而我们的研究建立在人口内生的机制上。 本文研究选择土地经济的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当前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讨论很多,预期也很多,我们希望聚焦于土地相关问题的讨论;(2)土地是所有财富形式中,唯一的具有永恒不变的实际价值流的终极财富形式,其他财富资产都没有土地的价值永恒性和实际价值流的持续不变性,因而都仅有短期或相对价值意义。从人类长期发展需要,及从对于子孙后代的远期价值意义的角度来看,仅有土地是真正至关重要的;(3)土地至今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空间和依据;(4)实际上,其他所有的资本和财富形式也都可以用唯一的土地近似代理。也就是说,土地经济所代表的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土地经济本身,因而为了简洁和不增加太多计算复杂性,我们的讨论仅仅引入单一资产形式——土地。 二、基本土地经济均衡 本节构造基本的土地经济,即假定经济中只有唯一的基本生产要素——土地。假定经济中土地总量固定不变为L。同时假定没有其他财富形式,土地既是生产资料,也是唯一的财富形式。经济中有无限多家庭参与生产唯一的产品,用于消费。产品是易腐的,不能用于储存。每一个家庭有单位为一的劳动,每个家庭成年劳动者生存一期。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但规模生产报酬不变。假定每一个家庭是理性的,重视家族延续,关心子孙福利,有典型Lucas型家庭福利函数③W(c,n,u),其中c表示家庭消费,u表示每个子女生命期效用,n表示生育子女数量。简单起见,我们假定经济社会中每一个子女的养育成本是相同的,固定为k。假定经济中有N个相同的家庭(先假定是同质的),每个家庭每期生育子女数为n,则有:,表示下一期人口总量。为了比较私有制和公有制对长期均衡的影响,本节下面分别建立三种经济:(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土地承包制时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3)私有制经济。 1.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假定经济中土地由各个村集体所有。个体家庭参加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子女没有土地继承权,每一期人均土地量决定于新一期人口数④。 这种体制下,由于土地没有继承权,每期按人重新分配。因而,父辈无法确定其子女的可继承财富水平,也没有能力影响他们的未来分配。实际上,也不需要考虑。因为,子女将来会确定的有一份等量的土地,他们只要劳动,就会有平均土地收益。即有:家庭代际间福利关系。家庭最优行为表现为选择消费和子女数量最大化跨期福利: 经济学含义: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土地不可以交易(流转),人口不能流动,则长期均衡人口增长率n与产出相对于养育成本的比ε成正比;家庭平均消费水平与产出水平y成正比,与子女养育成本无关。 引申结论:这种经济形态中,社会技术进步和发展引起产出水平的总体提高可以基本上平均地改善每一个个体消费水平,表现为一种社会公平极大化的一种状态:每个个体都要劳动,每个个体出生即享受相同的生存发展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利。人口出生率水平也会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在这种纯粹公有制经济中,均衡消费水平完全由式(4)决定,这实际上是维持生存的一种边际状态。社会进步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改进。 2.土地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均衡 本节假定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但每个家庭可以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土地承包使用权,且假定相对中长期稳定不变,并允许其子女继承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在理性假设条件下,会通盘考虑家庭福利跨期最优问题,除最优选择消费和最优选择人口外,还会最优化其每个子女的生命期福利,因为他们可以清楚预期子女可以继承的土地,从而可以关心子女福利。类似于前,定义,从而有:每个子女可以继承的土地份额为: 其中:,表示家庭主观折现率(基于子女数量调节意义下的,n=1时一致于Lucas(1998)所定义的折现率)。所以,上式经济学含义为:子女选择相对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均衡时应等于养育子女的成本,右边第一项为养一个孩子的固定成本,第二项为每增加一个孩子所增加的成本折现值。其中,x/n为单个孩子可以拥有的土地,中间部分是边际产出率,合起来是下一代总产出水平的折现值。 由式(11)、(12)可以确定均衡解c(k)、n(k)。则由式(11)、(12)得到: 上式表明,均衡增长率n决定于几个参数:总产出相对于单个子女养育固定成本的比ε,偏好参数β,η和生产性参数α。如果这些参数固定,则人口增长率固定。当偏好参数和生产参数不变时,人口增长完全决定于产出相对与养育成本的比率ε。由式(13)关于ε微分可得:,所以有以下结论: 推论1:当β+>2n时,n′(ε)>0;当<2n时,n′(ε)<0。 由于()/2<1,所以这一结论预测了一种人口自然稳定的一种状态。 再由(11)得到:c(ε)=Af(x)(1-n(ε)/ε),表明当总产出相对于单个子女养育固定成本的比ε固定时,子女数量增加使消费下降。同时,比较式(12)和(4)可知,式(12)右边多出一项,这表明土地承包制经济均衡消费水平可以大大超出式(4)所决定的水平。因而,土地承包制比人民公社经济有较高的产出和消费收入水平。 引申结论:在土地承包制经济中,均衡消费水平优于人民公社经济,且经济人口是自稳定的,土地承包可以引致人口自洽性稳定和消费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会随技术进步引起的产出水平的上涨而出现人口膨胀。 3.限制交易的私有制经济 本节假定土地所有权归私人所有,且土地所有权可以由子女自由继承,但不允许交易。这样家庭可以清楚决定子女数量及每个子女可以继承的土地,从而可以有效关注子女的福利。类似于前每个子女可以继承的土地为: 这样家庭的效用由微分方程v(x)=W(c,n,v(x/n))联系。