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精神病应从幼儿开始_亲子成长论文

预防精神病应从幼儿开始_亲子成长论文

预防性心理变态要从幼儿做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防性论文,幼儿论文,心理变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从婴儿、幼儿到学龄前儿童的整个发育过程,也是其生理、心理各方面的机能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孩子对自己及他人性别的认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在两岁半以前,对性别是没有什么认识的。 长到3岁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对性别有了认识,到了4岁的时候,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长到6岁时, 对性别的恒定性一般都有了认识,也就是说,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在今后是不会改变的。孩子对别人性别认识的形成,较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要晚一些。最早孩子能判断姐姐还是哥哥、阿姨还是叔叔,主要凭服装、发型等外部特征。当孩子长到7岁左右时,开始明白判断男孩还是女孩, 只有外生殖器的形态才是唯一的根据。

幼儿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是否能够正确地形成,这对孩子的一生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对这个问题要给予重视,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正确指导与教育。孩子在3岁左右时,从周围世界和父母那里, 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这就是性识别。如果这时候,他是男孩,父母却告诉他,“你是女孩子”,并按女孩的方式来抚养,或者她是女孩儿,父母偏偏告诉她,“你是男孩子”,并按男孩的方式来抚养,结果就会使孩子在幼儿时期产生性识别的错误,在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错误的性识别很难纠正,就可能发展为性心理变态,治疗起来往往很困难,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难以挽回。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识别?正确的性识别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谓性识别,就是让孩子如实地知道并确立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性认同或性同一性。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识别,并不困难,首先,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肯定地告诉他,你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当周围的人从孩子的外表不易看出性别时,家长应如实地告诉对方,决不能给孩子造成性别混乱和错误诱导。当然只此一点还不够,做父母的还应按照孩子不同的性别,给以相应的服装、玩具及游戏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比如,对女孩子来说,要按女孩子特有的服装及色彩穿着、打扮,给她玩布娃娃,在游戏中,叫她当妈妈、阿姨等角色。如果是男孩,那么你就要用男孩子的养育方式来进行抚养,给他穿男孩的服装,玩男孩角色的游戏等。使孩子从幼儿时期即开始形成正确的性识别,并按着不同的性别去发展自己的个性。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很容易。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这谁都会,其实,并不那么简单。比如有的父母很喜欢女孩,可是却生了一个男孩,家长总觉得有些不满意,尤其是母亲,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当别人问起来小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时,母亲就会当着孩子的面回答“女孩儿”。久而久之,孩子幼小的心理就会产生了性倒错的印象。如果再从女孩的方式来养育,比如给他穿花衣服,留长头发,带花结子,不许他跟男孩玩,不许他玩男孩子的游戏等等。时间一久,孩子就可能模仿母亲及女孩子的语言、声调及其行为方式,父母如果再表示默许,甚至称赞,这样的男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形成性心理变态。如喜欢裙子、高跟鞋、带花头饰、涂脂抹粉等,严重者会发展到否认自己是男孩子,并按照女性的生活方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旦形成这样的性心理障碍,就不易治疗与纠正。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生了三个女儿,希望再生一个儿子,但第四胎仍然是一个女儿。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给她取了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在人前人后称她为“儿子”,并且给她穿男孩儿的服装,按男孩儿的性格来培养她,并在家中享有男孩儿的优厚待遇。等这个“男孩儿”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月经来潮了,乳房也隆起了,为此她感到惊恐和厌烦,在她看来,这些现象与她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她感到极度的苦恼。到了婚配的年龄,她不否认自己具有女人的外部特征,但她深信体内具有男、女两性生殖机能,她宁愿接受手术和药物的治疗,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种严重的性心理变态,与父母不正确的养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父母错误的性识别教育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性心理变态的形成,如异性装扮癖、易性别癖、同性恋等。使他们的身心遭到了许多痛苦,甚至不能获得正确的婚姻和家庭的幸福。

所以,做父母的无论自己的主观愿望如何,都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性别。要知道父母有意的性倒错及错误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多么的重大。为了预防性变态的产生,做父母的都要认真地承担起这项职责。

标签:;  ;  

预防精神病应从幼儿开始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