个体家庭最大化家庭福利: 这一优化问题是完全一致于土地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情形。因而,毫无疑问,有同该经济完全相同的人口决定方程和消费方程: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有如下结论: 经济学含义:在不允许土地交易条件下,私有制经济同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有完全相同的均衡解,且同样可以实现人口自稳定。 引申结论:在土地都不允许交易和流转的情形下,承包制集体所有制经济同私有制经济的长期均衡消费水平完全相同,都比纯粹公有制经济有更高的均衡消费水平。同时,在这几种经济中,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产出的增加)可以由每个人分享,都能体现较好的社会公平。 但不允许土地流转和交易的假设非常强硬,放弃这一约束会怎么样呢?下一节将考虑允许交易后的差异分析。 三、允许交易的私有制经济均衡分析 本节假设私有制经济中,土地所有权归私人所有,可以继承,也可以交易。当假定个体都是完全同质的时,经济是完全对称的,实际上不会有交易发生(假定没有外生不确定性扰动),因而要使交易存在,意味着必需假定个体的异质性。因而,本节开始假定劳动者之间差异的存在。 本节假定私有制经济中,家庭间存在技术差异,允许土地交易、劳动流动。为简单假定存在两类技术差异的代表性家庭,同时参与完全竞争的土地、劳动、商品市场,即每个代表性家庭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有相同的单位为1的劳动禀赋则必然技术资金实力强的寻求获取更多的土地,而经营不善者将失去土地,从而进一步形成劳动雇佣关系。首先考虑技术水平较高的代表型家庭最优化问题,称为A类家庭问题: 竞争均衡:均衡时,经济中两类家庭人口比例趋于稳定,不妨设为N/N=m。均衡时,土地不再有流转(只要还有土地流转,就还会有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就没有达到均衡状态)。从而有Δx=Δ=0。均衡时,式(19)~(30)联合成立,有: 其中q决定于,即土地的价格由技术附加的土地的边际产出率的社会平均主观折现值决定,主观折现决定于人们对于后代福利的关注倾向。因此我们有以下结论: 引申结论:在允许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中,有地家庭的消费依据土地的产值而高于无地家庭。收入差主要决定于土地的收益,土地价格越高,收入差越大。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只会增加有地家庭的福利,不会增加无地家庭福利。而无地家庭福利完全决定于边际生存水平。 比较分析:综合来看,在允许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中,阶级间存在巨大收入差异。这种情况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即使存在劳动技能的差异,也不会发生。因为,在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每一代人都可以获得平均的土地使用权,从而保证大体的均衡。目前我国正在试点推行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只要保证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所有这一性质不变,使用权的租赁形式的流转,就不会改变其基本属性的。因为,租赁行为意味着被出租土地所产生的效益流在使用者和出租者之间的分配。这样,社会进步和土地产出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成果,始终可以在使用者和出租者之间分配。从而不会出现私有制经济中那样社会进步的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而置失地劳动者于生存边际的悲惨境地的情况。 四、内生人力资本的土地经济均衡 一些理论认为劳动的自然异质性可能是最初开始形成收入差异并逐步演化成阶级差异的原因之一。前面的讨论虽然引入劳动的异质性,但没有说明劳动异质形成的原因和纵向的联系。本节考虑引入人力资本的内生机制,以加强关于劳动异质内在关联对于长期经济均衡影响的分析。为了仍能一致与前面的分析,尽可能保持变量和基本结构相同。当然为了研究所有制结构作用的差异,我们分别建立土地私有和公有的经济。 1.内生人力资本的私有制经济 仍设k为固定子女养育成本,新增假设e为子女教育投入,h为人力资本水平,其他假设同上,则有代表型家庭最优化问题为: 上式表明均衡消费水平不受人口出生率n的直接影响,仅决定于固定养育成本,教育投入,土地数量以及边际产出水平(包含技术水平)。土地数量越高,产出水平越高,消费越高;教育投入越高,产出水平越高,消费越高;在产出水平稳定的情况下,教育投入的提升,也会提高均衡消费水平。子女固定养育成本越高,消费水平越低。 由式(51)、(52)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在内生人力资本的私有制经济中,教育投入e的增加,会降低人口生育水平,提升消费水平。 2.内生人力资本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无承包情形) 在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个体无法决策土地拥有量。对个体而言,每期人均土地可用量是外生的。假定政府能够调整计划使每期个体有稳定的人均土地可用量(这一假设是理性化研究的需求,也是效率政府应当选择的策略)。仍设k为固定子女养育成本,e为教育投入,代表性家庭最优化问题为 模型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无承包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会比私有制经济产生更多的人口,更低的教育投入和更低的均衡消费水平。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在土地总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口计划的辅助,计划经济者将无法实现人均土地可用量的稳定,结果必然是人均土地量的逐渐萎缩。所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必须有人口计划辅助。 3.内生人力资本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土地承包情形) 类似于第二部分第2和3小节中的情形,土地承包制集体所有制经济同私有制经济会有相同的解。因而,在土地承包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引入内生人力资本的结果同第四部分第1小节有完全相同的解。因此,我们可以有结论:在内生人力资本、土地承包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教育的投入降低人口,增加消费。长期均衡经济发展水平等同于内生人力资本的私有制经济。 本文通过建立土地经济模型来研究财产所有制形式对长期均衡状态的影响。模型结论指出:在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中,土地逐渐集中到部分人手中,多数劳动者最终会丧失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引致的收入增加主要增加土地拥有者的财富和消费,而无地劳动者将无法获得社会进步成果,且无地劳动者将始终在同期生存的边际水平上维持生活。在公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每个新生的个体都可以获得等量的土地,从而确保基本的社会公平和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资料保障。在土地使用权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长期均衡消费水平等价于私有制经济的消费水平。但在无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在无约束条件下,人口容易过度增长。外生人口约束计划是确保系统自适应的保证。综合比较后认为:自由的、无约束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即允许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从长期发展看,逐步形成土地资本的极度集中,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多数人长期相对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相比之下,限制土地所有权流转,但允许使用权承包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既能保证长期发展的效率,也能保证代际基本生产资料的基本公平,从而保证个体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平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值收益,进而避免因过度社会收入差异形成对长期社会总体进步的负效应。由此看,“促进公平,就是促进长期增长”是可以肯定的逻辑。 本文的研究虽然仅局限于土地经济中分析,但其经济学含义却并不仅局限在针对农业经济的分析,在加入资本要素考虑工业化生产行为和技术知识积累的经济中,应该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说明,私有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自由化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发言权和社会控制权决定经济中核心定价方式和分配方式。因此,长期看,没有资本者只能生活在现代生活标准下的边际水平,一旦资本持有者集团不能准确判断这一标准,或者由于其固有贪婪的本性的驱使下,犯下一点点错误,则没有资本的阵营就会出现连锁式的破产,进而形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机。这正是皮克迪想说而未说透彻的道理。皮克迪的大量的实证研究是本文模型结论的最有力的支持和证明。 我们期望学者们不要误解我们的理论,我们只是客观地分析不同制度形式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或者从更加长期的角度去判断,对于一个经济而言怎样的所有制形式是更有利的。我们衷心地渴望同行学者们对这方面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深论。我们同时希望指出我们的一个判断,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判断,只是希望引起大家科学的讨论,这个判断是:为什么美国那么希望推销他们的制度形式呢?这实际上是资本的声音、资本的欲望,而不是一般劳动者的声音和欲求。试想,如果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中,都不施行自由的资本私有制,则美国的大资本集团就永远无法达到控制或吞并其他资本的目的。您明白了吗? ①例如,Knack和Keefer(1995)引入新的数据库(ICBG和BERI),采用一国的法律制度、财产受剥夺的风险、政府否认契约的可能性大小、政府腐败以及官僚机构的质量等反映一国或地区的产权确定性状况,他们发现,即使严格控制增长的其他潜在决定因素,产权和投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Sala-iMartin(1997)发现引入不安全财产权代理的实证研究表明其同经济增长通常是负向相关的。O'Driscoll,G.P.和Hoskins,L(2006)通过对150个国家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人均收入是保护较好国家人均收入的2倍。Heitger Berhard(2004)用引入产权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对1975-1995年期间数据进行的跨国研究表明,产权对经济效率和国民财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同时,收入水平的上升又会引致产权质量的上升,即产权和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 ②Lindner(1999),Gonzalez(2005),Puttitanun(2005)。 ③见Lucas(1998)。 ④即粗略拟合我国农村集体中实际情况,实际中可能会不定期调整,也可能会调整的比较频繁,但从理论上来说,对结果没有大的影响。标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社会财富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集体所有制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消费水平论文; 承包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